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理性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1

作文教学的理性思考

刘志刚

湖北省鹤峰县燕子民族中心学


当前的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界在新课程改革中致力改革和优化的核心问题。因为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十分强调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所以这对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作文教学方式已是当务之急。

作文既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老师怕教,学生怕写。造成这种局面我们应客观审视,因为自古以来学生多怕写文章,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围绕课改要求既要分析学生学情实际,更要认真剖析自我教学。结合新课程改革,现就本人几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在此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正视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存在的一些困惑和问题

1.新课程教学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必须充足,但很容易导致教学进度缓慢,所以只好少让学生发言,然后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直奔主题,可这又与新课标的精神不符。

2.作文教学创新不够,过于注重模式训练

由于在考试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多数语文教师为了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往往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这就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缺失了文章应有的灵动之气,忽略了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洞察力。

3.作文评价模式陈旧单一

作文的讲评既是教师作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难的一环,更是学生最关注的一环。但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改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年龄、性格、时代等特性,多从自己现有的文学观和价值观去审视学生的作文,未能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实际。另外,作文讲评也多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缺少交流互动。

4.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辅导重面轻点

注重作文全班的指导,而缺少个别的针对性指导。往往只是在课堂上面对全体学生统一讲“某类作文应该这样写”,而一旦“应该这样”的思维成为定式,那么势必丧失思维的主动性,因循守旧,缺失创新能力,作文难以突破。

(二)不破则不立,只有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才能更好地去适应当前的作文教学。

1.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念,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学生,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要具备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博大的胸怀容纳学生思想观点、情感体验。另外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打破沉闷、陈旧的传统作文教学观念,创新思维,适应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让自己的作文教学,思想有深度、语言有品位、学生有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正视传统作文教学的不足面。

让教学模式多样化,积极让学生参与,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并互相交流、充分尊重个体、鼓励有创新的观点和见解;在作文技巧讲授时与每个单元作文训练同步的同时,可以根据不同体裁的写作特点进行阶段性的强化训练,从而使学生的作文体裁更加明晰

3.密切联系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写作素材,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教师在传授写作技巧和基本功之后,要组织或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知感悟生活,并让学生在习作中提炼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生活的真实、感情的真挚,再配以过硬的写作技能,才能写出结构严谨、章法到位,情真意切的美文来。

4.改进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

传统的作文精批细改费时费力,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反应并不积极。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我想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和学生的主体性未能体现造成的。我觉得可以在这几方面入手以改变这种局面:挑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问题的学生作文作为范文,进行分析、指导,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给之以启发性的讲评指导;对于当堂完成的作文,有针对性的当场面改,如果时间不够,可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面对面的评改,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的写作印象,激发思维;师生讨论互改,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取长补短、借鉴,提高自我分析、改错能力,以激发写作兴趣。

(五)引导学生加强积累,勤写读书笔记

学生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视野必然狭小。写出来的作文就没深刻的主题,流畅的语言,具体的内容。 可见,扩大学生知识面,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基础。而引导学生正确的,有目的去读书却是关键。可以利用学校的图书和学生自购书籍,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把经典的语段摘抄下来,然后写出心得体会,用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写作时不在陷入 “无米之炊”的窘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