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2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

王世明

十堰市东风铁路学校, 湖北 十堰 442013

摘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各个领域对于高水平人才的需求越发的迫切,这样就对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要想保证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那么最为重要的就是需要从多个角度加强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从而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影响下,人们对于教育事业有了新的认识,从而使得人们对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初中阶段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切实的对初中阶段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情况加以了解,才可以为实践教育工作的实施给予帮助。

1 积极心理品质的概念

1.1 积极心理品质是人自身可开发的潜能

在积极心理的理论中明确的提出了,所有人的身上都具有一定的积极心理品质,也就是人们所携带的乐观的意识,诸如:高兴、感恩、宽容、乐观和希望等积极的心理都属于人类天性中的组成部分,并且也是人类所具有的额最为基础的天性。但是与害怕、焦虑、抑郁等非主动的本能性的心理品质存在明显的差别,这些美好的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力量较小,积极心理品质的行为模式是不稳定的。

1.2 积极心理品质具有一定的道德评价性质和社会性

在心理学理论中对于积极的含义总结的较为全面,正性的利己特征也就是指接受自我、拥有良好的个人生活目标,能够更好的对生活的意义进行领会,从而更好的对环境加以把控。与其他人的积极关系就是指自己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的提供帮助,对于与他人的关系较为重视,并且已经能够形成与他人的良好的关系。总而言之,积极的心理品质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来说主要涉及到利己和利他两个层面,不但与实际生活存在关联,并且也能够满足社会道德价值的要求,不会对他人的利益造成损害,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积极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道德评价存在一定的关联,所以也拥有一定的文化相对性,哥哥不同的民族、国家、人文文化中积极的含义也是有所差别的,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下,积极的内涵也在随之不断的变化。

2 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2.1 信念希望

信念可以说是个体行为意识的重要基础,如果缺少信念,那么就不会形成意志,也会丧失积极性。希望,可以说是能够引导人们忘记恐惧的意念,属于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拥有积极的信念和希望,指导学生能够形成一个持续发展的目标,切实的调节二者之间的关联,并且将其设定为努力奋斗的目标。教师应当为学生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解决突破重重阻碍,实现理想的目标。

2.2 真诚

真诚也就是说人的真实诚恳的感情,以诚相待。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真诚的品质,促使学生能够对自身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正确的对待自己,不但要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针对性的目标,并且还应当在实践中以真诚的态度来对人待事,通过自己不懈努力,来对自身思想进行协调。

2.3 创造力

创造力也就是对知识产生一定的新的想法,能够将新的方法来进行实践,并且获得一定的成绩。中学阶段的学生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恶化学习模式的重要时期,在整个时期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主要涉及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能够对事物产生深入的探索精神。

2.4 领导力

领导力也就是说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团队成员来完成任务的品质,带动学生领导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并且对于学生整体工作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加以侧重关注,利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协助团队更加高效、高质的完成既定目标。

2.5 谦虚

谦虚其实质就是能够客观的认识自身的不足,不去侧重关注特别的品质。重视中学生的谦虚品质的培养,能够保证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客观的对自身加以评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安全控件,促使学生能够对自身的不足给予正确的认识,从而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信心。

3 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

3.1 宣传理念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不同方式的活动来落实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且指导学生和教师对这项工作加以正确的认识,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学校的组织下,由专业心理教师带队,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渗透到实际教学活动之中。

3.2 提供平台,让中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积极心理体验

为学生提供积极心理体验的机会,从而促使学生对自身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将学生学习潜能充分的挖掘出来,从多个角度入手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切实的对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以重视,才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出来,从而促进学生能够全身心的参与到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之中。学校应当创建出一个适合的平台,促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积极心理体验机会。

3.3 利用学科渗透的教育方式

在学校,中学生与教师最长的接触和最大的影响便是在课堂授课时,所以利用学科渗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十分有效的。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渗透爱、友善、坚强、真诚等积极心理品质和人文精神。

3.4 加强队伍建设

第一是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不仅要具备爱护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主的工作意识,也要与学生定期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做到因材施教,积极引导。第二是培养学生骨干。在学校建立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协会,并在各班级选取学生干部加入,通过小组学习、讲座、研讨等形式培训他们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协助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4

总的来说,所有的国家要想保证稳步健康发展,那么还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的辅助,人才的成长以及可持续发展都需要重视良好的人格的培养,健全的人格是需要在积极的心理品质上形成的,只有不断的提升针对性的教育力度,才可以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塑造的重要阶段,所以应当全面的推进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促进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燕,葛爱荣.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调查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8(02):54-56.

[2]赖小娥.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02):27-29.

[3]高永金,张瑜,傅纳.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7(09):89-96.

[4]高永金,张瑜,傅纳.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探新,2015,35(04):360-366.

[5]张冲.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29-3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