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认识图形(2)》中培养学生图形拼组操作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7
/ 2

如何在《认识图形( 2)》中培养学生图形拼组操作能力

何文丽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白塔小学 637400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努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重点关注利用教学实践活动锻炼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助于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夯实小学生数学基础教育

关键词:认识图形;图形拼组;操作能力

前言:

图形拼组操作能力体现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依照熟知的现实生活经验,尝试动手解决各类数学问题。低年级小学生正是处于由具体形象认知思维转变成抽象逻辑思维的阶段,教师需要借助教学模型操作,培养学生图形拼组操作能力,并为该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按照“感知操作——建立表象——形成概念——自主探索”这一认识规律,强化学生视觉观察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一、重视教学备课,选择高价值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并非全部适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认识,更不是每节课都可以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还要适当降低操作的难度,使学生对于操作更容易上手。操作内容上要与教材的内容贴切,即操作可以正确的反映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讲授的知识点。而在课堂实际操作中也不能过度倾斜,这就是说操作过程不能完全由学生来完成,也不能完全有教师来展示,而是根据操作的困难程度以及设立该操作的目的,针对性地选择操作的实施对象。根据难度来确定操作者是谁,若操作的难度极高,则由老师来完成示范操作;若操作的难度稍难,则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相对的较为简单的教学操作,教师应该相信学生,让学生大胆去试一试。

二、借助图形教具,培养学生拼组操作能力

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往往遵循由表及里、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的思维过程。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缺乏,难以形成完整准确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为学生从外观上识别图形提供教学条件。众所周知,眼睛观察和手掌触摸物体便是知觉最好的“帮手”。因此,在“认知图形”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图形拼组能力,给予学生足够的观察时间与拼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中对表象事物形成感性认知。例如《认知图形2》中的“认识正方形与长方形”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班级中学生熟知的物品作为图形教具,如课桌、粉笔盒、钟表等,丰富全面地让学生对正方形与长方形进行认知,使其通过对比演示查找两种图形的不同之处与相似之处,再让学生对这些物体进行触摸进一步感知物体体验,以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概念,强化学生图形特征感受,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明确几何图形的概念。“同学们,老师手里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如果把这两个正方形拼组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图形?”有的学生说“正方形”,还有的学生说“长方形”,为了验证学生给出的答案,我将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组在一起,结果获得一个大长方形。随后教师提出让学生用两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拼组在一起看看得出什么图形,这样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参考教师教学示范,在图形拼组操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三、利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拼组操作并不是简单的手部肌肉操作,需要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将大脑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拼组操作中,将自己认知思维通过语言准确表达出来,注重基础薄弱且动手能力较差的学困生身上,通过细心指导使其具备动手操作能力。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缺乏长时间的专注力,教师如果未能对学生加以适时指导,学生便会将注意力放在玩文具用品等方面。为此,教师需在课上适时指导,将学生注意力从玩中引回到课堂教学当中,并在思想认知中逐渐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如《认识图形2》实践操作时,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动手操作实践时间,鼓励学生将手中的七巧板摆成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并用了那几个图形。在此环节,有的学生说:“我摆得是白雪公主的小房子,用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四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有的学生说:“我的摆得是小汽车,用了一个梯形、一个长方形、两个圆形和了两个正方形。”可见,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借助各种图形将脑海中的抽象思维变得具体化,学会运用数学用语回答问题,高效达成预期教学目的。

四、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探索

实践证明,教学实践活动的确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面对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并不是在漫无目的地探索,而是有具体的探索目标,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地进行动手探究。除此之外,一个既定的问题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更有兴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有的放矢地进行实践和探索。折纸是所有低年级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在《认知图形2》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逐渐具备逻辑思维,教师可以拿出一张A4纸,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老师现在想将手里的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们知道有几种方法吗?下面拿起你们的小剪刀,动手试一试有几种剪法,然后告诉老师。”听到教师的提问后,学生积极参与到动手验证环节。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毫无章法的乱剪一气,有的学生则是通过折纸的形式快速找到答案。待所有同学都完成动手操作以后,教师先是对折纸的同学表示赞赏,然后再将折纸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图形拼组折叠中强化知识点记忆。

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图形拼组能力是低年级阶段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需通过适时引导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亲手组装、摆弄学习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拼组过程中摸索出图形认知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后续学好数学打下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时玲玲.解读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J].知识文库,2021(03):33-34.

[2]仲光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01):52.

[3]唐倩.动手操作 实践感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浅谈[J].读写算,2020(35):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