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用于课题“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9
/ 2

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用于课题“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於险峰 张倞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高级中学 443100

摘要:评价始终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在整个素质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正是因为如此,本文也将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为切入点,从高中生课堂的设计出发,分析高中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基本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做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多元化体系;素质评价

引言:

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课堂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对综合能力的评估,课程评价也越来越显露出自身的地位,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关系到新型课改的实施进程。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传统评价观念的引导下,教师只是把笔试成绩当作核心的标杆,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全面发展。所以在新时期,教师也需要针对以往存在的弊端进行总结,要打破应试教育的瓶颈与限制,建立更为完善的多元体系。

  1. 认真吸收多元化评价的理论

教师必须要引进更为先进的理念和思想为后期的实践操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多元评价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多元智能理论,其次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的是智力的延伸和拓展目的在于把各种智力以不同的方式有机的组合到一起,包括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自我认知智力,人际交往智力等等,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去对他们进行评估,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予以关注,让学生可以向自身的优势智力领域不断前移。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并不只是把知识存储在记忆内,而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与外界展开相互作用,从而构建全新的理解框架。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创设相应的情景,与学生之间展开协作和沟通,让学生能够摸清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节奏,发展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1. 拓展评价方法

早在之前,我国教育部就已经针对高中生的课堂效果建设下发了一系列的文件,并颁布了生物课程标准,标准中明确强调生物教学,评价的目的不能仅仅局限在学生的个体成绩上,而是要更加深入的去总结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综合水准,由此来积累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推动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完善。也就是说,新课程理念引导下的生物课堂本身就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服务的,所以教师就更应当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拓展自身的评价途径。具体来讲,教师应当利用结构分数这一形式,把学生在不同阶段中所展现出来的水准反应出来,由于平时学习的基本情况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所以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将其划分为表格,重点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笔记记录情况,回答积极程度,实验探究结果,违纪违规情况,作业提交水准等等。以上这些,都可以让学生的能力评估拥有更加鲜明的参考,教师也可以从中分析学生的优缺点,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展开更进一步的查漏补缺。

  1. 推动作业的多元化评价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忽视发展与激励的功能的教学评价方式,过分的注重学生的终结性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在过程中的努力以及其中独有的个性特点,新版本的高中生课堂教学教材版本,实现了学科方法与sts理念的充分结合,重点强调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也期待学生能够调整自身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师要结合教材上涉及到的不同知识点和任务,拓展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这样可以让评价的信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利用探究性的任务,可以让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学生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磨练自身的意志和品格,懂得筛选并识别正确的信息,摒除那些错误的认知,增强合作意识,勇于与他人展开沟通和交流,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表达内心的想法或者是意见,甚至是提出批判和质疑。

  1. 推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延伸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发布出台以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进入到一个规范与完善的新时期。综合素质评价形成了一个相对较为固定的评价系统,湖北教育厅在正式出台《湖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结合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生源素质摸索出高效的适应新高考要求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让学生也参与到综合素质的评价中来,提高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具体来讲,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展开反思,让学生养成独立探究的意识和精神。而同伴之间的互相评价,可以让学生充分听取他人的意见,吸收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取长补短,营造更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与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发挥出引导和组织作用,要认真的辅助学生的自我尝试,指出他们在练习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还有,无论是自我评价还是相互评价,都可以跟随课堂内容的调整而有所改动,可以在笔记,作业等不同活动中穿插进行,这样可以取得更加鲜明的效果,也可以让学生放下内心的戒备。

与此同时,教师的评价也同样占据很大的比重,无论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给出的答案是否合理,教师都应当及时予以反馈,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热情,从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获得更加清晰的自我认知。这里提出的评价,主要包括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这三个方面。诊断性评价强调的是对学生,知识和情感状况的预测,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准,为后期的因材施教做好准备过程,综合评价强调的是学生智能的多元化发展,包括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判断,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等等,具有更加明显的导向性特点,能够引导学生及时修正自身存在的不足。终结性评价强调的是与教学目标的结合,教师不应当过于强调评价的结果,而是要关注学生在评价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和发展成果,注重学生的能力进步。

  1. 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引导学生养成正向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应有之策,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理论的更新,方法的延伸与拓展,作业的趣味性创设,主体的交叉渗透这几个角度,论述了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充分结合了课堂的基本知识点,尊重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王惠清.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定位,难题与改进[J]. 教学与管理, 2020, 000(010):P.68-71.

[2] 闫治明.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性研究[J]. 天津教育(下半月), 2020, 000(00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