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吴燕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金华市第四中学,浙江省金华市 321000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使得各个教师开始注重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针对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相关教师要在了解了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后,实践应用该模式。通过学案导学模式作用的发挥,优化对学生能力水平的培养。

关键词:学案导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学案导学是一种确立了以教师启发为主导、学生自主互动学习、有机结合学案和导学的教学模式,其改变了传统教师单纯授课、学生被动听讲的模式,可以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体现和发挥,遵循课改背景下的启发、探究性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们需要时刻谨记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在研究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方式后应用此模式,并根据学案导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深入教学内容,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学案中。

一、设置学案,以案导学

对合理学案的设置就是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前提。初中数学教师只有先设置合理的学案,才能组织学生们以所设置的学案为依据进行课程预习,学生们才能对学案中的重难点进行思考,对课程学习方向进行明确。为此,在学案导学模式的实践中,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案的设置,指导学生们以案导学。比如,教师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可以对这样一个学案进行设置:勾股定理的证明;假如一个门框长五米宽四米,那么长两米宽一米的箱子能否从该门框中通过?为什么?已知有一长十米的梯子斜靠在笔直的墙上,此时梯子底端离墙的距离为六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着墙体下滑两米,梯子的底部是否会向外移?为什么?如果会其可能外移多少米?通过对这些学案的设置,可以让学生们很清楚地明白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但设置这些学案,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们学会勾股定理,还是为了让学生们学会应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答实际问题;是为了在强化学生对定理探索过程的体验下,培养学生的合力推理能力。

二、合作讨论,课堂释疑

实施学案导学模式的关键路径就是教学课堂,教师们在引导学生们对知识进行自主预习后,需要通过对学案的设置和导入,以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前提,指导其以小组合作方式开展合作讨论。教师们需要在学生们的合作讨论中,讲解合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看法,指导学生们在课堂上解答疑问。讨论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意见,要对其他学生的不同想法进行思考和适当采纳。但在合作讨论和课堂释疑中,教师需要注意,课堂讨论的时间不宜太长,要尽量在有限的讨论时间中维持住讨论秩序。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同底数幂的乘法”一课进行教学时,就可以采取合作教学方式,将课堂主体还给学生。学生们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这样就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秩序,丰富学生的解答方式。如在102×104的问题解答中,有的有学生会直接展开式子102×104=(10×10)×(10×10×10×10)=106;也有学生这样解102×104=100×10000=1000000=106等。学生思想的不同,使其应用的问题解答方式也存在不同。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加强引导学生,让学生们在合作讨论中,对问题解决的最佳方式进行寻找,以此对知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掌握。这样方能发挥教师和学生各自的作用,方能让学生们在合作讨论和课堂释疑中,掌握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法,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三、归纳总结,拓展知识

归纳总结阶段是学案导学模式应用的第三阶段,其主要是以课堂合作释疑教学中出现的重难点为针对点而出现的集中解决问题的方式。在之前的小组合作教学中,学生们难免会因为个人能力的限制而出现疑惑,在这样的情况中,也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们可以归纳总结乘法法则,以问题为出发点,在抓住问题重点后,上升个别问题,使其成为一般规律,以此提升学生的触类旁通能力。在归纳乘法法则时,教师要明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为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在问题解决中,要引导学生,让其思考试题是否满足乘法法则的要求,在注意合并同类项后,在同底的前提下再使用法则。这样一来,就可以拓展数学化归法的应用,巩固最后的教学效果。

最后就是拓展知识和布置作业。数学是一门相互之间互通知识的学科,在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中,教师们需要以知识教学为基础,拓展现有知识,根据知识布置对应的学案作业。让学生们在思维的发散下,提高创造性能力。如在“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后,可以设置“假如aman=am+n,则aman=?”的作业。让学生们在课后作业的完成中,巩固已学知识,拓展本节教学内容。当然,在学案作业的设置中,教师们需要考虑题目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水平,对不同的作业方案进行设置。如A组为必做的基础习题;B组为能够对教材和大纲的教学要求进行体现的选做题;C组为具有较高难度,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选做题。不同的学生需要以自身的学习情况为依据,对不同的作业方案进行选择;或者也可以按照作业顺序,从A组到C组的顺序完成所有作业。设置这种学案作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凸显,也是为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全面的检验;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自我能力和学习能力时,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从新课程改革可以知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仅是新课改的发展需要,也是改革创新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对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意义十分深远,既可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又可以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为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应用学案导学模式,需要在课前对学案进行设置,以学案导学,指导学生预习;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们以学案导学模式进行合作讨论和课堂释疑;在归纳总结知识后以学案导学模式拓展知识,布置学案作业。以此在科学开展数学教学时,达到教学目的,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超, 王新民. 教学方式对初中生数学解题思维监控能力影响[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6):18-23.

[2]柳顺学. 试论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9, 000(007):203.

[3]朱锦英.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J]. 师道:教研, 2019, 000(003):113-113.

[4]高波. 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与使用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美术), 2019, 000(01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