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企业岗位族群的成建制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大中型企业岗位族群的成建制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

胡江学 邓秋香 贾骁

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针对大中型企业裂变式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成建制团队一站式人才需求问题、大型企业与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关系中的“意愿不强、时间不长、空间不深”问题、大型企业的学徒班群在流程机制、培养模式、人才评价等方面同族异岗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互为资源、互为部门、互为因果”的新型产教关系、全生命周期岗位族群定向班的产业学院、学生成长指标体系与企业岗位能力指标体系匹配的成长画像机制。

关键词:大中型企业 岗位族群 成建制 人才培养

大中型企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引领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据国家统计局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国家拥有大中型25745个,其中,湖南省大中型企业1000个。近年,我国大中型企业整体规模通过在不同地区或领域复制拷贝成熟的生产经营方式呈指数型增长。企业快速扩张带动技术技能人才级数增长,且呈现出带有特定企业属性的批量、多类、呈生产车间建制的链式岗位族群特点。以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三一集团为例,2019-2021年,三一集团在湖南省内新增3个百亿级以上产业园,在长沙市招聘网站上,发布近20个工种,2000+名招聘需求,岗位涵盖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各环节。

本论文旨以湖南三一职业技术学院与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企业三一集团深度产教融合为例,通过组建学徒班群、创新九链对接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学徒班人才评价画像等方法,探索企业链式岗位族群的学徒班群人才培养研究。

一、大中型企业岗位族群的成建制技能人才培养问题

1、大中型企业裂变式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成建制的团队一站式人才需求问题。

大中型企业规模化扩张过程中,为解决批量、成建制技能人才需求,一般在多个学校开展招聘或组建学徒班。然而,现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做法一般仅对接企业单个或少数岗位,无法解决企业的岗位族群人才需求。同一企业在不同学校招聘或培养员工,一方面增加企业、管理等投入成本,另一方面,不同学校间校园文化、培养模式的差异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技能人才在后续岗位中的团队合作。

2、大中型企业与学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长期存在的“意愿不强、时间不长、空间不深”的问题

校企分属不同主体,均关注各自的利益需求,在价值观、规律和模式三个方面存在天然的分离。企业关注利润创造,学校关注人才培养质量;企业关注产业规律,学校关注教育规律;企业关注商业模式,学校关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关注短期需求,面对大中型企业成建制的人才需求,校企合作往往表现为“单一角度”,未形成长期利益共同体,难以实现合作“规模化、体系化”。

3、对接大中型企业的学徒班群在流程机制、培养模式、人才评价等方面同族异岗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与大中型企业不同岗位族群进行成建制的学徒班群培养处于摸索阶段,大中型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时,企业同一岗位族群下的不同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典型工作任务的培养差异、学校同一专业不同岗位方向的学生考核标准、评优、毕业标准的同一性要求,大型企业”链式岗位族群“的岗位多样化培养缺乏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存在流程不清、责任不明,机制不全等问题。

二、大中型企业岗位族群的成建制技能对策研究

1、构建服务大中型企业链式岗位族群的新型产教关系。

建立起深度互动、深度共建、深度融合的新型产教关系,引导院校对接岗位族群为企业精准化培养人才,破除校企“两张皮”现象。校企双方以“企业后备人才”这一共同目标,细分校企资源要素,实施资源“九对接”[1],即学校的专业群对接产业链、课程体系对接技术链、教学项目对接生产项目、教学计划对接生产计划、实践教学资源对接生产资源、学校双师对接企业人力资源、研发创新链对接科研双创体系、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绩效管控链对接质量保障体系。学校是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企业是学校的服务部门;共同培养的人才取决于校企双主体的培养投入。对企业而言,人才需求是因,学校输出到企业的人才在企业中产生的价值为果;对学校而言,人才在企业中产生的价值即人才培养培养质量是因,人才在企业中的需求为果。建立长效校企合作,校企形成“互为资源、互为部门、互为因果”的新型产教关系。

  1. 组建大型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岗位族群定向班的产业学院

产业学院是为直接服务于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用人单位或组织融合资金、专业、平台、基地、人才、管理等多种合作资源及要素,以行业专门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科技研发等为共同目标指向,而构建的全程融入行业、企业元素的二级学院或以二级学院机制运作的办学机构[2]。通过组建以大中型企业所在的产业建设全生命周期岗位族群的产业学院,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引导和支持下,创新产业学院运行机制,“精准对接大中型企业下设事业部产业发展”,以岗位族群为单位优化班级族群,产学各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产业专家全程参与教学工作,将企业生产任务、生产案例搬进课堂,工学交替,产学一体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如图以三一重工有限公司为例,对接研发辅助岗位族群、智能制造岗位族群、营销岗位族群、服务岗位族群建设定向班群,形成以工程机械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学院,如图1所示。

6195e5e5eb487_html_845363a98e74bb84.png

图1 大型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岗位族群定向班的产业学院

3、共同开发成长画像系统,引导学生主动对接企业预期

为确保学徒培养质量达到企业预期要求,打通学生成长管理系统与企业岗位能力指标体系数据连接,校企共同研发学徒培养期间的综合成长画像指标体系开发学徒“人才画像”系统,如图2所示。成长画像系统以分数的形式全面记录和展示学徒在校在企学习成果,借鉴当前热门游戏,赋予相应“段位”及权益,提升学徒三自管理。校企通过建立学徒成长画像数据,提前预测学徒发展趋势,及时纠偏学徒的成长问题,让学徒培养有标准可预期,有过程可管理。学生通过成长画像评比活动,提升学生(学徒)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保持与企业工作模式的高度融合,增强学徒班组间的竞争意识,提升学徒对企业的责任感、认同感与归属感大。校企生三方实时监控学徒培养状态数据,对异常数据进行及时纠偏,指导校企双方根据个体差异及时调整培养策略,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促进学生按照企业预期自我成长。

6195e5e5eb487_html_e2c61755a42aa147.png

图2 “人才画像”系统

三、大中型企业岗位族群的成建制技能人才培养实践

三一集团为满足不同岗位族群,联合湖南三一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一线操作工、营销专员和初级服务工程师等岗位族群的定向班级群,每年为三一集团开设了近30个。成果在全国院校推广应用。五年来,共有30所院校来校专题交流,项目主持人和其他相关教师在全国会议上介绍30多场次。通过建立产业学院,共建共享教育资源为产业链企业提供精细化和精准化的人才培养,驱动校企双方共同实施“项目驱动、工学交替、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新要求,并以此为载体建立与工程机械产业链深度互动、深度共建、深度融合的新型产教关系,促进人才链、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参考文献:

[1]邓秋香 胡江学、饶有福、阳小勇.智造驱动的灯塔工厂技术师培养路径探索[J].科教创新与实践.

[2]教育部办公厅.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2020.8.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8/t20200820_479133.html.

本项目为2020 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系列成果(项目编号:ZJGB2020447)

作者简介:胡江学(1982-),男,汉,贵州铜仁,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