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3
/ 2

理论力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模式 探索

殷凤兰 贾永敏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山东莱阳 265200 )

摘要:本文在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和理论力学课程特征的基础上,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确定这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通过创设基于学习通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教学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理论力学 混合式教学 学习通

1引言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在教育领 域的迅速应用,以融合、创新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当前,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形式,混合式教学是利用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平台,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突破了时空限制,融合了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势,优化组合各种教学要素,实现教学的智能化、精准化、系统性、高效性和个性化,既发挥教师的设计、引导和启发作用,又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小组协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以达到最优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

2传统理论力学教学存在问题

理论力学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工程技术领域内有广泛的应用。理论力学的教学也大都是采用传统式教学。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规范性、思考的逻辑性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但是由于同一课堂的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老师采用统一的课件,统一的教学进度面对不同的学生,势必会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而有些学生跟不上的局面。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势必只能照顾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单纯依靠教材和课件不能满足现有的课程目标培养要求,应建立适用于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和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的课程内容资源,拓展课程的广度和深度。

3理论力学混合式教学设计

3.1 线上课程建设

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面向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借助超星学习通泛雅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了理论力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将基本知识点体系和框架进行了重构,建立和完善了立体化的课程内容资源,包括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和案例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碎片化素材和应用案例、测试题库和小组讨论学习专题库等。同时利用利用课程网站、QQ、微信建立了多元化答疑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宽广即时的信息交流渠道,促进生师、生生、师师之间的即时交流互动,营造交流讨论的学习环境。

3.2 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按照“课前—课中—课后—课外”的顺序实施混合式教学。

(一)课前任务

1、观看泛雅平台和学习通平台上的视频课程,回答视频中自带的嵌入式问题。

2、阅读平台上的电子资料。

3、回答平台上的课程练习题,练习题采用系统自动评分。

4、在平台的讨论模块进行讨论,讨论版由教师和助教创设和管理。

(二)课堂面授

课堂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讲解重难点,组织学生讨论,解答易错点。过程如下:

1、 预热和导入:教师问一些与课前学习相关的问题以起到检验学习、激活知识的作用。

2、 重难点知识讲解:教师对课前调查中学生反馈的难点进行讲解,如果没有过多的难点则解决一个示范性问题,这个问题涵盖了本节课最主要的知识点。教师也会对网络学习的部分进行总结。

3、小组测验及讲解: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带领下探索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小组测验的结果会被收集起来并作为整体成绩的一部分。然后教师对问题的最佳解法进行讲解。

4、个人测验及讲解: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测验。测验成绩会被记录下来,占学生最终成绩的10%。然后教师对问题的最佳解法进行讲解。

5、下节课内容安排:教师介绍下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在课前学生要学习的平台上的课程资料。

(三)课后反馈

教师发布学情提醒,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进度,巩固所学。设置定期线下答疑阶段,为学生所学进行答疑解惑。依据学习通课堂管理数据,反思课堂教学不足,分析总结学生疑惑,录制发布专题辅导。

(四)课外拓展

基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自主探究学习,对授课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培养学生具备综合复杂任务求解的能力和高级思维。

3.3 评价方法设计

基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模式,实现“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评价结合”“多元化评价”“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线上可采用视频学习积分、课程作业、阶段性测试等方式,线下采用课堂互动积分、签到、课程考试等方式。将平时考核(50%)和期末考试(50%)有机结合,加强过程性评价。平时考核主要由学习通APP(优质网课视频学习、线上单元测试、线上综合训练作业提交与互评、线上主题讨论与交流互动、线上测试等)、泛雅平台(作业成绩、课前片段教学、出勤成绩等)构成、课堂汇报和讨论等;期末考试侧重考核学生应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4 融入课程思政

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结合,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内容、过程和评价等方面有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落实方案。依据学情分析结果,针对00后学生的特点,以爱为教育教学的基石,全程构筑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环境。采取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爱严相济等措施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采取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新旧知识的糅合、强化知识迁移和类比等能力培养的措施;采取了耐心细致地课后答疑解惑、加强人文教育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讲授中充满激情,以教师的人格魅力给学生的学习增加动力,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爱国、爱家的能力和今后工作和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能力。

结语

构建一种科学高效的基于智能教学平台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突破教师、学生、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四者之间的时空局限,打破了原有的输入式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渠道既可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充分发挥因材施教的特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洪锦泉.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改革——以《理论力学》课 程教学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2):115-117

[2] 徐小丽,金春花.工科类专业理论力学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西建筑,2020,46(2):155-157

——————

作者简介:殷凤兰,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基础力学的教学工作。E-mail:yinfenglan2006@126.com

联系方式:殷凤兰,手机18364536918

通讯地址:山东省莱阳市文化路11号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邮编265200

基金资助: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教学研究课题(JY201910);2018年度山东省本科教改项目(重点项目)(M2018X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