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8
/ 2

思维导图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洪涛

佳木斯技师学院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系统性、复杂性等特点,思维导图简化、总结、汇集了大量复杂的信息技术知识。思维导图是一个强调知识之间关系的放射性框架,帮助整合信息技术领域的新旧知识,促进思维与记忆。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职信息技术;应用

作为一种激发及整理大脑思维的非线性视觉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一种适应当今信息时代发展的新教学方法,其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降低知识认知难度、帮助培养整体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性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价值。因而,将思维导图融入信息技术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和特征

思维导图是新课改背景下从西方引进的一种先进教学方法,教学中运用学生个人能力,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水平及某个中心点出发,发散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发散思维时找到新的学习方法及更多的学习角度,这些关联是教学中明显的一个特征性关联,关联过程中,会对各种颜色或字体有明显要求,在不断变化中,其思维运转过程更具体展现出来,以给学生学习带来更明显效果。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发散性思维方式,能使学生需学习的部分以图画形式更加具体展现出来,使学生对学习具体知识时有更浓烈的兴趣,而且在教学中可将各种分散知识统一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质量。所以在当前教学中,思维导图可起到明显的作用,其对教学影响非常积极。

二、思维导图的用途

1、记录。以思维导图为记录,从重要信息中提取关键词或图像,用线条将其连接,形成信息结构,方便使用者回顾。无论信息多么复杂,都可通过关键字显示,便于理解。无论信息表达顺序如何,都可通过思维导图清晰表达出来,利于查看。

2、温习。古语云:温故而知新,表明了温习的重要性。日常学习中,需通过温习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知识能使信息更清晰,从而加深记忆。

3、小组学习。小组共同制作思维导图,创作过程中,能考虑每个成员意见,这将增强小组中个人成就感及团队合作精神。集体力量巨大,多人一起探究、创作,必将产生独特的设计。

4、选择。当遇到问题并有多种解决方案可供选择时,可使用思维导图清楚列出需考虑的问题,以便直观权衡利弊,最终做出正确选择。

三、思维导图对当今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性

思维导图作为新时代工具,不但能有效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与交流合作能力。绘制思维导图时,学生可梳理自身知识结构,加强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强学科,不同于基础知识学科,它强调书本知识,需相应的实践技能。而且信息技术是一门与物理、数学等学科紧密联系的综合性学科,从而使信息技术学科具有教学节奏快、知识点多、灵活性强的特点。鉴于这些特点,思维导图契合了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难点,可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化课堂改革,探索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

四、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单一。目前,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习惯于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一味关注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缺乏实践教学形式,且形式单一僵化,教学氛围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繁杂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学中,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最终效果。

2、教学内容陈旧。在当前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教学内容普遍倾向于理论性,缺乏实践性。学习中,学生既不能体会到信息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也不能真正享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及综合信息素养的培养。

3、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信息技术知识全面且复杂,大多中职生对旧知识掌握不牢,接受新知识时对理解存在困难。当前,中职课堂缺乏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的方法。

五、思维导图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引入新课。在新课程即将开始后,教师应先让学生了解教材主要内容、重难点、课程安排。可利用思维导图向学生展示新的教学内容与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明确入手点。另外,每节课上课前,思维导图作为先行组织者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有一个完整的心理预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明确新知识与待解决问题间的差距,明确本课程的学习任务,通过图文结合激发学生的视觉学习兴趣。

2、新授内容。在传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重复琐碎且相似的知识,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若在新课程中使用思维导图,甚至可与当前流行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相结合,以便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在项目教学中,不同层次完成的任务可作为指导方案绘制成思维导图,也可将新知识传授结构绘制成思维导图,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思维导图注重颜色、线条、联想、想象,使用此功能,可在思维导图中融入色彩,色彩敏感度用于表示知识重要性,不但能使图更美观,而且可帮助学生比较、发现问题、辨别知识难易度。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大量复杂概念间存在着基本的逻辑关系,学生必须理解概念间的关系。在讲解计算机系统组成时,教师可使用思维导图代替大段语言描述,这样学生可轻松读图并能理解其层次关系;还可绘制一幅不完整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经看书理解并填补,从而简化知识,促进记忆,还可让学生参与,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另外,计算机基础教材还包含类似的操作步骤,这些步骤可用相同颜色线条表示,也可显示在同一思维导图中。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有意识地发现其相似之处,鼓励他们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并要求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复习。教师可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总结归纳课程。复习课是教师指导学生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总结、巩固、应用,了解知识间关系,基于计算机基础课程认知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重组知识,形成知识框架。制作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归纳整理过程。其步骤为:

首先,确定内容。教师确定复习课程内容,即制作思维导图的课程内容。

其次,分组讨论。每4~6名学生可分成小组讨论交流,讨论本课程关键点及考点,将关键点概念浓缩为思维导图中所需关键词,并分组讨论以确定知识点间的层次逻辑关系。最后对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通过小组交流完成思维导图,集思广益,实现知识共享,进一步实现知识发散。在此阶段,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梳理自己的知识,形成个性化思维导图。

最后,反思评价。本环节学生将展示每组制作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无固定模式,以思维导图展示知识系统性、发散度、表达清晰性为评判标准进行评价。评价完后,教师要求小组交流思维导图末端最小单位可继续划分的可能性,以及哪些旧知识与课堂内容相似。

六、思维导图在教学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1、尽管思维导图能在课堂任一环节使用,但不建议在每个环节都使用思维导图。对于中职生的性格特征,若长期采用相同教学方法,会降低他们对该方法的敏感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适用性及可操作性,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使用思维导图自主学习时,应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当学生遇到问题分析的瓶颈时,教师应给予适当指导,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考虑到每个阶段的特点,最好让学生模仿,并在模仿中逐步掌握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

参考文献:

[1]马正芹.信息技术教学中整合应用思维导图的实践讨论[J].新课程研究,2017(11).

[2]刘小丹.思维导图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信息与电脑,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