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1
/ 2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蕙君

山西财经大学

摘要

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提出了诸多现实要求。尽管许多单位已经建立了基本的内控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依然面临许多问题,大大降低了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本文从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当前状况为突破口,分析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找寻其失效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希望可以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从内部看,要实现资产完整、财务报表真实准确、经济活动守法合规;从外部看,要防范舞弊腐败,增强公共服务的能力。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猛,政府的职能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虽然许多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总体的内部控制架构,但是基本的内控制度仍然不够健全,实用性较差,而且建设速度也相对较慢,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并未受到严格约束和管理,各类问题时有发生。

2.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

事业单位往往拥有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很少会面临其他竞争对手带来的经营压力,内部控制建设的动力不足。虽然大部分事业单位设立了一些内控制度,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去做,使其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此外,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普遍缺乏完善的评价和监督机制,没有制定有效的风险预防、控制和挽救措施,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单位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

1.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

首先,大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尚不能达到科学、准确的程度,年度预算发生变动的情况经常会出现,各项具体支出也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批准,缺乏严谨规范的预算约束。其次,各单位的支出一般都是按照收入的规模来决定的,缺乏相应的分析和具体的安排,导致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费用支出浪费严重等问题,使单位资金的使用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2.固定资产控制薄弱

目前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并没有明确的资产管理规范和标准,只能对行政单位的规章制度死搬硬套。此外,有些单位由于规模不大,并未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只能由其他人员代为管理资产,资产管理的专业性的无法得到保证。最后,由于没有专门针对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在资产的采购、入账、领用、报废等具体环节均存在一些问题。

3.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

首先,由于事业单位存在机构设置不合理、权责划分不明确等问题,财务会计部门在费用支出、工程项目等具体的业务活动过程中只能充当“钱袋子”的角色,权力受到极大的制约,无法有效地履行职责。其次,有些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没有将责任落实到特定的人员和具体的业务环节,容易导致一人多岗、不相容职位未能分离等问题的出现,极大地制约了单位内部控制效率的提高。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1.管理者内部控制观念淡薄

当前大多数管理者仍然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作为单位工作的唯一目标,很少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风险识别能力弱。具体表现在:首先,事业单位是政府所需产品的唯一供应商,没有其他的竞争对手,管理者很有可能会忽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风险;其次,因为相关政府部门基本把控着土地使用权等稀缺资源的配置权,部分市场参与人员经常为了争夺资源运用各种违法手段,管理者很有可能忽视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风险。

2.信息与沟通机制缺失

在当前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仍然是内部控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信息沟通系统的缺失会使得业务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不能在第一时间解决,为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基本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会计的核算和监督业务由核算中心为单位统一办理,由于核算部门与事业单位缺乏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致使单位的内控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3.监督考核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主要是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的。从内部监督角度来看,部分单位的领导认为,安排内部监督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没有任何实际的效用,而有些内部监督机构为了避免影响到某些管理者的利益,受到打击报复,在执行监督的过程中畏首畏尾、敷衍了事,无法达到监督应有的效果。从外部监督角度来看,各监督机构在工作过程中各行其是,只专注于对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职责范围内的监督检查,没有形成综合监督的合力。

四、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1.增强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单位负责人应该增强自身的内部控制意识,承担起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运行监督的责任,积极向单位的全体员工普及内部控制实施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相关的文件和条例。除此之外,单位负责人还要及时监督检查每个部门和岗位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积极推行岗位责任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甚至是每个员工,并与个人的绩效考评挂钩。

2.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单位应当依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组建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对经济业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分级、应对、监测和报告,制定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工作规范和制度,分别绘制重点业务和关键环节两个方面的流程图,对单位的业务活动严加规范,并加强对业务过程的控制。另外,单位的内部控制领导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及时了解和掌握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情况,评定可能发生风险的等级,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和应对措施。

3.建立信息与沟通机制

事业单位应当在保证信息来源可靠的基础上,积极打通信息沟通渠道,完善单位内部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首先,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的经营目标和业务范围,进一步完善信息沟通制度,如信息披露制度、举报制度等。其次,单位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明确事业单位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传递机制,使单位的每个员工都有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方法。

4.强化内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首先,事业单位应当构建全员参与机制,在单位内部成立监督检查小组,并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将考评的结果纳入年度考核的指标体系之中,与个人的奖惩挂钩。其次,单位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主动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对人大代表的建议和指正及时做出反馈。最后,单位要加快信访制度建设,使群众的信访渠道始终保持畅通,对于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和整改。

五、研究结论

事业单位应当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充分认识到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提高单位的内部控制效率打好制度基础;建立信息与沟通机制,保证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强化内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形成综合监督的合力。在此基础上,单位还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更加优化的控制体系,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谢扬军,程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2:120-121.

[2] 骆良彬,乔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几个重点问题[J].财务与会计,2016,13:64-65.

[3] 汤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财会学习,2018,28:222-223.

[4] 陈星玲.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8,14:59-60.


617f9d2ebccd1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