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高效教学——“问题引领式”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1
/ 2

问题引领,高效教学——“问题引领式”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范芝兰

汾阳市第四高级中学 山西汾阳 032200


摘要:在当今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灵活的让学生的思维跟随问题的引导,进而展开相应的思考和探索,能够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然而教师想通过这种方式开展物理教学,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组织形式,要以问题为教学过程中的主线,从而达到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的目的。而在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情况,从而明确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设计的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对学生思维引导的效果才会更理想。教师也才能更好地完善物理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模式,提升物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引导;高中;物理教学


引言:由于高中物理是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对物理现象的更深一层研究。因此其知识体系比较复杂,学习难度也更大。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总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的物理思维跟随教师的方向,导致学生丧失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能力,这样学生会越来越抗拒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因此,物理教师必须改进自身的的教学方法。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采用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法,通过设计的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变化,不断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进而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一、通过趣味引导式的提问,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导入环节对教学内容有效开展十分重要,由于高中物理课程知识点多,物理原理比较复杂,可能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教师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后,就可以利用教材中人物的背景故事,在实验过程中各个有趣的环节,列出在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等等。通过给学生讲解这些有趣的知识,教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趁机将教学内容渗透进去。例如,在人教版的《牛顿第一定律》这节内容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通过分析让学生发现,牛顿第一定律其实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的外在体现,在发现它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有趣的环节。这样,在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的教学开始前,教师就可以用手把模型车推在课桌上,当车从静止状态慢慢向前移动时老师就停止推,学生就会发现汽车已经逐渐停止移动,这个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背后知识的兴趣。老师问,“在什么情况下汽车会停止移动?为什么?”而学生就会积极的思考各种影响因素。然后教师趁机讲述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中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借此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运动的停止。通过简单的演示实验和关于历史的小故事,让原本抽象的惯性理念在学生心中达到具体化,而在课堂之初,让学生以最大的兴趣参与课堂学习,对探索相关的物理知识就能产生浓厚的兴趣。问题的引导作用这个时候也就体现了出来[1]

二、通过设置小组探究性问题提升物理教学水平

与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相比,高中的物理课程不仅学习任务繁重,而且其知

识内容的概念更加抽象,这就对学生的物理知识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它不仅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的知识概念,而且还要明确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因此在这里,如果教师按照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中讲解,那么学生只会形成定势的思维,无法提升物理思维,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与学习效率低下。而要完成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首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摆脱死记硬背对自己思维方式的束缚,让他们学会独立探究学习并进行独立思考。

而在日常的物理知识教学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深

入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有机会主动思考以及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相互作用力时,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力能否独立于物体而存在呢?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比较经典的力呢?第一个答案大家明显知道是不可能的,第二个答案就是五花八门了,但是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因为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有依托物体才有力的概念。然后阐明力的三个要素:力的方向、大小以及作用点;当在学生了解到力的三个基本要素之后后,就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他们思考: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应该怎样计算物体所受的合力?而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自主思考,加上教师的引导,他们就可以从所学的知识中推导出力的相互作用规律[2]

三、通过问题的引导,提升学生抽象思维分析的水平

对于抽象思维的培养而言,它与理解物理知识的“为什么”有着必然的关系。对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以分析能力的培养为基础。而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理论教学,学生很难对基础知识进行自己的总结。因此要设计其他的教学环节。也就是在基础课堂教学之前,布置问题思考任务,让学生可以独立的思考和分析问题中的具体内容,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留下,然后在课堂的学习中进行掌握,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针对性的问题详细讲解,全面提高学生对抽象问题的思考能力。例如,在《弹力》这个知识点中,首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实验设置课前预习问题,让学生思考自己学习的难点。比如我们准备一块粘土和一个皮球。在一定的压力下,粘土的基本形态会发生形变,皮球的基本形态也会发生形变,但是,当过上一段时间之后,皮球就会恢复原状,而黏土却不会。这个实验很简单,结果也很明确,但是最重要的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教师借此实验可以留下问题:为什么力的作用会使粘土和皮球发生形变?为什么皮球能回复形状而黏土却不能?他们就会自然的进行思考,最后通过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向的引导,学生就会与自己的思考结果进行对比,然后这样通过自己思考与学习双重掌握下的知识点记忆与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学生也能借助上课的机会把自己的思考总结为知识点,进而提升物理教学的效果

[3]

四、进行问题引领式的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实施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物理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起辅助作用的,但尤其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而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学生们在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瓶颈”时,教师就应及时上场指导,进而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也能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小组探究问题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也能够达到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解决问题等物理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而在另一方面,当学生们在进行探究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时难免会出现偏差与错误,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的思维转向正轨,能够有效的防止学生的思维“误入歧途”,从而让学生重新走上对问题探究的正确方向。


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在高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的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探究能力,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基本素质,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注意要通过合理设置问题解决情境,充分的使问题为后续的物理教学内容服务。除此以外,通过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物理原理的模式,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进行自我探究、自我思考、自我解决的过程中要给予及时的指导,不断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展开思考,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月梅.“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1.

[2]哈斯仓.“问题引领式”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12):28-29.

[3]束建强.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设计策略[J].中学物理,2016,34(11):29-30.

【作者简介】范芝兰,1987年3月出生,女,汉族,山西汾阳 ,大学本科, 高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