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童诗,诗意童年——小学低段儿童诗仿写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6
/ 3

遇见童诗,诗意童年——小学低段儿童诗仿写教学探究

赵梦珺

浙江省东阳市巍小教育集团巍山校区,浙江 东阳 322109

内容摘要】在部编版小学低段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儿童诗的篇目,成为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就明确提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的要求。如何利用好这些素材,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得到美的熏陶,是我们语文老师一直在探讨的问题。笔者经过思考探究,认为小学低段儿童诗的仿写可以分四步走:第一步:诵读诗歌,感受韵律;第二部:品读诗歌,学习方法,第三部:设置梯度,由扶到放。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对儿童诗进行诵读,赏析、复述、仿写来实现新课程提出的目标。

关键词】儿童诗 学习 诵读 仿写 创作

引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这次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要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浓厚兴趣,只有引导学生去理解,品味其中包含的浓郁的情感,通过想象和再创造,把作品的艺术形象变成自己头脑中的艺术形象。”儿童自身就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在接触事物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如果老师教学儿童诗的时候,进行有效的引导,那么孩子们一定能更好地感受儿童诗的美,激发出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抒发独特的情感体验,创造出更多富有童趣,生动、优美的诗。

一、诵读课文,感受韵律

(一)重视朗读指导

儿童诗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小学生朗读的最佳材料,朗读是儿童诗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通过朗读可以让儿童更好地感受儿童诗的节奏和韵律,更好地理解儿童诗的内容和意境。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第一阶段的诗歌教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 “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朗读儿童诗也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训练学生的语感、表达能力、想象力的基础。支玉恒老师曾强调,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小学儿童诗的教学中,应注重儿童朗读文本的流利性和准确性,注重朗读过程中形成的再造想象所带来的诗意和情感的体验。

(二)明确朗读要求

教师在儿童诗的朗读指导中,首先应让学生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读,字词、字音要落实到位;其次要读出儿童诗的韵律出来,突出和重视句子中的停顿和重音的问题,要通过儿童诗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感受儿童诗的魅力;最后,要加强背诵与积累,突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三)指导方法举例

就拿《小小的船》这篇课文的教学举例:

  1. 老师范读。在上课开始,老师在进行情境创设后,开始配乐进行范读,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动情地朗读,学生在听老师朗读时,仿佛自己就坐在了那条小小的月亮船上,看着蓝蓝的夜空和闪闪的星星,对浩瀚无垠的宇宙展开了无限的遐想。随着优美的音乐轻轻地摇曳着。全诗韵律和谐,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儿童情趣,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朗读结束后,学生们仍旧意犹未尽。

2.学生自由朗读。具体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可以随文识字的方法来扫除字词障碍。

3.重难点指导。教师指导,在这首诗中,“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这句由两个“的”字短语组成,要提醒学生在朗读时要注中间的“的”字要读得轻而短,避免拖调和唱拍。最后一句“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学生不容易掌握节奏,老师也要重点指导,可以通过节奏划分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规律。如让学生来为长句划分节奏,“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来更好地指导朗读。

4.多种方式朗读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上,通过个别朗读,师生互读,学生合作读,分男女生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这首韵律优美的诗。

二、发现规律,总结方法

(一)问题引导,学习章法

小学低段的儿童诗虽然简短,却也有明确的结构章法,儿童诗中凝练的语言、独-特的结构让诗歌弥漫着逗人的童趣。 在教学儿童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儿童诗整体的结构与写法有整体的认知,明白儿童诗的整体脉络,以及这样的写的用意与好处。学习儿童诗的章法结构,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感悟诗、仿写诗打下基础。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中,就有一篇儿童诗《夜色》。诗歌用第一人称,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在晚上带我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我”不再怕黑。在教学时,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提出问题,进行启发:“这首诗歌一共有几个小节?请标出小节号。每个分别写了什么?”请学生们读读诗歌,标出小节号,学生经过观察和标记,就发现这篇课一共有两个小节,第一小节写了“我”的胆小,第二小节写了“我”的胆子变大了。学生对整首诗的整体结构有了初步的认知,明白了这首诗为什么有两个小节,两个小节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又比如部编版二年级上册中的《植物妈妈有办法》,采用总分总的手法,来介绍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其中的几个小节属于并列,写法上也运用了反复,让学生认识到这个特点,让他们这首诗的结构有了真确的清楚的认知,这样学生也在无形中掌握了儿童诗的一些创作结构及方法。

