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9
/ 2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杨丽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21

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后康复产生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80例心肺复苏患者,按照其所接受护理干预手段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为90例,将接受常规护理的90例患者全部纳入至对照组中,剩余的90例患者自动归类至观察组,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急诊护理干预,护理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及康复效果。结果 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及康复效果得知:对照组患者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心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不及观察组,其康复效果不及观察组(p<0.05),上述两项数据的比较在临床上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心肺复苏后患者的临床上,为了加快患者的康复,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须实施急诊护理干预,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干预;心肺复苏;康复效果

前言:心肺复苏是临床上普遍采取的一项重要急救措施,尤其是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若及时采取心肺复苏,能否救患者性命于危难。考虑到心脏骤停者的氧循环发生障碍,一旦未采取急救措施,会导致患者全身性缺血,严重者危及性命[1]。伴随着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的普遍增多,心肺复苏急救护理工作显得举足轻重[2]。本文就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80例心肺复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此次临床调查的标准要求。其中,男96例,女84例,其年龄分布在59—68岁,平均年龄为(62.15±2.85)岁。纳入标准:临床上符合心肺复苏指征、自愿参与到此次临床调查的患者;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器质性病变的患者。上述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在临床上无显著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按照其所接受护理干预手段的不同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为90例,将接受常规护理的90例患者全部纳入至对照组中。护理人员需保持患者体位的舒适,并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用药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之后监护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剩余的90例患者自动归类至观察组,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急诊护理干预,具体步骤如下:

  1. 对于心肺复苏过程中气管插管的患者,应做好充分的气道护理工作。妥善固定管道,并及时清理患者气道内的分泌物,确保一切护理工作均在无菌的环境下操作。第二,因为患者的脑组织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处于骤停的状态,须对其进行供氧,用湿毛巾冷敷在患者的额头部位,通过降低患者脑组织新陈代谢的方式以避免患者的脑组织受到损伤。第三,考虑到心肺复苏的患者经历了心脏骤停,其心理状态必然会受到影响,从而产生消极、负面心理,护理人员首先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告知我院的急救人员都是临床经验丰富的临床工作者,消除其心理负担,重拾治疗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护理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及康复效果进行统计和比较。其中,心肺功能指标包括了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由专业的工作人员将此次研究所得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及康复效果等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与处理,之后在绘制表格的过程中分别用均数差与百分数来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并在进行临床检验的过程中分别用t与x2作为最佳的检验工具,若两组患者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数据之间的比较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则用p<0.05来表示,反之则用p>0.05来表示。

  1.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1: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比较结果

组别

数量

血氧分压(mmhg)

二氧化碳分压(mmhg)

对照组

90

617ba72dc3a8c_html_536546594dc1ed0c.gif

617ba72dc3a8c_html_f0e187a86e9d89a6.gif

观察组

90

617ba72dc3a8c_html_3831ed71ac2a287.gif

617ba72dc3a8c_html_59b34979380fb279.gif

T

-

11.256

11.485

p

-

0.041

0.043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组别

数量

胸部不适

记忆力减退

对照组

90

617ba72dc3a8c_html_7514c72485ec5588.gif (5.55)

617ba72dc3a8c_html_b22b7a66a38669d8.gif (4.45)

观察组

90

617ba72dc3a8c_html_a8099f2efcc221cf.gif (1.11)

617ba72dc3a8c_html_a8099f2efcc221cf.gif (1.11)

T

-

42.167

42.351

p

-

0.041

0.043

计算得知: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较为显著,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

  1.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心肺复苏是一项常用的急救手段。心脏骤停的患者因为机体组织处于骤停状态,为了帮助其恢复至正常状态,须实施心肺复苏,从而帮助其远离死亡,恢复如初[3]。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肺复苏的应用越来越频繁,也是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保护屏障。

因为心肺复苏的患者经历了急救,其心理状态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帮助其恢复至正常状态,护理人员在实施急救的过程中需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这也是常规护理工作无法达到的重要作用[4]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干预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干预手段,有助于急救患者的预后康复。在心肺复苏后患者的临床上,为了加快患者的康复,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须实施急诊护理干预,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促进各项功能的快速改善,这也是广大急救患者的最佳选择,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吕艳妮.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9):224-225.

[2]王娣.急诊护理干预对于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06):60+63.

[3]王春华.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及患者心理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04):147-148.

[4]郭春霞.观察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