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美育改革落实中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7
/ 2

中学美术美育改革落实中的思考

张会秋

重庆市江北中学校 重庆 北碚 400714

摘要:素质教育作为当今我国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已经逐渐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素质教育中的美育,更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美术课自然就成为美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了。但是新的教育改革推行,都会面临着许多的困境,本文通过我从接触到美育到推行落实上的一些思考,从理论到实践上出现的问题,希望可以得到解决,让美育更加实实在在的落地开花。


关键词:中学美术、美育改革、素质教育


在我国教育事业中,一直以来都以“培养人”为目标,近年来培养人的素质教育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内容。素质教育中的美育更是在教育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美育改革一词被炒得火热。

“美育”一词最早是由现近代美育的创始人席勒提出来的,他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理论“希望通过审美教养获得人的精神解放”(1),故而很多人把美育定义成为审美教育。我国在1985年8月,第二次美育座谈会上提出“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一种教育”。(2)国家大力推行教育改革,美育改革便迅速在中华大地盛行开来,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在推行美育改革,但是美育改革的落实中出现了很多值得令人深省的问题。接下来,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来谈谈我所看到美育改革落实所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的阻碍与限制

目前我国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重视应试教育了,对素质教育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当然就会有所弱化。“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高考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我喜欢唱歌和画画,可是因为学习压力大,便放弃了”......这些话相信经常都会听到,考试成绩好可能才是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唯一心愿。素质教有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而应试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很多学校为了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学生不得不在应试的学科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虽然现在很多家长在思想上有所改观,觉得孩子就该多方面的发展,甚至还会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可是慢慢的也一样的会随大流,就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其他同龄人使的孩子,一周七天都安排的满满的课程,简直是没有踹气的机会。现在紧张激烈的升学考试压力日趋增长,素质教育和美育改革面临着无人问津的状态,给美育改革落实起着很大的阻碍和限制。

二、“豆芽学科”被占停现象严重

在中学,美术学科一般在学校、任课教师以及学生眼里都是“豆芽学科”,反正不参加升学考试的都无所谓。一些学校的领导与美术任课教师自己都认为美术课并不重要,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美术学科的不重视。如果学校本身不重视“豆芽”学科,每天一味的抓成绩、抓学习,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就很难有很高的教学积极性,就出现了占课和停上美术课的现象发生。长时间下去,就会形成一种观念:美术学科又不用参加考试,没有升学的压力,就是给学生玩儿的课,还不如给其他任课老师上,让学生多考几分。在较为偏远地方的孩子从小到大就没有上过美术课,这样的情况,美育改革怎么推行和落实到位?

三、美术教师素质是关键

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要重视美术教师团队培养。美育改革真正落实美育的执行者便是教师,教师是学生和知识的桥梁,所以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的有一桶水”,如果教师的素质都不高,都不知道什么是美育和学科素养,那又能怎么讲这些素养渗透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加强教师团队的培养,审美教育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素质,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 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态度单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美术的教育教学方面也应呈现多元化的状态。现代科技的发达,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获得更多更大的信息量,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中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由于上课时间、工具、材料等的限制,使得很多教师对于自己的课堂是持有敷衍的态度,教师大多通常让学生参考教材上的示范作品,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到户外写生或者动笔实践。有的教师运用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授课,学生依赖老师在教学当中的示范进行临,教师怎样画,学生就怎样画,这样很大程度上让一个教师教出几十个甚至是上百个相同与教师的个体,没有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长期这样的学习模式会让学生依赖已有的激发而不去思考,不去挖掘个人的情感和想象力。学生依赖于个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再有创新的想法,从而逐渐失去对美术课的兴起与热情,也让美术课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五、中学校园文化氛围不足

“让每一面墙都说话”这句话大概形容的是小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走进一个小学,尤其是较好的小学,校园里面全是一些名言警句、名人故事、学生作品......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都可以欣赏到学生的作品,传播着正能量,让你的眼球应接不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园文化应该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它代表着学校的文化面貌,是学校教有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中学的校园里就几乎没有这样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的作品就很难看到了,也许是学校重视文化教育,使得这种审美化教育有很大的缺失。

六、美术教材年年一样,教学内容无创新

美术教材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很多的学校使用的教材年年都一样,为了减少资源浪费,教学过程中出现教材重复使用现象,这种现象不仅让学生觉得美术的不重要,而且让老师的教学内容无创新,每年的教学内容都大同小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学科素养的提出,美育改革的推行,新的教材应该更加符合这些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应该融合这些创新的点在里面。在新课标准中明确提出,美术教育要起到导向作用,学生既是继承者又是文化的创造者,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教材,不可死板,考虑地区差异,民俗各异,所以教材的选定必须遵循好教,易懂原则。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把相应的知识点新颖的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不仅得到知识且无形中提高其审美能力。

新的一种教育改革的出现、推行、实施都必定会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但是这种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就一定会逐步解决前面的困境,从而蓬勃发展。美育不仅仅是提高人的审美素质那么简单,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信在大力的推行改革下,美育教育一定会走进千万学校,滋养更多的生命个体,成就更完善的人。


参考文献:

  1. 席勒,《美育书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1984年,第23页

  2. 《光明日报》1985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