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2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罗开元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中子实验学校 628013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教学中善于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化教学可以很好地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有效地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证明,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社会的教学需求,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对教学方式积极地进行改变,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采取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加强数学在日常的有效性,从而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生活和课堂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归实际生活,将教学提问生活化。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大多都是一些抽象的、理性的数学模型和概念,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当多加注意将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尤其是在向学生提出问题时,可以适时加入一些生活中的常识改变以往的方式,在课堂多加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学校的面积进行观察,并向学生进行提问“咱们所在的学校大家预测一下面积是多少?”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告诉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准确的概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找准切入点,采用情景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合适的情景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找准课堂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连接点进行切入。例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知识时,教师先在课堂上向学生设计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小明去超市购买零食,在货架上发现一袋饼干2.6元,汽水3.6元大家观察一下这些价格都有什么特点,小明买了2袋饼干,一瓶汽水一共花了多少钱?”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这样的情景设计,既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再感觉枯燥,又能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课程内容,减少了教师教学的难度。

把生活元素引入作业中。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课下巩固掌握到的知识,以往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说明一下作业的内容,然后就是靠学生在课下自己进行理解,教师采用这样的方式布置课后作业,很难对学生起到巩固作用,因此,教师可将生活元素引入作业中,打破以往课后作业形式,让学生从枯燥无味的课后习题中解放出来,转而向生活中进行探索,这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例如: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在课堂上在給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转变一下布置形式,让学生回到家中观察表的运动过程,并进行记录加深学生脑海中的时间观念,利用生活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数学知识水平。

把生活元素引入教学中。小学时期学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好奇心特别重,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的原因,往往在学习到相关知识点后,不能进一步地深化理解,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改变这种情况,要让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变得具有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可将生活元素引入教学中。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出门买东西的经历,在多媒体上向学生展示购物场景并提出问题“我们大家平时去购物会用到什么东西呢?”等学生回答“人民币”时,教师引入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点,经过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相关的生活元素,能够瞬间把学生带入熟悉的领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觉确实比较有成效。其实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就有更大的潜力可挖,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归纳。教师子要发挥引导的作用,就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练习生活化。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学生学完新课之后,我经常出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