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1
/ 2

名师引领,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罗艳荣

南宁市武鸣区灵马镇新龙小学

自从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后,农村的校园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学设备的更新也令人惊喜,但是大部分教师在专业发展上跟城区教师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优势发展,武鸣区教育局教研室和武鸣区师培中心实施了“名师领航”工程,效果显著。身为武鸣区小学语文科“名师领航”的成员,我的感触颇深,现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培养名师,成立领航团队

为进一步提升本城区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领头羊,武鸣区教育局教研室和武鸣区师培中心组建了南宁市武鸣区小学语文名师班。名师班成员由各学区辅导员推荐,通过两年的系统化培训,使参训教师深入了解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熟练掌握学科知识系统、教学规律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艺术性,紧跟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最后通过专业评选,评出60个在本城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小学语文教学名师,这60个教师成为武鸣区“名师领航”工程团队的成员。

武鸣区有12个乡镇,为了让“名师领航”团队成员覆盖到所有乡镇,服务所有乡镇、引领所有乡镇,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城区教研室和师培中心把成员分成12个小组,组长均由“名师领航”成员中担任中心城区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或者教导主任担任,他们教研能力一流,组织能力较强,在城区有一定的知名度,有能力组织开展一系列研训活动;同时,为了让各项活动开展得更加顺畅,每个乡镇都有两到三位本土的名师,便于做好本乡镇的组织协调工作。

二、确定研训内容,提高理论水平

“名师领航”工程从2019年4月启航,2021年3月结束,为期两年,四个学期。针对农村教师在教学中对各种课型不熟悉、不了解、不知道从何入手的情况,领航团队的组长带领组员精心安排研训专题内容,如第一学期:部编版新教材教学建议及识字教学;第二学期:语文主题学习教学;第三学期:习作与口语交际教学;第四学期:古诗与文言文教学。

由于每次研训活动都能做到定主题、定内容,因而教师们的理论水平提升得很快。

三、开展主题教研,助力专业发展

(一)开展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能够克服一般教研课的盲目性。每次研训活动确定好主题,围绕主题进行研讨。课例研究为研训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过程的平台,执教者与听课者互相探讨,交流分享,双方都能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解决困惑,整个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之间积极参与的一种互学互助的过程,“名师领航”工程的课例研究亦是如此。

“名师领航”工程的课例研究跟一般的课例研究又有所不同,围绕每期培训专题选定研讨内容,每个学期分两次进行课例研究,第一次均先由名师团队成员上示范课,第二次由名师团成员指导乡镇学区学科中心组开展主题教研活动。这样一来,有了名师的引领在先,乡镇学区的老师们目标更明确,教学思路更清晰,更不会感到束手无策,上起课来也更自信从容。例如,府城学区的第二次主题教研活动——探讨新教材阅读教学策略,10月31日首先由“名师领航”团队的罗艳荣和莫凤连上示范课《海滨小城》和《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接着由名师团队的张丽和蒙凤花老师进行评课,然后针对新教材阅读教学策略这个主题以及这两节课的亮点与不足,由名师团队对听课老师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紧接着名师团队的覃建尊老师进行《“动感模式”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策略》专题讲座,府城学区张志开辅导员小结之后,来自城区教育局教研室的陆珠艳副主任以及城区教育局副局长邓秋清进行专业点评与总结。整个研训过程环环相扣,与会教师受益匪浅。

由名师团队进行了示范性研训活动之后,“名师领航”团队随即布置同一主题的指导性研训活动。于是,在12月5日,开展了新教材阅读教学策略指导性活动,由“名师领航”团队徒弟执教《明天要远足》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后的评课议课、答疑解惑环节均由“名师领航”的名师们引导府城学区的老师来完成,最后名师团队进行总结点评。由于有了名师团队的示范性作用,府城学区的老师们在指导性活动开展得也很成功,在新教材阅读教学策略这一主题的研训活动中,府城组的“名师领航”团队成员顺利地完成了传帮带的任务。

(二)开展专题讲座

根据教材内容分为新教材研讨培训、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古诗与文言文教学五大专题,由名师团成员进行培训辅导,在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也注重了理论水平的提升。

(三)开展课题研究

名师团队与教学骨干结合学校办学特点、教改动态、教学存在的问题等情况选定课题并申报立项,以微型课题为主,探究有效的教育教学规律及方法,并能推广应用,议提高影响力。

4.培养青年教师

“名师领航”工程团队的每位成员分别与2名学区的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关系,每学年深入徒弟所在学校听课、指导4次(每学期2次);每学年安排徒弟到师傅所在学校跟班学习4—6天(每学期2—3天),形成常态化的跟踪培养机制。通过两年的培养,这些徒弟迅速成长,成为了学区的教学骨干,为学区打造了一批优秀青年语文教师,同时引领学区各小学提升校本研修活动质量。

四、开展考核评价,提高培训质量

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只有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机制,才能更好地提高培训质量,不流于形式。为提高培训质量,更好地提高农村教师的教研水平,城区教育局教研室和师培中心的领导们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因而培训的效果非常显著。

1.名师领航工程以2年为一个工作周期,由城区考核领导小组分别于2019、2020年年底,按有关评估标准,通过现场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谈、成果审核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每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2.在实施名师领航工程期间,对当地教育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能指导乡村学校申报立项并开展城区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每年到挂点学区开展2次以上专题研训活动,效果显著;每年指导挂点学区学科中心组开展2次以上主题教研活动,效果良好;每位成员与府城学区2名青年教师结成师徒,每年深入徒弟学校听课、指导学校教研活动4次以上;安排徒弟到师傅学校跟班学习4-6天,指导结对培养的青年教师所在学校扎实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不断提升结对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及教研能力。

3.每个学年具体考核按照“1258”的研修模式和成果进行考核,不断提升教学名师个人的教学力、科研力、培训力。(即围绕1个专题,承担2次讲座或示范课,指导5节精品课例,生成包括课题、论文、课例、课件、讲座、视频、活动记录、简报等8个以上优质研修成果)

4.举行“名师领航”工程徒弟的比赛课,通过检验徒弟的教学水平来了解和验收“名师领航”活动的效果,同时发现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为下一步“育秀工程”的启动做好人才储备。

总之,通过“名师领航”工程的实施,名师团队成员功底更扎实,所负责的乡镇学区的老师教研能力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城乡教育的发展更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