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范本价值,突破教学难点——以 《圆明园的毁灭》 一课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提炼范本价值,突破教学难点 ——以 《圆明园的毁灭》 一课为例

作者:沈斌芳

单位: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第二实验学校

【摘要】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地提炼课文的范本价值,引导学生去细读课文,特别是细读难文,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能更上一个台阶。鉴于此,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一课为例进行探析如何提炼范本价值,突破教学难点。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范本教学;小学语文;教学难点
  一、把握语文要素,突破教学难点

《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的单元导读有两大语文要素,一个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另一个是列提纲,分段叙述。这两个语文要素也是学习这单元的课文所要掌握和突破的重难点所在。而把这篇课文的文字要和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匹配起来,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和被毁灭后带来的损害。这就需要调动学生的读书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并且引导学生能够将这些能力进行有机的结合,这对教师来说,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能将这两个语文要素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那么课文的难点也就得到突破了。

  1. 综合资料,体会情感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认真解读课文,把握住文章的语文要素,把握住文章的重难点,在授课过程中去突破难点,真正地去落实文章的学习目标和让学生掌握教学难点。由于这篇课文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现代的和平社会相距甚远,很多学生不能感同深受,教师更要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课内外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众多材料中筛选出对学习这篇课文有用的材料,最大程度地教给学生知识。因此,只是靠书本上的文字描写,学生难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只有亲眼目睹关于圆明园的相关信息,才能够感受圆明园的魅力所在,从而引发学生心底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如把先秦时代的经典青铜礼器通过照片或者小视频或者文字描述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也可以出示一些有收藏价值的奇珍异宝,富有特色的园林建筑的照片等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展现给同学们看,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使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新词汇和句子,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1]。在学生对圆明园的整体辉煌形象有一定的感悟之后,学生对圆明园的辉煌有多认可,对后面学习圆明园被毁灭就有多深恶痛绝的情感。

  1. 理清思路,分段叙述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范本的条理分明,内容丰富,语言严谨。这篇文章一共有5个自然段。这篇文章的结构可以算是常规的总分总的文章结构,主要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展开的。第一自然段主要是点明文章主旨,告诉我们圆明园毁灭给中国和人类带来的是无法估量的损失。第一段是文章的中心句。第2至第4自然段则是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精美和建筑风格和文物珍贵以及圆明园的宏伟壮观,第5自然段呈现出英法侵略者的丑恶行径。这篇文章对教师而言,思路是很清晰明了的,但是要让学生进行分段,并概括出段意确实是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

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的时候,因为这篇课文的段落不多,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文进行标上段落序号,并且从每段中找出关键的字眼,将这些字眼用笔进行圈画作批注,从而提炼出每段话的段意,找出相同模式的段落就是一个系列,可以分为一个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分成3个部分再进行分部分的段意表达,那么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谋篇布局就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这课的教学难点就算是解决了。在今后的课文学习中,将这种方法进行迁移学习,做到可以学以致用,并且进行触类旁通的学习。

  1. 结合习题交流,难点前置探讨

  1. 巧用多媒体,直观形象

《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的两大难点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中都有体现出来。如课后练习题的思考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教师在上这节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要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好课件。上课之前就可以直接将难点抛出来,引发学生交流思考,并进行汇报反馈。圆明园有素有“人间天堂”美称,这是一个至真至美的皇家园林,由于师生生活时代背景的限制,大部分的师生并没有真实的见过圆明园,仅仅通过文字的描绘有时候很难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圆明园的美丽与辉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出示关于圆明园美丽的视频,让学生在动态的视频中感受圆明园的壮观瑰丽。将抽象的文字化为具体形象的视频讲解。

