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单元主题进行习作训练—浅谈三年级(上)第二单元习作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围绕单元主题进行习作训练—浅谈三年级(上)第二单元习作教学

鲍秀秀

宁波市奉化区新城实验小学

【内容提要】

写作能力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开始学习习作。人教版小学语文三(上)教材以主题组织单元,每一单元均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且习作内容亦紧扣单元主题。在平时教学中,应充分把握教材的这一特点,立足于单元整体,依据课文的特点,找到读写结合的“点”,让学生们在读中学写。通过“分层确定习作目标、逐步落实习作目标、综合检验习作目标达成。” 三个步骤循序渐进,系统地展开作文训练。

【关键词】 主题单元 整体入手 读写结合 读中学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四年级的习作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不难看出,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在平时教学中我们首先应该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整合一个单元的教材,科学制定每一单元组的习作目标,然后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作文训练因素,读写结合,循序渐进地展开作文训练。

下面,我就以人教版三(上)第二单元为例,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细酌单元主题,分层确定习作目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是以专题来组织单元的,如本组教材就是以“名人故事”为主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于是,在制定本单元习作目标前,我对这一单元内容作了一次梳理:

习作内容: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相关训练点:在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这一栏中强调了人物对话的不同表达形式。

根据以上内容,我按图索骥,对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写作特点进行分析、梳理,列表如下:

课 文

写作特点

《灰雀》

通过人物对话凸显人物内心世界,进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完成故事叙述。

《小摄影师》

主要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奇怪的大石头》

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课文有机整合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充分地反映了李四光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我不能失信》

主要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根据以上思考,我确定了本单元的习作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写作方法,注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运用对话的不同表达形式,写一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的一件事,通过这件事来反映这个人的特点。

2.从自己熟悉人的凡人小事中认识他们的品质或特点。

根据以往经验,选择合适的事例是这次习作选材方面的难点;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反应人物特点,则是这次习作表达方面的难点。

那么,如何结合本单元的课文,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地减缓本次习作的坡度,突破习作教学的难点呢?在具体教学中,我根据习作目标及本单元课文的特点,确定了每篇课文的训练点:

课 文

训练点

设计意图

《灰 雀》

学习课文是怎样选择平凡小事通过一件事写人的,了解课文通过描写列宁和小男孩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作为本单元的首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相关语句。初步感受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在体现人物特点,表现人物心理、品质等方面的作用。

《小摄影师》

继续学习课文是怎样通过一件小事写人的,重点学习课文是怎样通过描写人物的对话和动作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并能模仿课文,运用对话的几种表达形式,续写故事。

通过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课文怎样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有了一定的认识,就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实践。

《奇怪的大石头》

学习课文是怎样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品质的。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在巩固旧知,并初步感知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来选择合适的事例的。

《我不能失信》

学习课文怎样选择人物的平凡小事,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并能根据“诚信”这一中心,选择合适的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运用对话的几种表达形式,写一写《我的诚信故事》。

这次练笔,重在由段到篇的过渡,尝试围绕“诚信”这一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进一步巩固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手法。

这样,由于将整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来考虑,笼统空泛的习作目标被分解成具体可操作的习作要求,便于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写作。

二、立足文本特点,逐步落实习作目标。

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写作特点,教师要充分把握文本特点,寻找课文最佳的读写切入点,为学生创设交流表达练习的机会,我根据本单元四篇课文的特点,安排了两次小练笔,循序渐进地进行习作训练。

【练笔一】

细读本单元四篇课文及语文园地,我们不难发现 “人物对话的不同表达形式”是这个单元一个很重要的训练点,学好它能为学生习作中引用人物对话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课文《小摄影师》主要以对话和动作细节描写来表现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爱护和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课文中出现了四种对话形式:有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间,还有一种是没有提示语的对话形式。于是,在这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了一次练笔,要求学生模仿课文,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运用对话的几种表达形式,以“小男孩跑回了家,找出胶卷,装进相机,冲出家门,再次敲响了高尔基的门……”为开头续写故事。

为了提高这次练笔的实效,在《灰雀》和《小摄影师》这两课的教学中,我在两个环节上狠下工夫:

一是抓住主线,注重语言品味。教学中,我始终牢牢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鲜明特点。同时让学生明确引用人物对话有四种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间,无提示语。并且知道不同的引用形式,标点符号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二是创设情境,增强情感体验。在学生续写《小摄影师》之前,我让他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想想“小男孩冲出家门,再次敲响高尔基的门后,又会有怎样的情景呢?”并试着分角色演一演,这样让学生在表演中进入情境,在观察中融入情境,给这次练笔提供了具体可感的情境。孩子们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高尔基对孩子的热爱。

这样,学生通过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基本上达到了本次练笔的要求,为落实单元习作目标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练笔二】

如何让学生初步领会怎样恰当地选择一件平凡小事,来反应人物的特点呢?回顾本单元课文,我们可以发现,《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这四篇课文都是写通过名人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来刻画人物的特点的,因此,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课本这一“范例”,让学生领悟课文刻画的人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用什么事例来体现人物特点的。前三课教学后,在《我不能失信》的教学中,我又安排了一次练笔:

《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他们在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就势展开“我的诚信故事”这一练笔。让学生根据“诚信”这一立意,恰当地选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运用对话的几种表达形式展开来写。

这次练笔,学生们基本上能围绕“诚信”这一中心,比较恰当的选择事例,并进一步巩固了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运用对话的几种表达形式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三、回归单元目标,综合检验教学效果。

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把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生活中,触及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顺畅地吐出心声。因为已经有了上面的两次练笔作后盾,我鼓励学生们带着自己的真情感,在作文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在教学“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时,根据本单元习作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板块:

1.明确写作对象。

2.抓住人物特点。

3.写清楚一件事情。(围绕一件事写,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运用对话的几种表达形式,把文章写具体。)

因为通过阅读教学的渗透和作文训练的有机安排,大部分学生都会写出符合本次习作要求的作文,学生也表示这样写作文不难。孩子们写的《哥哥?爸爸!》、《“马虎”妈妈》、《爱哭的弟弟》、《我的“凶”爷爷》等一位位特点鲜明的人物跃然纸上,虽然笔调还显幼稚,但却让人百看不厌。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出口,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单元主题”明确了习作目标提供了习作范本与训练抓手,师生避免了“教师难教,学生怕写”的尴尬境地,让学生们“围绕单元主题”进行习作训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