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提高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刘百祥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花牛中心学校

摘要: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在小学低段接受系统而科学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使小学生受益终生。本文立足于实践提出了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施原则,并在这一原则导向下,就提升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路径进行了总结。解决问题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个核心素养点,在提高能力的过程当中,可以兴趣性、多样化及参与性为原则,展开理念、方法及内容等方面的建设,在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同时,促进其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学科教育的基调。小学数学教育不仅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技能和数学思维,还需要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当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就学科特点而言,数学的学习离不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基本范式,在这样的过程性经历当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及情感会得到内化和升华。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探索中出现了瓶颈,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方法上显现出来一定的问题,诸如忽视兴趣不高、思维替代、模式单一等。本文将以小学低段学生为例,就数学问题积极的策略和方法展开深入的探究。

1提高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原则

1.1 兴趣性原则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地把握兴趣性的原则,以保障解决问题的顺利实施。学生感兴趣才会主动的参与进来。也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在不断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达成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进阶。教师需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地了解现在的小学生喜欢什么,进而充分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问题情境的设定当中,可以将佩奇和家人的故事进行改编,用他们来代替教材中的“小明”等,这样的运算情景往往能够收到极佳的课堂效果[1]

1.2 多样化原则

对于低学段小学生而言,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若教师在能力提升的过程中,不注重对训练的样式和内容创新,极容易造成学生参与上的形式疲劳。教师应尽量地避免问题设计的重复或累赘,在问题创设及能力培养点上推陈出新。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问题的创设应以直观化、形象化的情境类为主,同时,注重对低学段小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文化等方面的渗透,为学科素养的多元发展夯实基础[2]

1.3 参与性原则

数学教学有着极强的目的性,任何问题的设计都一定是为了某个教学目的而服务的。提高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探索当中,能力的培养应面向全体学生,并在具体的实施中注重学生的整体参与度,要对解决问题当中的性格内向、基础能力薄弱的学生予以更多的鼓励,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点名要求他们加入到问题的解决中来,应通过逐步引导慢慢让他们融入到课堂中来。切不可是提高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少数人的课程,精英型培养的课堂[3]

2提高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创新路径

2.1兴趣的巧妙激发

小学低段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却很难在某一问题上保持长久的专注度。很多教师发现,在提高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前期探索学生往往拥有者较高的兴趣。而随着这一训练的深入,部分小学生被枯燥而重复的训练而压垮,导致其对解决问题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而这一情绪一旦蔓延,将拖累教师的整个能力提升的进程。因此,提高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应始终将学生的兴趣培养放在能力提升之前,创新训练的形式,多手段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小学低年级的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中,可植入生活化的思维,将问题的主题与生活相关联,如数鸭子、数兔子等。

2.2思维的科学引导

克莱因曾说:“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对于数学教学而言,能力的提升与思维的培养密不可分。一段时间以来,多是教师秉承着熟能生巧的传统观念,在小学数学的解决问题的训练当中设计了海量的题库,以试图通过反复的训练来获得经验,提升能力。这显然有悖于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内在规律。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导向下,提高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探究为的方式来进行,通过思维的科学引导用来实现对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如开学之时给同学们布置一个探究性任务,一套春季校服85元,一套夏季校服55元,每人购买两套共需要多少钱?引导学生理解“两套”的具体内容,鼓励对运算的符号选择进行讨论[4]

2.3评价的多元实施

提高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践中,评价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对课堂评价方式的有效实施,将成为提高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突破的重要保障。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总结在游戏中的所得,如在测量教学中,鼓励小学生测量身边的物体,并适时地提出挑战,用手中的直尺测量圆形周长或超过20CM的物体等。这样激趣式的课堂延伸,将使得有效教学的内涵得以拓展。另一方面,教师应对问题解决进程中各位同学的表现予以精准的点评,对于参与意识不足、学科能力不高的学生应多加鼓励,使其有步骤地融入到课堂游戏中来,从而保证提高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整体实施效果。

3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越发地受到了关注。它既是学生技能及思想成长的载体,也是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工具。对于小学教师而言,需要在解决问题的理念、内容及方式上不断的创新,以更科学而系统的方式来提升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促成其个人素养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兴趣的巧妙激发、思维的科学引导、评价的多元实施等策略的实施,有效地推动这一进程,助力小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顾成媛.“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培养[J].小学生(中旬刊),2021(10):24.

[2]王静琦.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措施[J].小学生(中旬刊),2021(10):48.

[3]白雨薇.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1(10):61.

[4]单兴桃.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路径[J].小学生(下旬刊),2021(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