信息技术手段与高中历史课程的融合教育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7
/ 2

信息技术手段与高中历史课程的融合教育分析

彭果

海南州贵德高级中学 , 青海 海南 811700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科教育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根本思想,为了积极落实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目标,构建高效课堂,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与历史课程的融合教育,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指导有效学习、深度思考,达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 信息技术; 融合教育

在我国开启信息化教育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也迎来了颠覆性的改革变化;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理念还是教学要求,引领了全新的“教”与“学”发展方向。因此,整合学科资源与发展目标,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根本落脚点,促进信息技术手段与高中历史课程的融合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1.信息技术手段与高中历史课程的融合教育意义

1.1 有利于拓展丰富的教学资源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地呈现,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颖独特的学习体验,更易于吸引注意力,对所讲的历史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做好铺垫。例如,研究“美苏争锋”事件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现图文资料,了解形成美苏两级对峙格局的根本原因,并对比双方各自采取的应对措施,最后总结美苏争锋对二战之后的国际关系走向带来哪些影响,借助史料梳理完整的历史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1.2 有利于促进有效的自主学习

整合丰富的课内外资源,使得学习历史的过程更生动、更形象,激发学生的深入探究意识,有利于促进有效的自主学习。例如,研究“国共十年对峙”时,指导学生课前自主收集网络资源,通过观看视频资料或图文资料,阅读历史故事,对“长征”、“反围剿”、“遵义会议”等历史事件形成初步认知,课上大家共同分享学习成果,重温历史时代,深化历史认知。

1.3 有利于获得深刻的历史认知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育不能只局限于知识灌输,还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与创新动力,获得历史文化的熏陶与启发,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积极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而这一教学过程依赖于信息技术手段的灵活运用。例如,研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时,借助网络资源串联展示三国与西晋、东晋与南朝、十六国与北朝的政权更迭及民族交融全过程,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对历史上的国家分裂与民族融合形成深刻认知。

2.信息技术手段与高中历史课程的融合教育路径

2.1 再现细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成认知

纵观高中历史教材的知识内容,主要从宏观层面引领学生掌握古今中外的历史演变,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视角出发,由浅入深、积少成多地把握历史事件,深化历史理解。但是由于教材的篇幅内容有限,有些知识内容一带而过,缺乏对细节的描述,也不利于学生真正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熟读教材内容,基于新课标为着力点,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优势,补充细节知识。以“全球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为例,围绕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让学生了解哥伦布、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等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整理不同探险家的航海路线,对比分析各自取得的成就。教师提前上网搜索关于航海家的图文资料并制成微课,学生自主预习,了解历史事实,关注细节,不仅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透彻理解。

2.2 视听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史料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优势,以视听结合的方式拓展史料,生动地呈现历史情境,综合锻炼学生对市政史料的应用能力,提升学习有效性。以“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设计为例,关于“百家争鸣”部分的探讨,利用课件逐一介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不同的思想流派针对社会现象及学术问题表达不同的思想,由此总结“百家争鸣”的历史形成要素;再有,整合孔子、孟子、荀子等主流思想,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形成理性思考,提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激活史料应用意识,渗透论从史出的学习思想,基于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高效课堂的根本目标。

2.3 交互体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锻炼思维

历史教学改革并导入信息技术手段的意义不是简单的教学工具变革,更重要的是强化人机互动、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在多元化的交互体验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供便捷的学习支持。在课堂上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调整课件,并直接在线批注、圈画、插入信息、改动内容等等,使得一节历史课“动”起来。以“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为例,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平王东迁图”和“春秋争霸图”,同时提出问题:“根据这两幅图以及教材中的历史资料,说一说当时都有哪些旧的统治思想?这些统治思想如何被打乱?在当时社会产生哪些影响?”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课件呈现答案,建立对旧有统治秩序的认识,继续提问:“周王朝为什么从春秋时期开始走向衰败?”循序渐进的提问,从教材中能找到固有答案,再到开放性思考,最后在电子白板上制作表格,对比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差异性,带动学生历史解释能力与综合素养的逐步生成。

总之,教无定法,重在得法,信息技术手段与高中历史课程的融合教育是改革的必然趋势,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与应用,充分意识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整合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元素材,让历史课堂“活”起来,突破传统历史课堂的单一性,学生有机会接触更丰富的历史知识,拓展课内外教育资源,对历史课程产生浓厚兴趣,促进深度学习与深度思考,推动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师授课水平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振腾.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信息化教学思考[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56.

[2]许俊亮.信息技术环境下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运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3):1455-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