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3
/ 2

小学思想品德课 "生活化教学 "实施策略

彭定芹

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第三中心小学 848000

摘 要:小学思想品德不仅是一门基础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思想品德还是一门重要的育人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经常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课,讲课内容过于死板,紧抓教材内容,学生感觉课堂枯燥无味,也很难理解教材的内容,为了考试而应付学习,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乐趣呢?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参与到课堂中来,把教材内容拉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现在就共同探讨一下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1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思想品德不仅是一门基础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因此它也是一门育人的课程,所以学好这门课程尤为重要。就目前的思想品德课堂状况来看,有些教师还是只以教材为主,教师为课堂主体,千篇一律地讲课,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得不到重视,认为考好就可以。按照新课改标准的要求,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起引导作用,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呢,现在我们就讨论一下生活化教学[1]

2生活化教学

2.1生活化教学的概念

生活化教学,就是指教师以教材为目标,把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相关的道德问题,在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习、懂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可以便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让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简而言之,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学内容要回归生活。

2.2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由于小学生这个年龄小,喜欢新新鲜事物、好奇心特别强,但是注意力不太集中等,教师要抓住小学生这些心理特点,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改变教学方式,可以采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例如,编儿歌、做游戏、讲童话故事或一些科幻故事,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卡通动画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在积极地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明理。例如,二年级上册“我们班一岁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个小游戏,拿出小卡片,在卡片上写出比较深刻的事,然后贴在小黑板上,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这样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回忆这一年中我们都经历那些有意义的事,学到了什么,这一年中自己有什么变化,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通过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体会自己的变化,班级的变化,同时教导学生齐心协力,把自己的班级建设的更加美好。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等。

3生活化教学策略

为使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得到进一步落实,教师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3.1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把课堂留给学生,做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注意学生兴趣的提升,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实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自身能力与思维水平有限,教师要予以引导,教给学生明善恶、辨是非的能力,例如:在一年级上册“爸爸妈妈爱我”这一堂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张全家福,以小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围绕全家福”讲述自己生活中的点滴故事,从而让每位学生到参与到课堂中活跃气氛,引导学生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我们也应该爱护自己身边的小伙伴[2]

3.2教学内容生活化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把教材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背景以及身边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从而让学生便于理解。在五年级下册“善待他人”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短篇故事,例如,在炎热的夏天,看见环卫工人汗流浃背地拾捡垃圾,通过短片故事告诉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不要随地乱扔垃圾,主动地把垃圾放到垃圾桶等生活场景,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善待他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品德,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日常交往中不懂得怎样与别人交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欣赏、尊重、关心别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3.3教学模式生活化

根据教材的内容可以适当地安排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例如,三年级下册“我生活的社区”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社区有什么特点,社区里的公共设施,社区里的逸闻趣事,可以组织学生拍摄所住小区的图片,或者以小组调查问卷的方式走出校园,采访社区里的爷爷奶奶,社区近几年的发展变化,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什么便利,然后同学们可以进行交流,感受不同地区的社区文化,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爱护社区公共设施,养成爱护社区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尊重社区劳动者的文明习惯,积极为社区公益事业出谋献策,做社区建设的小主人。

3.4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未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造成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脱离。要想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结合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融入更多的生活化内容,突破教材的局限。通过在课堂上适时呈现生活案例,让学生能够从中思考与感悟,发现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这样既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例如,在教学教材“走进健康”时,如果教师忽视了教学内容生活化,只是简单的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传授知识,这样将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从本节课的内容出发,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实例,并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关于健康的小动画、小视频,让学生逐步学习到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能够充分认识到健康是生活的基本保障,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养成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良好习惯。

3.5教学方法生活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应该在传统教学方法上加强创新,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加强联系。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生活案例,感悟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带领学生多看、多想、多实践,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内容有全方位的理解[3]。只有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才能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效果,也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质。

对此,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2)引导学生观察、调查和了解,并积极与同学沟通、交流,共同分享经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感悟;(3)采取角色扮演、编故事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进入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同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名学生的特点,注重因材施教,合理控制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够在生活中理解知识,也确保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4]

4结束语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在学习中需要将意识与行动充分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引导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分析与思考,这样学生才能轻松理解、掌握知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打牢基础。小学思想品德是重要的教学学科,教师应该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做一个高素质的小学生,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

5参考文献

  1. 吾力江·马力克.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 鞠长辉.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7(47):54.

  3. 邓正平.联系生活实际 深化道德教育——浅析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四步法”[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04):43-44.

  4. 郭军帮.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3):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