再将毁灭厚度圆明园的废墟的照片通过挂图展示或者是多媒体中的照片展示给学生看,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跃然纸上。昔日的辉煌的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的无情摧残下变成了一片废墟的苍凉,这样强烈直接的图像对学生的内心世界会产生一种大起大落的强烈震动,让学生迅速的进入到当时那种“国弱被人欺”的历史情境下。引发学生强烈的思想共鸣,为这篇文章学习的爱国情感奠定一定的情感基础,也能够激发学生要奋发图强,努力学习,保卫祖国的斗志。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即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课文阅读要达到的标准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2]。我们常说诗歌有诗眼,其实,文章也是有文眼的。在《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自然段的“不可估量”这个词语,可以说就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全篇围绕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和人类带来不可估量,难以算计的损失。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圆明园的图片,走进圆明园的世界,走进这片废墟。教师可以引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关于《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中的数据,窦老师告诉孩子们圆明园的面积有347公顷,一个圆明园相当于有10000多个班级教室这么大。而课本上出示的几篇废墟,多媒体上面呈现的一些破旧的地方图片,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而已。在这样的真切的对比中,在这样的联系上下文的学习中,在这样的联系生活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圆明园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价值,在世界文化史亦是有着不可估量地位和价值。

在第四自然段列举了很多个朝代,呈现了先秦时期、唐、宋、元、明、清这些朝代的奇珍异宝,体现出中华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文物就这样被侵略者给破坏和毁灭了,这是十分令人愤怒的丑恶行径,我们新一代的少年更应该铭记我们前人智慧的结晶,以及列强侵略者的无耻行径。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列强侵略者们得烧杀抢掠行径与强盗无异,有过之而无不及。教师也要让学生试着在这个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列强侵略者丑恶行径的行为,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从中感受他们的罪恶行为,从而升华我们的爱国情感。

  1. 品析对比写法,体悟匠心独运

  1. 课内表达内容对比

圆明园的辉煌在课外的第二部分进行重点描述,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圆明园的辉煌与圆明园的毁灭进行对比。作者全篇大笔墨的描述圆明园的辉煌,从而衬托出圆明园毁灭的重大悲哀,这种匠心独运的对比手法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写法也让学生在脑海中能够再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壮观的景象,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向往之情和对中国灿烂文化的民族自豪感。面对现在圆明园的毁灭,面对美好壮观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也要让学生体会到外国侵略者的强盗行径,对这种无耻行为的强烈批评,从而上升为“我辈当自强”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责任感、使命感。

  1. 课外表达情感对比

《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与课后习题中的阅读链接闻一多的《七子之歌》进行对比阅读,他们有相似之处,都是中国的领土被侵略,让我们感受到虽然当时的中国很多领土,包括香港和澳门都被列强霸占,这种连串的历史事件和悲剧让我们深刻的明白“勿忘国耻,兴我中华”,激发师生强烈的爱国者之情。

  1. 注重范本朗读,感受辉煌文化

美文美读,读出辉煌

这篇课文的文字非常的优美,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重视朗读的教学,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和朗读主动性,注重范本朗读教学,以读为本,已读促学。正如福建省名师曹小玲老师所追求的“和合臻美”的语文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美好的课文,美好的文字就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美美地朗读,自豪地朗读,多种形式地朗读,并且适当地诵读从而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反复朗读,读出自豪

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从圆明园没被毁灭之前“有……有……有……还有……”中,教师可以设计引导出,圆明园被毁灭后就“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 了……”,可以出示在多媒体课件上,直观地让学生感受这个对比,并且进行反复的朗读,让学生一读再读,让学生一思再思,让学生一悟再悟,在学生的朗读中,学生也有了思考,有了感悟。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中的“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情。学生要深入细致地读这句话,反复地读,读出圆明园的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再度体会圆明园的辉煌。

  1. 总结

在小学的阶段,教师有义务引导小学生多学习范本课文,多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努力培养小学生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坚持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语文教育教学。引导学生学会细读课文,学会品读文章,充分挖掘出课文的范本价值,突破课文的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地学到语文知识,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得到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海波,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