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育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9
/ 2

高校美术教育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

何潍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美育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有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经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在美育中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学生个人,都不再单纯地追求美术知识的获得,而是希望通过美术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美术专业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精神内涵,从而更好地改善应试教育中的不足,培养更多具有人文素养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人文素质;培养策略;

引言

当前,学生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对文化知识水平进行提升,也要让学生从多方面全面发展,美术教育也应该受到重视。为了使学生的美术水平得到提升,人文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融合意义非凡。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对艺术的热爱,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还可以促进学生提升自己的绘画作图能力及审美能力。

一、人文素养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美术是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体现着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生活面貌以及人类的理想价值等人文特征,而这些人文特征是实现个人更好发展、培养个人正确“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人文素养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对于社会发展形势有更加正确的判断,从而有利于减少不良风气对于学生的干扰,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从而提升整个国家人民的素质,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美术课程在追求人文性道路上的现状

艺术学科本质上应当是属于人文学科的,而人文学科必然具备人文性。美术课程作为艺术学科的一分子,本来理当具有人文性,诚如新课标所说,美术课程是需要追求人文性的。但事实是在美术教育的发展之路上,美术课程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作为为社会服务的技术性课程存在的。课程内容适应社会需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美术课程中的审美与人文欣赏内容对于中国过去的艰苦岁月来说确实是太奢侈了。而直到2001年,随着教育者的深入研究,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追求才终于开始被提到台面上来,这已是理论层面上一个不小的进步。但事实上,将人文性教学带入美术课程是一项漫长而艰苦的实践活动。理论上虽然有了发展,但实践距离理论的高度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很多美术教师以为向学生描述某件艺术作品的风格、背后的故事或是其中展现的人文精神就可以叫将人文性注入美术课堂了,但这仅仅是表面功夫,而且走上了灌输知识的老路。虽然学生听了课,但教师用这种方式传递的人文精神未必被他们切实地承认和接受。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提高自己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造诣,才能更好地以此熏陶学生。同时教学作为师生双边互动的一个过程,光教师一头热是不行的,学生也要调动起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行。只有教师提升自己的素养,认识到教学过程中需要传递的人文精神与现实社会环境中存在的内在联系,让自己成为联系学生与知识的纽带,让他们对艺术作品中的情感真正地感同身受,才能有效地将人文性教学贯彻于美术课程之中。

三、充分挖掘在美术教育中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素材

从美术教学的本质来说,其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文教学内容,美术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相应的美术知识,提高自身的美术能力和美术思维,同时也要注重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体系,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必须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美术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并通过相应的措施,使美术教学发挥真正的教育作用,充分体现艺术与人文的价值,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1.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落实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美术教育一定要改变以往的错误认知,意识到不仅仅要重视美术技法的练习,还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过程中渗透更多的人文教育,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广大的美术教师要充分地意识到美术教育中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美术教育中的文化内涵,美术教育对于学生身心两个方面的塑造,更好地落实对于学生身心的人文关怀,通过美术教育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更加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和人生目标。

  1.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性格差异,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立的,学生之间普遍存在较大的不同。美术和人文教育的融合,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这些不同决定了美术学习能力的不同,因此,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也应该是有层次的、有差异的。不能过于统一化,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无法使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特点和情感色彩。因此教师要把握这种个体差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特点来进行美术学习和艺术创作。

  1. 努力在优秀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挖掘人文素养

要通过美术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展示相应的美术作品,讲解其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美术作品中的魅力。教师还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美术作品进行组合、分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领悟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另外还能不断增强学生的美术技法。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利用不同的美术作品对学生进行对比讲解,比如徐悲鸿的《八骏图》中,主要采用的是国画水墨技法线条的干湿、浓淡,这些都是学生要掌握非常熟练的一些技法。

  1. 从历史文化角度挖掘人文素养

从古至今有很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直观地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地理风貌、人文情怀等等,总的来说,美术作品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再现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化传统。比如通过《清明上河图》,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宋朝时期的社会风俗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这些都是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深刻展现。对于这些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接触到人类文明的经典,体会到不同时期的文人情怀,另外还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的探究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豁达的人文情怀,进而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1. 给学生充分的展示个人的舞台

艺术思维和艺术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有自身独特性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也应该主张个性化的发展。在将美术教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将其内心的美术与人文进行紧密结合。学生的作品中,体现着其不同的个性,美术作品的展示则是对学生不同特点的展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个人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

结束语

总的来说,美术课程在追求人文性的道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而且这条路仍然凹凸不平,教材与课程大纲中存在的矛盾急需解决,广大教师也需要切实地领悟到人文性教学的努力方向,这些都是实现美术课程人文性追求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张丁苒.高校美术教育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J].美与时代(中),2021(03):83-84.

[2]韩晓龙.人文修养教育在高校美术专业中的地位及作用[J].艺海,2020(06):131-132.

[3]钟英.高校美术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长江丛刊,2019(30):123+147.

[4]衣方丹.加强高校美术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建议[J].参花(下),2018(10):103.

[5]王志飞.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技术与专业素养协调发展的必要性[J].美与时代(中),2018(06):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