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扬州市特殊教育中美术教学对聋哑儿童的作用——以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5
/ 3

浅谈扬州市特殊教育中美术教学对聋哑儿童的作用——以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闫稳 杨慧娟

扬州大学


摘要:在聋哑儿童教学环节中,美术教学是提高聋生综合素质的方法之一,同时也在特殊教育中扮演一个十分重要角色。本文以位于扬州市区,比较具代表性的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为重点研究对象,观察扬州市特殊教育美术课堂教学,探讨美术教学对聋哑儿童的作用。同时也希望能够促进扬州市特殊教育中美术教学的长期发展。

关键词:聋哑儿童;美术教学;特殊教育;扬州


  1. 扬州市特殊教育概况

2017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明确了对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切实发挥特殊教育学校在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中的骨干作用。目前,扬州共开设5所特殊教育学校和一所就业指导中心,这些学校均开设了美术学科教学,基本上符合了国家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要求,学校分布情况大致如下:

扬州市江都区教育学校(以下简称江都特校)成立于1987年,因学校聋生生源数量的大幅度减少,该校重点招收低智学生生源,目前学校仅有5位在校聋生且皆伴随轻微智力低下的现象。扬州市宝应县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为宝应特校)创建于1987年,学校招生对象主要以宝应县为中心,招收听障、智障儿童为主,学校现有聋生15人,分别是聋三年级7人,聋七年级8人。另外,高邮市特殊教育学校、仪征市特殊教育学校和广陵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已无聋生生源,目前主要以培智教育为主,所以本文将不对其有过多涉及。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为扬特)成立于1947年,2004年正式命名为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学校教学班级共32个,设有聋小学部、聋中学部(包括初、高中)、盲小学部、盲中学部(包括初、高中和综合职业中专)以及星小学部。学生总数为274名,其中聋生总数174名,约占总学生人数的63%,小学部共40名聋生,因人数较少聋生四年级学生生源目前空缺。教师总数为77人,其中全校美术教师共9位,担任聋哑儿童美术教学的教师有3位,相比江都特校仅有1位聋哑美术教师和宝应特校的1位非美术专业出身美术教师的情况,扬特的美术教师在数量和质量都略胜一筹,扬特的三位教师中皆是美术专业出身,其中任教较高年级的聋生班级的两位美术教师并非聋人教师。在良好的特殊教育教学环境,不仅仅能满足聋哑儿童等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而且能够推动扬州特殊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相对于江都特校和宝应特校美术教室仅此一间,面积较小,美术设施器材严重缺乏的局面,扬特学校教学环境及教学设施相对完善,学校现拥有5间规模不等的手工/绘画专用教室,每间教室里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教室的墙面上也挂满了学生们的优秀画作,不同功能的美术教室还分别配备了相应教学材料。据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到,在美术资料配备上,江都特校仅有一间图书馆,馆内有关美术书籍资料十分不足,由于低智儿童并无读书习惯,所以学校图书馆形同虚设,宝应特校的相关教师也反映了相同的情况,对比之下,扬特的图书馆书籍资料相对齐全,另外还专门设置了“新书架”目录,用于摆放定期更新的相关图书资料。综上所述,以扬特为本课题的重点研究对象是十分具有典型性的。

  1. 影响美术教学对聋哑儿童产生作用的因素

(一)教材选取及课程内容的实施

聋哑儿童的美术课程内容一般是美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从教学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的,并按照美术学科逻辑序列和聋哑儿童心理发展需求组织编排而成,教材是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方式。所以教材的选择是实施美术教学活动的基础。据调查了解到:扬州地区三所聋哑儿童美术课程所选取的教材各不相同,江都特校采用是2012年江苏凤凰少年儿童社出版的全日制聋校实验美术教材,由于学生人数较少,学校采用的依然是老版教材。宝应特校目前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聋校义务教育实验试用本美术教科书。而扬特在教材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引领性,选用的是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并由我国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美术教科书。教材的选择具有权威性,符合聋哑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扬特校3年级以下的儿童主要以绘画课为主,4-6年级的聋哑儿童美术教师一般也会依据学生的兴趣以及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一些其他课程内容,比如有手工、陶艺、折纸、变废为宝等等课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学生之间兴趣爱好的差异。此外,在课程实施上,每所学校对于聋哑儿童的美术课程安排基本上能够保持每周两节课的数量,扬特还专门开设一门“体艺2+1”课程,这些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会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层次来分别安排课程,全面贯彻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扬州市区内的几所特殊教育学校对美术教学相对而言还是较为重视的,但是,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充分肯定了美术教学对聋哑儿童的学习、康复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将美术课放在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

