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在建构区中材料投放与分享行为发展的观察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9
/ 2

大班幼儿在建构区中材料投放与分享行为发展的观察与研究

章怡 罗晓燕

浙江省杭州市澎行幼儿园 310000

摘要:分享行为是亲社会行为具体表现之一,是考察幼儿社会性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建构游戏过程中幼儿自主性较高,个体可自行选择游戏材料与游戏内容,积木数量与空间密度作为幼儿建构游戏的物质前提,游戏过程中因物质环境限制,在共同使用资源过程时引发冲突,因此探究分享行为与材料投放方式的关系十分必要。

关键词:建构区;材料投放方式;分享行为

引言:基于当前时代背景的思考,幼儿的分享行为需要加强培养。从全面二孩政策的正式实施,意味着每个家庭在养育幼儿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随着家庭生活的日益富足,幼儿在全家人百般呵护下,物质需求很容易满足,使得幼儿很难意识到他人的需要,这在无形中加剧了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使个体难以与他人分享,因此需在实践中加强幼儿的分享教育。

一、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已有研究对分享行为教育的价值颇为肯定,但在游戏情境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还不全面,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本研究从建构游戏中幼儿分享行为表现入手,探究分享行为与材料投放方式间的关系,建构幼儿分享行为评价指标,丰富和发展分享行为的研究情境与评价理论体系。

2、实践意义

通过探讨材料投放方式与幼儿分享行为的关系,呼吁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者重视材料投放方式对幼儿行为的塑造作用。一方面本研究将对游戏情境中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究,为今后的幼儿分享教育提供思路;另一方面,在建构游戏区域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如何投放材料存在困惑,研究将从分享行为入手,为建构游戏区培养幼儿分享行为提供有效途径。

二、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

1、影响儿童分享行为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是指个体内部的因素,包括个体分享观念、社会采择能力、社会规范认知。首先,个体的分享观念,也叫分享观念作为分享行为的认知基础。分享观念是指一系列控制儿童分享行为产生的心理活动,包括态度、情感等。将4-8岁儿童的分享观念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平等分配、按劳分配以及仁爱分配,其中5-6岁幼儿主要处于平等分配水平,即幼儿懂得要平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幼儿的言行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这充分证明幼儿的道德发展与他们的言行是不一致的。幼儿之所以出现“言行不止一致”的问题,很大程度是因为幼儿的行为与意识容易受到外界与自身多方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可以把握住幼儿的身心特点,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在实践中儿童的分享观念、社会采择能力、社会规范认知影响着个体分享行为的产生与发展,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来,我们很难简单的用某一个因素去揭示它对个体分享行为影响机制,因此个体分享行为背后所隐含的内部因素是复杂的,在研究中需要综合不同因素分析个体分享行为的表现及特征。

外部因素是指个体外部的因素。主要包括同伴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分享物三个因素。

当分享人数与分享物数量相等时,儿童更多展现出“均分”,当两者不相等时,“慷慨”行为则会增多,认为当分享人数与分享物数量相等时,儿童更多展现出“均分”,当两者不相等时,“慷慨”行为则会增多,父母教养的方式对幼儿分享行为有显著影响。如果父母可以忍耐、理解、照顾和尊重孩子,他们可以帮助幼儿产生良好分享行为。分享物的特征、同伴关系和教养环境等一些外部因素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分享行为,我们需要处理好这些影响因素与个体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但已有研究在挖掘影响因素时,很少能够将多种因素相结合进行分析,因此,在本研究中试图建立因素之间的联系,更加立体的呈现出个体分享行为的特点。另外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属于社会环境,那么空间密度这类非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分享行为是否会产生影响?因此,要探讨在不同空间密度与不同分享物数量共同作用下个体的分享行为。

2、儿童分享行为的研究与培养策略

研究具体措施为:首先带领三组(12名)幼儿熟悉实验场地。让实验尽可能收集到幼儿自然状态下的游戏行为,减少陌生环境对幼儿带来的不适之感,每组配备一名研究者,在开始正式实验前,研究者带领被试对该组的实验材料进行熟悉。大班幼儿以《房子》为主题,进行主题搭建,依据大班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日常游戏时长,将大班幼儿游戏时间设定为25分钟,并对幼儿搭建全过程进行录像。记录下分享行为的数量。

最终得到,大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自主自愿性受积木数量主效应影响,互动性受积木数量与空间密度交互作用影响,共享性受积木数量主效应与空间密度主效应影响;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关联性受积木数量与空间密度交互效应影响,自主自愿性受积木数量主效应影响;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关联性受空间密度主效应与积木数量主效应影响,互动性受积木数量主效应影响。

培养儿童分享行为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移情训练、榜样示范、教育引导。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移情训练的效果也会不断提高,角色扮演训练比情境讨论法对个体的影响更持久。移情训练与榜样示范对幼儿的分享行为均具有促进作用,在效果方面榜样训练在幼儿晚期效果更好,而移情训练对小班和中班的作用会比对大班更有效。教师、家长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培养儿童的分享行为。在已有的研究中大多是对日常生活中培养策略进行探析。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在游戏过程中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有助于促进分享行为的内化与习得。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只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去诠释幼儿分享行为与不同环境互动时的差异,忽略个体在整个互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也要从儿童心理理论入手,增加访谈等内容,从幼儿角度切入,理解不同游戏材料投放对他们分享行为带来的影响。

三、总结

本文对材料投放方式与幼儿分享行为间关系进行了探究,在实际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扮演着材料准备者与投放者,更是幼儿游戏的指导者;本文从材料的数量与空间密度切入,探究材料投放方式对幼儿分享行为间的影响,除此之外,材料投放时还涉及到材料的颜色、辅助材料、材质等多个方面,因此可以继续从更多角度切入,探析材料投放方式与幼儿分享行为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杨雨,万萦佳.资源分配不均情境下4-5岁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37(04):49-55.

[2]张晶淼. 心理理论对幼儿声誉管理行为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20.

[3]温秀琴.独生与非独生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0(12):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