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7
/ 2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研究

李卫东

仁寿县黑龙滩镇杨柳小学校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善于抓住当下的生活,回顾反思曾经的生活,分享辨析他人的生活,拓展未来的生活,以此为基础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活动,引导儿童在真实体验中认知、感悟、践行,发展德性品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

所谓将生活化元素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就是将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问题紧密连接起来,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对道德与法治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解,并实现综合应用,使自己的思想境界能够在生活化的熏陶下,实现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能力的综合发展。

一、渗透日常,联系生活实际内容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多多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教学中加入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日常观察,很多教师发现,在小学阶段,学生比较喜欢动画片和游戏,在课间经常与同学进行讨论;而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兴趣开始转移,比较喜欢动漫、综艺节目、影视作品。一般而言,一个影视作品会在全班掀起热潮,成为近几天学生讨论的热点。教师可以从这些热点入手,将教学内容与热点信息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点燃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一次,我了解到学生都非常喜欢《明星大侦探》这部综艺节目,并且对节目中探索的问题保持着高度关注。我以其中一期节目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进行思考:"在某一期的《明星大侦探》中,他们探索了一个问题,叫‘微笑抑郁症’。‘微笑抑郁症’的人在心里有很多压力,但是又不愿意表达出来,在外人面前给自己一个比较倔强和开朗的印象,但是在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暴露出内心的脆弱,从而导致心理问题。同学们请从这个案例中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识别自己的压力、解放自己的压力?我们应怎么样关怀身边的人,帮助自己的亲人、朋友释放压力?"有的学生说,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压力很大,总是觉得别人很轻松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而自己的成绩迟迟得不到提高;有的学生说,感觉最近妈妈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在家里经常愁眉不展,但是不知如何安慰我向学生介绍了几种释放压力的方法,并让学生经常关心身边的人,使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也让家人和朋友发自内心地洋溢着笑容。

二、活动教学,组织丰富实践活动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比较喜欢参加活动,希望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领悟。对于教师来说,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也应适当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发展。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实现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化。例如,在清明节来临的时候,我带领学生走入了烈士纪念馆,了解烈士的丰功伟绩。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社会经验不够丰富,虽然他们都对于历史有一些了解,但是对于烈士和战争的了解仅仅限于表面,缺乏深度的认识。在烈士纪念馆,学生对于现场庄严、肃穆的氛围所感染,也陷入到沉思中。现场的工作人员对于烈士对于国家的奉献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使学生通过这些事迹,看到了活灵活现的中国军人形象,从而对烈士激发起了崇拜之情。在参观烈士纪念馆的时候,学生听到了更多的历史故事,认识到,自己的幸福来之不易,是用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油然生出一种民族责任心和爱国之心。在活动结束之后,很多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并表示要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祖国,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不辜负烈士的牺牲。通过活动教学,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了提升,在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候,能够更快地理解和融入,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拓展畅想未来的生活

教育要面向未来,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发展的人,发展的社会。如果我们的眼界仅限于教室里的生活环境,就局限了孩子的发展。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过去、现在的生活,还要利用好教材和拓展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未来的生活。比如《大家排好队》一课,教材在"怎样排好队"这一环节,利用图片呈现了在操场、食堂、银行、公交站四个需要排队的场景,从校内到校外已经很全面。但笔者认为现代化生活中,城区的孩子无论是否住电梯房,都需要知道如何安全有序出入电梯、扶梯、地铁等场所,所以在课堂中拓展部分引入如何安全有序进出大厦里的电梯。学生先讨论研究方法,然后用演一演的方法展现如何排队进出电梯是最安全又省时。但是如果是对于那些走小木桥上学、攀铁索上学的乡村山区儿童来说,他的未来生活也许就是过斑马线,所以这里的未来是基于教室里的儿童的实际情况。未来生活还可以设置成不那么美好的,比如讲解《小水滴的诉说》这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我们的城市水不够用,也要定时供水,你的生活会有哪些影响?你将怎样安排有限的水资源?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小绘本《爷爷家的洗脸水》谈自己的体会。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德育,要让学生道德得到发展,就需要在活动中体验矛盾冲突,获得德性养成。学科与生活结合,生活资源进课堂,课堂教学又转化为学生课外的成长行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如果能以教室里的儿童的生活作为教学情境设计的主要源泉,既能凸显学科的核心素养及育人的价值,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振兰.生活化教学 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更精彩[J].小学生(下旬刊),2021(09):57.

[2]蔡颖.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学苑教育,2021(25):49-50.作者:李卫东,1971年10月11日出生,女,汉族,四川井研籍贯。现工作单位:仁寿县黑龙滩镇杨柳小学校,一级教师,从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语文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