(二)欣赏语言,学习表达

儿童诗语言优美,想象丰富。《四季》的四个小节中,都分别运用了相同句式的短句,采用拟人的手法。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诗歌内容,掌握了诗的结构以后,就要引导学生对诗的语言进行欣赏,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比如: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雪人大肚子一挺,这些短语简洁而不失优美,活泼又充满童趣,是很好的语言学习范本。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几幅插图去朗读想象这些景物的特点,欣赏美,读出美,感受美,学习诗歌对景物的描写方法。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在这首诗中,小草、荷叶、谷穗、雪人,都有生命,都会说话,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朗读小草、荷叶、谷穗、雪人的语气,可以是调皮的、活泼的、谦虚的、骄傲的、自豪的,因为诗里把这些景物当成人来描写,每个人说话也都有不同的语气,小草,荷叶、谷穗、雪人也是一样,学生们在朗读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读出自己的特点。荷叶圆圆,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儿童诗这种新奇有趣的想象,个性化的表达,优美诗意的语句都非常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

《树之歌》中“梧桐树叶像手掌”“松柏四季披绿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树木特征与儿童生活相联系,写得通俗易懂。“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一句对仗工整,“喜暖”和“耐寒”,“南方”和“北疆”,通过两组词语的对比,高度概括了木棉和桦树的习性。

三、设置梯度,由扶到放

(一)填空引导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的初期,模仿是必需的,就像如果没有模仿,教师在儿童诗仿写的教学中,也可以设置梯度,由易到难,让学生从模仿儿童诗的语言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填空,替换儿童诗中的一些词语,仿写一些句式,仿照优秀儿童诗的形式与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创作。孩子们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感受和领悟,潜移默化之下学习到一些诗歌创作的方法。

比如《树之歌》这篇课文,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这首儿歌常识性较强,却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贴近儿童生活。如在进行仿写时,可以出示一些填空来启发孩子们的思维,为仿写设置梯度。

比如:

( )像长发。

香樟四季 ( )。

石榴花开 ( )

( )花儿红,

( ) 像银针。

  在学生进行儿童诗创作的初期,这样的填空式仿写具有很好辅助、引导、启发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生活常识相对比较少,想象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来说,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图片启发

儿童可通过对儿童诗的阅读进行再造想象,即通过阅读文本内容,在头脑中呈现直观的画面,真实地感受诗意和情感。儿童诗的仿写中,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景象、画面通过自己的感受与想象,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转化成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字。在儿童诗仿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语言与图片来创造诗意的情境情境,以此来激发产生的情感共鸣。可以通过媒体在线情景画面,帮助学生拓展想象空间。

比如在教学《四季》时,除了让学生观察课文上的四幅插图以外,老师可以出示一些具有季节特色的图片,比如,春天的柳枝、桃花、杏花;夏天的西瓜、知了、彩虹;秋天的枫叶、柿子、苹果;冬天的冰棱、雪花等等。这些图片会让学生仿写的素材更加丰富,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创作的诗也很生动。比如:

蒲公英

二5班 胡家悦

蒲公英是个淘气的孩子

它去过天涯海角

我想问问你

你有没有去玩过

彩虹滑梯?

(三)举一反三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课本提供的儿童诗内容是有限的,而儿童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课本中儿童诗最大的作用莫过于唤醒孩子的“诗性”,让孩子把自己的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用文字进行抒发。

比如在学习了《比尾巴》这篇课文后,可以启发孩子,在大自然中,除了尾巴可以比,还有什么也可以比一比呢?学生们的回答是十分丰富的,比如可以“比嘴巴 ,比耳朵,比脖子,比眼睛等等。”在学了《树之歌》后,让学生写一写《花之歌》等。在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主题进行联想,提问,查阅资料,并进行创作。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通过适当的引导就可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如果学生养成了这样的创作思维,那么生活和自然就会变成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

【 参考文献】

[1]陈一飞.基于“小班化”环境的儿童诗阅读与创作教学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6):76-76.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 戴炳,刘海燕.读赏写———奏响儿童诗教学的三部曲[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