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交往策略的发展特点和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3~ 6岁幼儿交往策略的发展特点和培养研究

李田田 冯桥

榆林市第六幼儿园 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3~6岁幼儿交往特点主要表现为年龄增长和交往能力同步提高、幼儿同伴交往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等。为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教师可从教给幼儿用动作和语言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交往活动和强化幼儿与教师和家长交往等方面探究。

【关键词】36岁幼儿;交往;发展特点;培养策略

幼儿年龄增长的过程中其基本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在此影响下各类心理需求不断增加。在此阶段3~6岁幼儿正处于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立足幼儿心理特点培养幼儿交往能力,这是每个教师都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接下来本文就3~6岁幼儿交往能力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一、36岁幼儿交往特点

根据《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可知,在反思和总结中幼儿交往能力主要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年龄增长和交往能力同步提高

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刚开始进入幼儿园的学生还未掌握与同伴合作的方法,但是进入到中班后他们主动与同伴合作[1]。由此可知,在年龄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逐步提高,主要因为受到社会教育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在其交往经验逐步增加以及心理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逐步改变,显著提高了其社会认知能力,发展了同步的交往能力。而进入到中班后幼儿基本上已经形成初步的观点采择能力,其可以体会和了解到他人的情感需要,还具有一定的自控意识及能力,可以应用适宜并应用正确的方法和他人交往。

(二)幼儿同伴交往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

从幼儿交往能力的实际情况可以了解到,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在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比如女孩子参与区域角活动时更喜欢与有共同语言的同伴一起游戏,而男孩子中中心游戏的组织者主要以男孩为主[2]。出现这种差异主要因为幼儿与性交往的时间较长,男女孩交往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幼儿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成长,其行为特征有着较大的差异。男孩更喜欢在公共场合进行游戏,很少受到成人的约束,且男孩游戏行为更为粗犷,身体接触较多。反之,女孩则更愿意语言上的交流或合作类游戏。由此可见,男孩和女孩之间同伴交往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

3~6岁是幼儿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幼儿形成良好的交往行对其交往起到促进作用,而成功的交往对幼儿优良的交往行为起到促进作用,甚至反射到幼儿内部行为,最后转变为比较稳定的能力之一,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以及良好的交往行为起到促进作用,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必须把握幼儿这个阶段培养其交往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3]

二、36岁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策略

3~6岁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期,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具体来说可从几个方面进行:

  1. 教给幼儿用动作和语言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方法

语言在人与人之间交往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交往失败或成功的关键。3~6岁是幼儿语言快速发展的时期,该阶段其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但其分辨能力不强,很容易在不经意中掌握了形形色色的语言,甚至还会对一些不文明的语言产生兴趣。教师应主动给孩子创设优良的社会交往能力。比如说别人帮助自己时应主动说“谢谢”;请求别人帮助时应“请问你能不能帮我......”;妨碍到别人时应说“对不起,打扰到你了”。除了语言方面还应让幼儿学会应用动作,比如获得成功时可以击掌庆祝、表示喜爱时可以互相拥抱等等。培养幼儿动作策略和语言时通常都是通过集体活动强化,并在日常活动中强化,使其外化于行。幼儿经常存在说到做不到的问题,要想解决此类问题,教师不可从品质上分析,主要因为幼儿受到动作技能和心理发展水平影响对其意识行为转换起到阻碍作用,这一步相当关键。这就需要教师把握教育机会,及时帮助幼儿解决存在的冲突,让其交往行为得到肯定。

  1. 开展形式多样的交往活动

每个不同阶段的幼儿都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说给中班幼儿轮流担任接待员的机会,让其早早来到学校接待家长和小伙伴,并见到小伙伴及其家长时主动问好,并于家长离园时主动跟叔叔阿姨道别。教师应提醒幼儿在接待时注意自身的仪态和站姿。又比如开展角色游戏,以此达到丰富幼儿交往语言的作用[4]。比如说可针对小班幼儿开展角色扮演的角色,如“妈妈”、“哥哥”、“姐姐”等,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以角色身份和幼儿沟通,教给幼儿一些常用的交际语,如对不起、没关系、行吗、可以等等。让幼儿在训练中学会主动开口交流,让其在语言魅力影响喜爱受到影响。

  1. 强化幼儿与教师和家长交往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在家长备受长辈关爱,不少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幼儿并未掌握正确与父母交往的技能与方法[5]。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幼儿面前始终以严肃的形象,幼儿被动服从教师的教育,并不利于幼儿以轻松的心态和教师交往。为了培养幼儿和教师已经家长的良好关系,很有必要借助《幼儿心理导向》这一教材促进幼儿理解教师和父母,并精心准备活动强化家长、幼儿和教师的情感。比如开设家长开放日,给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定期举办亲子活动,给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活动的机会,让幼儿更好地体会父母之爱,通过这样的心理体验为家长和孩子沟通奠定基础。从教师的角度分析,与孩子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少了说教,就算性格内向的孩子也能跨越内心不可越过的防线,使幼儿更喜爱教师。

结束语

教师培养3~6岁幼儿交往能力有利于其日后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在教育中不仅要重视教教师的教育,而且要调动幼儿参与积极性,立足幼儿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法,采取多种教育方式教育和引导幼儿,培养其交往自信心,提高幼儿交往能力,从而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明洁. 5-6岁幼儿交往策略的特点及培养研究[J]. 读天下, 2017(3):301-301.

  2. 王婧. 3~6岁幼儿交往策略的发展特点和培养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2).

  3. 贾春雨. 基于心理发展特点的幼儿自我控制力的培养策略[J]. 教育研究, 2021, 4(1):120-121.

  4. 王娜. 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综合版), 2019(2).

  5. 权利民, 郭春兰. 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研[J]. 新课程研究, 20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