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情境培养社会责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情境培养社会责任

黄耐明 1 罗春裕 黄晓明 张秋伙 2


( 1 三明教育学院、 2 三明一中(福建省三明市) 邮编: 365000)



摘要:社会责任是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笔者开展课题研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社会责任的研究。探索在生物教学过程运用情境载体培养社会责任,通过挖掘教材蕴含情境,优化教学设计情境,结合社会热点情境,针对问题开展演讲和辩论,组织参观和社会调查活动等途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生物教学 情境载体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1]。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生活条件优越,对社会往往缺乏责任感。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落实高中生物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应当是高中生物教师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基于此,笔者主持2019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社会责任的研究》(MJYKT2019-125),结合课题研究的实践,从“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情境培养社会责任”谈谈心得,以期为相关的教学提供思路与参考。

1 教学中培养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教育的意义

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之社会责任是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之一,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普通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社会责任的培养是新时期生物教学中主要目标之一,是实现“立德树人”的主要抓手。社会责任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知识与技能后,能够主动地参与相关社会问题的讨论,主动宣传生命、安全、环保等知识,并将其付诸实践,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一种素养。通过学习生物学,在理解生命和理解生物学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养成科学态度与精神,并将这些理解应用于在未来的生活中、未来的社会角色里,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达到使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承担起社会主义祖国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任。

2 运用情境教学,培养社会责任

“学科素养”是学科知识、能力、价值的综合体现,从而使“立德树人”在教学实践中落地。而情境正是实现这种“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载体2]。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五条途径挖掘情境素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2.1挖掘教材蕴含情境,唤醒社会责任意识

生物学教材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境素材,这些情境素材包含丰富的社会责任内涵,教学中如能利用情境素材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理解社会责任,能够充分唤醒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例如,细胞代谢、基因改造、环境保护等,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为例,教材内容介绍了细胞呼吸的方式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在资料分析中教师可以深入引导。如通过最后一幅图让学生认识到慢跑与快跑的区别,慢跑主要是有氧呼吸,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得更彻底,人体细胞通过有氧呼吸获得更多的能量;而快跑因氧不足,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有机物分解不彻底,剧烈运动时产生的大量乳酸会刺激肌细胞周围的神经末梢,使肌肉酸胀乏力,同时也会影响体液的酸碱度等。通过挖掘教材蕴含情境,引导学生经常慢跑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积极地向家人和社会宣传,做健康中国的实践者和促进者。

2.2优化教学设计情境,加强社会责任意识

简单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是培养不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而课堂教学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根据高中生物教学内容、计划和目标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设计,在准备环节结合必修1学过的“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为例,将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让小组收集生活中废弃的材料,如:收集包裹药丸的球形盒、硬质泡沫塑料、塑料袋等。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根据各小组在收集材料过程中的体验,谈谈如果废弃的材料降解需要很长的时间?任意将废弃的材料抛弃在地上,会对绿色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呢?并通过视频播放比较叶片与塑料自然分解时间的长短,引导学生自觉地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学会向他人宣传:不要随意丢弃废旧塑料,加强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2.3 结合社会热点情境,担当社会责任意识

生物学有着非常显著的社会性与实践性特征。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去关注与了解跟生物学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秉持“不盲听、不盲从”的态度,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一些社会事件的性质做出判断。教师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选择与生物学相关的热点话题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社会责任素养的效果

[3]。以“免疫调节”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联系当前全球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社会热点话题。将热点话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学习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结合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介绍如何防护等知识,让学生对该病毒产生正确的认知;进一步做好科学的防护措施,如常洗手、戴口罩等。并进一步拓展,为了让类似的疫情不再重演,我们应该如何参与公共卫生治理?如何改进个人卫生?作为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应该怎样开展防疫工作?通过分组谈看法与思考,大家积极发言,热情高涨,就如何加强疫情的防控措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体现承担宣传防疫的责任担当。

2.4针对问题开展演讲和辩论,培养社会责任的使命感

在生物学课程中,社会性科学议题也可以成为生物学教学议题,如:艾滋病、转基因技术、试管婴儿、抗生素滥用等公众广泛关注并争议的问题3]。针对这些社会性议题,教师有主题的组织学生开展演讲和辩论活动,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热情,学会初步辨别迷信和伪科学,能够增强学生社会责任的使命感。例如,许多学生对艾滋病只是比较粗浅的了解,甚至存在许多错误认识。那么,到底艾滋病是一种什么疾病?该如何进行防治?以“艾滋病”为主题开展演讲和辩论活动,教师提前设置问题:艾滋病发病机理及危害?艾滋病传播途径有哪些?如何防治艾滋病?以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展开演讲活动,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在辩论活动过程中,抛出新的观点“艾滋病患者更需要精神支持,还是物质支持”为主题展开辩论。在辩论开始之前,学生需要准备大量的工作,不管是辩论前的准备工作,还是辩论中的思想碰撞,还是辩论后的师生共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艾滋病对患者带来的不仅有物质上、身体上的痛苦,更有精神上的折磨,更加理解和尊重艾滋病患者,并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通过演讲和辩论活动,让学生更加关注“艾滋病”社会议题,通过演讲了解到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危害、传播途径以及防治的措施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自尊自爱。在辩论活动中,让学生更加理解与尊重艾滋病患者,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标。

2.5组织参观和社会调查活动,“知行合一”践行社会责任

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中,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如利用当地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和参与社会调查活动,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3]”。生物必修1“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难点,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大棚蔬菜基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和影响因素,与种植者交流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等相关问题,提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再如环境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学习《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调查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社区街道或商业区的环境卫生状况,以及人们对垃圾的处理方式,发现问题,小组讨论,提出解决办法,再以宣传单的方式向他人宣传保护环境、健康生活的知识。通过生产生活的情境活动载体,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知行合一”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5.

[2]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2019.11:人民教育出版社,35-36.

[3]刘恩山.曹保义.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1.



作者简介:黄耐明:1965年1月出生,男,汉,福建三明将乐,三明教育学院中等普通教育研究室,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中学生物学科带头人, 三明教育学院任中学生物学科教研员、中等普通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方向是中学生物教学。

课题项目:2019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社会责任的研究(MJYKT2019-125);主持人:黄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