(二)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实施

美术教学方法是指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在一定的美术教学原则或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师生相互作用共同为实现美术教学目标合理组织和安排课程的活动方式。聋哑儿童的美术教学相较于一般学校的美术教学更为复杂,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思和努力,选择更利于学生接受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据调查了解到扬特的几位美术教师多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教学:一是多媒体教学和示范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聋哑儿童由于自身存在先天性不足,需要运用多媒体这种具有强视觉冲击效果的教学设备来刺激他们的感知,从而调动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教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来欣赏作品,不断观察积累事物的表象,能够让学生形成既丰富又准确的表象体系,进而掌握独具匠心的绘画技巧。教师在学生自我练习阶段也会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亲身示范性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也充分了照顾到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二是整体教学与分组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扬特校中黄老师自身是位聋哑人,在她的美术课上,首先利用多媒体对全班同学进行新课讲授,在学生听懂讲课内容后,黄老师便让学生们自由组合进行小组练习,该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学们在练习的过程中会自觉地相互交流与帮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也会举手示意黄老师帮忙解惑答疑。黄老师表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很大,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解决了我上课难以兼顾那么多学生的困境,另一方面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学会“学”的同时学会“教”,对于他们而言是知识再次巩固,对于学习能力相对差一点的学生这也是一种让他们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敞开心扉的好途径。”

  1. 美术教学对聋哑儿童的作用

  1. 美术教学对聋哑儿童作用分析

美术训练是一门手眼协调的审美活动,是实施美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首先,美术可以纾解聋哑儿童的心理压力、提高注意时间。聋哑儿童在听觉丧失的情况下需要面临学习、生活、工作的压力以及听觉缺陷所带来的社会的不公平对待。在与家长和教师交谈中了解到:聋哑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能够保持情绪稳定。某位低年级聋哑学生家长说“只要他画画,我就可以做自己的事,不用我操心,一坐就能坐好久。”所以美术还可以让聋哑儿童延长注意力,减轻家长的负担。其次,聋哑儿童可以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内心情感。美国学者梅多总结聋哑儿童较正常儿童而言好冲动、倔强、好奇、好动,并且聋哑儿童在绘画过程中运用心象思考方式直接触及内心深处的情感、意念以及获得无意识的心理体验,所以画作给人的直观感受较为强烈;作品存留的情感表达具有持久性,不易被记忆扭曲,通过美术聋哑儿童的心理防卫意识会减弱,因为画作的导向功能让聋哑儿童的所思所想直接显现,使思维情感跨越时空限制进行一个整体概念的整合。最后,在肢体行为上美术可以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医学证明有五感缺陷的个体,其他感官会具有补偿作用,而美术教学能够促进聋哑儿童视觉、精细动作控制、手眼协调能力、色彩感知、空间具象等能力的发展。美术的构图比例、布局安排等能够提高聋哑儿童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审美能力和知识经验的再运用。

针对美术对聋哑儿童的作用,本文选取扬特聋一年级和聋六年级学生的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及教学探究,重点探讨美术教学对聋哑儿童情感表达和创造力两方面的影响。

(二)案例分析

1.美术教学提高聋哑儿童的表达能力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60efae37b94bb_html_fb37f80f288df933.jpg60efae37b94bb_html_b2f1792615507f41.jpg60efae37b94bb_html_5df8f4ccbf999b63.jpg60efae37b94bb_html_7eb71b846786638b.jpg

