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5
/ 2

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研究

郭如意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深化,大学生就业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创新创业政策的提出,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指导教育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整体创新创业心理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大学生成长为国家所需的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结构调整做出贡献。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就业;创业心理

目前,我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针对高校的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浅尝辄止,不够深入。一是理论研究缺乏深度。目前国内创业教育多数是文献归纳式的研究,定量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而且研究内容也多数停留在对创业教育的意义、现状和问题等进行阐述,缺乏创业教育理论的探索;二是专业化的研究队伍不足。目前高校一般在学生工作部(处)设有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中心,也只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或培训,不足以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研究机构。同时,高校尚未形成稳定而专业的创业教育研究队伍,从事创业教育研究的人员一般为外聘的学者或者根据自身兴趣进行研究的教师,其研究成果参考性不高,更不足以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现状分析
    (一)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只有建构有效平台,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目前,高等学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任课教师大部分是辅导员和就业指导老师,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另外,由于在实际的创业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致使大部分高校仍然处于校内实践阶段,使得学生对于创新创业并没有身临其境,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教训。
    (二)渴望创业环境规范的期盼心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对于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创业环境依然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配套政策与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很多地方大学生创业的雷声大雨点小,大学生很难得到有效的创业指导和政策扶持,创业鼓励缺乏一定的精准度和规范力。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大学生希望创业环境更加规范和标准。
    (三)对创业价值追求的功利心理
    创业价值观是人生观的内容之一,也是职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创业价值观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到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行动力。受一些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一些大学生过于注重物质化和利益化,从而价值取向错误,功利性过强导致创业价值观出现偏差。大学生以工作实惠、生活安逸为最高职业选择标准,缺少理想主义和奋斗情怀。据调查分析,大学毕业生中认可创业能够服务他人,改善社会,有利于个人更高价值实现的人只有一小部分。功利心理的大量存在,阻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事业的发展。

(四) 师资质量不足

师资质量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尤为重要:创新创业教育其本身要求教师在具备广博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经验,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教师由于现行体制的限制,其本身在创新教育方面也有不足,难以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专业指导和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二、新时期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对策建议

第一、大学生面对创新创业问题,要认清当前创新创业及就业环境,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下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考虑市场需求状况,并结合实际选择创新创业方向。

第二、开展科学研究型创新创业活动学校联合企业或政府,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活动、工作机会和项目资助,大学生在任意一门学科领域内都可以参与调查研究或创意计划;为学生提供接触职业领域的机会,推进师生以及学生和校外团体组织的良好关系,通过参与研究或加入创造活动计划使学生的经历得以丰富,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重要影响;开展“学徒计划”,通过体验工作,来深化、拓展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专业兴趣,设立专门奖学金来激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学校可以举办科技发明大赛、发明俱乐部等团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加入夏令营活动,当然也可以和公司合作进行野外锻炼,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从而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了解一个公司的内涵。



第三、创业教育培养对象不够明确。一方面,许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还是只停留在精英教育的创业指导基础上,这种方式不利于提高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大创业理论,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并能够学以致用,但这并不等同于人人都能创业。在追求创新的时代,高校创业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另一方面,高校对那些有创业激情和创业潜质的部分大学生要集中优势资源,加强重点培养。精英性创业教育是在大众化创业教育基础上进行的,旨在培养创业者的教育。

三、结语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做出了政策指引。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题,其心理认知是激发大学生创业活力,确保"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顺利实施的关键。通过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可以看出在实践期间必须从紧跟时代组建信息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机制、响应政策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融入"一带一路"各项目中、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完善选拔评比平台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等方面出发,才能确保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得到不断进步提高,这也是科学培养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包新春。大学生潜在创业者的心理困境、原因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112-116.

[2]朱广华,陈万明,蔡瑞林。大学生创业心理禀赋特征及禀赋过程重塑[J].现代教育管理,2016(11):104-109.

    [3]滑涵睿,李可欣,张楠,等。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效果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01):164-165.   
    [4]龙旭,唐于平,史亚军,等。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契机推进药学院化学实验教学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2):23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