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儿童发展的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5
/ 2

促进儿童发展的路径探析

孙志伟

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215000

世界上有很多职业都有执业资格,比如会计、律师、建筑师等,但比起这些职业来,父母可谓是每个成年人最重要的职业之一了。但是,做父母这个职业却没有执业资格的要求。大多数人都是当了父母之后才开始学习如何做家长的。家长这个职业和所有的职业一样,都需要专业知识。而且,缺少专业知识,家庭教育就容易出现问题,影响孩子的一生。开展家长学校,加强家校联系,培养合格的家长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一、以《家长必读》为依托,培养学习型的家长

《家长必读》一书,是由许多一线教育工作者编写的一套家长读本,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笔者认为,只要家长认真阅读,勤于反思,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但是,目前遇到的困难却是,大多数家长愿意给孩子在金钱上投入,但是却不愿意在学习如何做家长上,在家庭教育上,花时间去学习,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因此,要改变家长的这种固有做法,那就需要培养学习型的家长。培养学习型的家长需要学校、教师共同努力发挥作用。

每个家长和孩子一样,都有学习的潜力。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学校共读教育读本。家长共读一本书,以任务和问题为驱动。不光要读,还要给家长提供交流分享的机会,交流收获、困惑,分享经验和方法。在学校的组织下,引导家长深入学习家庭教育。家长学校,以课程的形式展开,组织家长参加一系列的学习培训活动。针对《家长必读》一书中的典型案例,让家长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展开。对复杂的教育问题,以轻松活泼的形式,让每一个家长参与其中,体验不同的教育方法所带来的不同效果。家长扮演学生,学生扮演家长,让他们在角色互换中改善亲子关系。

将家庭教育课程化,组织家长开展丰富的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方法。开展一月共读一本书,一月一次的微家长会。给参与学习的家长颁发“合格父母”的结业证书,激励更多的家长展开学习活动。教师通过组织活动,培养学习型的家长。家长通过不断的学习,以身示范影响自己的孩子,从而建设学习型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孩子一定会爱上学习的。

二、以“儿童视角”为理念,培养孩子完整的人格

“儿童视角”通常来讲指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儿童不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发展的主体,是教育的对象。每一个儿童都是与众不同、个性鲜明的个体,都有发展的需要,成长的需要。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

但是,很多家长因为不了解儿童的特点,将成人的东西硬塞给儿童。这样的做法很有可能阻碍了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作为教师和家长而言,要以尊重和倾听的态度对待儿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先天禀赋,个性差异。以整齐划一的要求来对待每一个孩子,会挫伤孩子成长的积极性。因此,儿童视角,就是要求家长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同时,努力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者,就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发展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从而建立学习和成长的自信心。在成功的学习体验中健全人格。

三、以兴趣培养为动力,激活学生的学习激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教育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小学高年级,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和学习难度的提升,孩子可能失去学习的兴趣,并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这个时候其实是一个危险的阶段。一旦任由学生持续这样的学习状态,那么将会对孩子整个的学习生涯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展开教育。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教学内容童趣化,教学环节游戏化。学生在和教师、教学内容的互动中,亲身体验到学习的发生和知识的生成

教学内容的童趣化,指的是要善于将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包装,改变其呈现的方式,营造具有童趣的学习情境,给学生意想不到的惊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一直有新鲜感,那么就会有比较长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让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产生联系,以问题为驱动,设计具有趣味的学习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儿童天生喜欢游戏,游戏化的课程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环节的游戏化,要求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开展学习。学习共同体在游戏中进行合作或者竞争的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环节用“闯关”“答题”“积分”等形式展开,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会一直保有学习的热情,进入深度学习,从而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学习效果都会很好。

四、以家校合作为桥梁,共建共育的机制

家校合作不仅仅是家庭和学校之间对孩子学习生活的互通有无,更应该是教育理念,教育行为的互相补充和弥补。小学阶段,学校主要承担的是学科教育和品德教育,从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展开。教师尽量兼顾到每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品德、爱好等方面的充分发展。学校教育以其系统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对学生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因为班级容量的问题,学生差异性过大的问题等,学校教育不能保证每一个孩子都得到最细致的个性化教育。因此,需要家庭教育来弥补学校教育耳朵不足。作为家长,应该及时和学校沟通及时掌握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特点,好及时调整家庭教育理念。正如前文所说,建设学习型的家庭。

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的权责应该相对明确。家庭和学校都不越界,也都不失位,才是最好的合作。目前的教育现状是,家长失位,学校越界的现象比较多。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明确家校合作时的权利和责任。遇到棘手的教育问题,共同商量对策,合作解决。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学校也好,家庭也好,都应该保有最大的耐心,在合作中等待孩子的成长。

五、结语

有这样一句话被人们广泛认可:孩子就像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教的孩子越多,越来越感觉这句话的正确。孩子身上准确地传递出父母身上所有的特点。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深刻认识到,培养孩子是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一生的事业。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同时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把孩子当做孩子,培养自己“儿童视角”的学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