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1
/ 2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研究

徐姣

锦州市铁路高级中学 121000

摘要:作为自然科学中基础学科之一的生物科学,在中考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过程由以往的3年,缩短为2年,所以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觉得适应性考试结束就意味着生物课程的完结。国家课程目标要求生物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好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重视生物实验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和方法。让我们当代学生有实事求是、勇于探究、大胆创新、全方位思维的科学精神,全面塑造有科学思维的生物学储备人才。

关键词:中学生物科学 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精神的塑造

《中学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是研究生活现象和生命规律的一门科学,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科学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生物科学思维方法要求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分析结果。掌握生活科学的思维方法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以及科学精神的熏陶和比较。科学思维方法和生物学科是钥匙和锁的关系,拥有了这把万能钥匙,门就能顺利的开启,步入知识的殿堂。

但是目前我们初中阶段的教育现状是老师和学生们都还没有真正重视到这一点,仅仅是把生物学这门学科作为应试考试的一个任务完成,老师照本宣科,学生认真著笔墨,勾勾画画,记住考试的重难点,以为这样就很好的掌握了这门科目,初二完成了生物学的学业考试就算掌握了这门学科。所以唤起教师和学生对生物科学思维方法的认知显得尤其重要,其实生物学科对老师的要求是很高的,绝不是清闲的“副科”,不仅仅要求教师们要有扎实的功底还要求他们就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能够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思维方法的解决能力,结合近些年来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现状,谈谈我的一些感想:

  1. 适当地变实验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中学生物科学精神的塑造包括良好的科学思想品质、科学的态度、科学精神、正确的价值观和一定的科学能力。详细的说就是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研究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了解生物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新的思维、分析合作、解决问的能力,所以教师们要适当地变实验性实验为探究性的实验,不要仅仅告诉学生这样做,而是引导他们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比如讲到生物标本的时候,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仅仅通过书本和多媒体信息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可以带着学生走到郊外。在自然界中找到一些感兴趣的草木,鱼虫,然后利用课堂知识所得。亲自做标本,七年级下册讲到《种子的萌芽》,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在教师盆栽小萝卜种子,一起探究萌芽的过程,计算种子发芽率,种子发芽需要的外在条件和内在因素。完成实验经过,一起探究总结。


  1. 回顾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态度

生物学实验以其直观形象,经济活动,对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对于生物学科来说,让学生感兴趣的还有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它促进着学生的情感、启迪着孩子无尽的好奇之心。教材中设置了课外阅读栏目,其中有关于“科学家的故事”。这一栏目反映了科学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的历史和本质。例如法布尔研究昆虫的过程,寻找蝈蝈,观察蝈蝈生活习性,爱好。孟德尔研究豌豆杂交实验得出生物的遗传规律,更好的掌握和运用生命科学的概念。袁隆平院士搞杂交水稻获得巨大的成功。回顾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态度也在唤起学生们科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探究,总结,寻找差异,生物课程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传授还有故事情感的启迪,都为科学思维方法的塑造埋下种子,教师们向学生介绍达尔文、巴斯德、孟德尔、法布尔、袁隆平、李时珍等生物学家,学生学会科学家们大胆探险、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态度。

  1. 重视操作实验条件、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多提供给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获得的。如在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可以提前安排学生采集青蛙的受精卵,再观察记录受精卵孵化成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并且查阅相关的个资料共同探讨,分别写成研究报告,以这种形式作为作业,可以让学生重视实验条件,学会分析,推理的,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动手能力的科学思维方法。如精原细胞中染色体变化,老师可以依据图片讲解染色体的变化,学生在此基础上分析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体单体与非姐妹染色体等相关的思维导图,据此建造出一个模型。



  1. 设计与分析实验、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用自己言语,利用模型,一边模拟一边用生物学的术语阐述哺乳动物的精子形成的过程,在讲人体器官的时候学生自己设计出一个心脏,一个肺的模型,这又可以锻炼他们的设计、分析的能力,解剖一个洋葱,一只青蛙,观察洋葱的结构,

完成实验的步骤,画出青蛙身体结构导图,这个环节较好的提升学生的观察、获取信息以及知识的归纳整理总结能力。在做“中”“学”,在“学”中“议”,既能够促进大脑的积极思维,又能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也是一个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过程。


总之生物教学过程就是普通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方法不断塑造的过程,生物科学素养方法的养成不是单纯的依赖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必须不断的调整方法和策略,不断的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为主动,由传统的灌输,接受变成主动的动手、动脑的活动过程,学会观察、调查、判断、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运用知识,进一步发展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动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尤其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科学思维方法的塑造对感情的体验,对价值观的塑造都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们要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予以贯彻。

塑造学生的科学素养精神,锻炼他们的科学思维方法,面向全体初中学生,让生物学不仅仅拘囿与学校围墙之内,考试时期之间,而是观察在整个终生学习中,不断提倡探究学习,学生,思维,方法,这三个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它既是课程和教育改革的理念,更是终身学生的要求,科学的思维方式适用的不仅仅是生物课程,还有数学,物理,化学等等课程,各行各业一样适用,它激发我们的思维和想象,启迪着无限的教育智慧。


参考文献:

[1]杨晓玲;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J];青海教育报;2004年04期

[2]柯桂芬;中学生物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

[3]张振宇;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