为探究教学方法在美术中的重要性,本文针对聋哑一年级学生们在小兔子填色美术课堂表现进行分析。通过对其作品的色彩分析、家庭情况调查结果以及结合教师课堂教学三方面来探究聋哑儿童心理表达层面的差异性。一年级聋哑儿童并未形成理论上的绘画逻辑思维,对于色彩的选择使用多以内心需求和喜好为主。正如图一中大面积使用偏中性的绿色为背景,其中明度与饱和度低的浅绿色占比大,兔身除了胸前点缀冷色蓝色以白色居多。虽然冷色占比较多,但冷色的亮度、纯度较低给人心灵放松有后退的空间感,整体来看整幅画面呈现出轻快明亮的基调。图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兔身上一大块浓重的暖棕色,深棕色给人以沉重之感,兔前蓝色与深棕色对比更显暗淡。作品排序从轻盈、活泼逐渐过渡为低沉、忧郁之感。据教师回顾:图一的聋哑女童是家中独子,且该生性格开朗,但专注力不足。美术教师需不断提醒图一小朋友耐心专注,并询问其下一步想要涂什么颜色,强烈地表达对作品的期待感,其母表示在教师的激励下小朋友相对安静。图四作者家中有2岁的妹妹,上学均由爷爷陪读,父亲在其他城市工作,母亲虽居住在扬州,但对其生活和学习情况不曾过问,相对来说该生情感较为压抑。在课堂上,教师在指导小朋友进行涂色的活动中,着重强调希望小朋友自行选择喜欢或合适的颜色,此外教师也会根据学生个人背景进行针对性的启发教学,在教学评价环节中,教师多以激励为主,鼓励学生大胆自主表达。聋哑一年级小朋友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发展缓慢且稳定性差,容易分心耐心不足,但是小朋友多以自我为中心,渴望别人的肯定和支持。鉴于此教师教学应多以鼓励为主,用兴趣激发他们自信,肯定其努力和成就。

2.美术教学激发聋哑儿童的创造力

图一

60efae37b94bb_html_b349d1d451772f83.jpg

图四

图三

图二

60efae37b94bb_html_244e8fd733ac8de2.jpg60efae37b94bb_html_719ee81fbdcf4b42.jpg60efae37b94bb_html_b598f26f89c265fd.jpg

为探究美术教学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本文选取了聋六年级两位男同学的素描作品进行分析。六年级的聋生具有一定的绘画功底,对于线条和整体布局已有自己表现方式,并且作品中已能看出个人特色和创造性表达,以上图一二三为作者一阶段性绘画作品,图四为作者二所创作。在以上作品中,图一、二的图案具有同一性,镂空的五瓣花在黑色的背景中愈发轻柔,该作者的在线条处理上多为曲线和折线,且作品中纯黑色阴影逐渐减少,轻灵多变的线条装饰占比增多,图二叶子中的样式较图一长城丰富,总的来说三个作品对比发现黑色渐渐变浅,变“轻”。图四作者则以纯粹变化的细线条装饰。图三较之前作品相比粗线条明显减少,但仍具有其特色黑色宽带。在对教师进行询问中发现:教师采用了同班互助的激励机制进行组织教学。教师在课下约谈作者一与作者二,希望他们能够互相借鉴彼此的绘画技巧,增加画面的多样性,在美术课中还特地将他们调在一起,彼此课下的交流日益增多,由此二人作品画面的表现力均有明显增强,所以图三冰淇淋的绘画风格在借鉴中得到了创造性的变化。教师在六年级聋生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要求同学以小组形式相互帮扶,同时,教师也积极利用学生的生活环境进行相机教学指导,丰富了教学形式,也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六年级聋生的心理和生理进入成长的关键期,作品风格变化较多,创造性能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该阶段的孩童在多种渠道中寻找自我定位,但是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在与同伴的交流沟通中会增加情绪的感知性和多样性,继而在绘画表达中不在局限之前单一的自我表达,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善于感悟形式不同的美感。

  1. 反思与总结

综上所述,扬州地区特校美术教育总体发展较优,各校能够根据学校的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情况选取适当的美术教材进行目的性、针对性的教学,美术教师合理利用硬件设施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此外,扬州特校美术教学中充分做到了以“聋哑儿童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学校也会定期组织美术教师参加培训,教师素养和专业性令人折服,学校对聋哑儿童美术教学的重视,使得聋哑儿童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和探索欲,他们通过美术缓解压力和表达情感,同时也使其成为日后就业的一种渠道,美术教学于聋哑儿童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扬州市特殊教育中美术教学的长期发展,还需各方的努力与配合。

参考文献:

[1]鄂俊.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美术教学现状调研报告[D].河南师范大学,2016.

[2]孙婷.美术教学运用行为导向模式在艺术治疗中对聋哑儿童的辅导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

[3]段殳. 色彩心理学与艺术设计[D].东南大学,2006.


作者简介:(1)闫稳,女,1997年11月生,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艺术学理论专业。

(2)杨慧娟,女,1995年10月生,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艺术学理论专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