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卢志兰

大田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规律,立足教材,运用有效教学策略,通过不同途径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有效策略 喜欢阅读 提升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展示其自身的才能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必须以生为本,始终把学生们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努力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运用有效策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潜能,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能阅读,会阅读,爱阅读。

  1. 巧妙导入,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教师要抓住精心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这课的教学,在课前,教师引导学生说:“你们都听过许许多多的声音,声音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像是我们的好朋友一样,可是你们知道秋的声音是怎样的?它又在哪里呢?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教师顺势导入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秋的声音’的课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许多秋天的声音,请同学们打开书,认认真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秋天的哪些声音?”话音刚落,学生们就情绪高昂地读起课文来,并且迅速地去课文寻找答案,很多同学都能够从课文中读到秋天的声音。

二、循序渐进,确立阅读教学目标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对学生提出过高的阅读要求。一年级的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教师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教师得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能读懂一小段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小段话的意思。三、四年级时,教师得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大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五、六年级时,教师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1. 精讲多读,培养学生阅读个性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并能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巧设意境,感悟作者表达情感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教师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讲读课文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教师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教师再做适当点拨,让学生通过反复地读去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五、拓展延伸,丰富学生阅读内涵

虽然说教师只是上课内的知识,但想要丰富课堂,如果有课外延伸的知识衬托下,整个课堂就会更加生动,有趣了。因此教师要在课后要多引导学生看些课外读物。可是,当下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之所以不尽人意,其原因应是多方面的。由于平时所关注的只是及格率、升学率,课外阅读成了承载和提升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一种有效手段,这一点,在对“小学教师课外阅读指导”的问卷调查中,105名被调查的小学教师有相当一部分对“请你写出你常为学生推荐的儿童文学作品书名”一项只能写出“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和不多的几本作品,甚至将成人文学作品与儿童文学作品混为一谈。而这一问卷的另一项令人吃惊的数据,更能给我们以警示。所以,在学校图书馆或者个人藏书里,教师应当有一批书籍,用来扩充学生教材方面的知识。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阅读现代前沿的文学著作和科普读物。阅读这些书籍,也能使学生对学校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得更清楚。如此一来,语文课堂就特别丰富多彩,趣味无穷了。


参考文献:

[1]林舒.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J].语文课内外,2020(8):27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