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的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探究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的路径

王芳

平潭岚华中学 350400

摘要:语文学科要具备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批判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高中生认识的深刻性等功能,而不仅仅是教授他们课本上的知识。因此,如何提升高中生的思辨能力,成为了语文学科研究的重心。众所周知,作文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但是教师为了快速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往往会对学生进行模式化的技能训练,忽视了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写作模式固化,观点片面,思路封闭,毫无亮点。更重要的是,学生不能在写作中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思辨型作文打破了传统作文写作的弊端,不仅符合当今高考作文的导向,而且给了学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对培养学生何种思维做出了明确要求,具体内容包括自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作思维以及形象思维。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重要性。“思辨”一词源于哲学范畴,是指对纯理论的抽象思考,在严密地逻辑思考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思辨过程。思辨性写作则主要指学生在写作文时理性地分析问题、解读材料,从而客观地揭示事物与道理之间的联系,养成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习惯,真正学会清晰地、客观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以及情感态度。


1、高中语文写作现状

写作思辨性作文需要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积累写作的素材,并且对问题进行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评价思辨性作文的标准是看文章的观点是否明确、论证的结构是否清晰和语言的表达是否恰当,归根结底是看文章的逻辑性,一旦文章缺乏逻辑,那么将会造成跑题、偏题等现象的发生。高中生写议论文的原因基本上是出于考试的需要和老师的要求,众所周知,写作在语文考试中占的分值颇高。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议论文写作知识的了解是模棱两可的,随着阅读量和语文知识的增长,学生中认识到自己对议论文写作知识掌握一般的数量更多。


2、思辨性写作存在的问题

2.1素材堆砌,较少表达个人思想

很多高中生在语文作文写作过程中,都存在素材堆砌的情况,很多学生认为思辨性作文就是从材料里提取内容然后进行论述论证。很多语文教师认为,现在很多学生缺乏写思辨性作文的基本知识,虽然教师在课堂中讲述过很多次思辨性作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思路,但是学生基本在生搬硬套材料内容,很少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也不能从自身的逻辑思路出发,形成一套流畅的作文写作思路。很多学生只是重视了议论文的写作题材,没有重视写作中体现出来的思维训练模式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议论文基本分为三个层次,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2.2思考不深入

很多学生存在写作过程中思考不深入,浮于表面现象的情况。语文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只能看到材料体现的表面现象,不能够往下深入和总结现象本质的道理。这与学生平时缺乏生活经验以及对时事热点的不关注有很大关系,学生在应试教育过程中,分不出多少精力观察生活以及了解时事热点,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单纯的记忆并不会变通以及挖掘学习内容背后的知识,并不能举一反三,因此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容易思考不深入,论据论点并不贴切,论证过程较为简单,有的学生写到一多半写不下去的情况时有发生。学生思考不深入的原因还存在学生阅读量不足,能够支撑学生写作的论点论据不足,因此写作内容不深刻,浮于表面。学生在高中学习压力较大,课余时间不多,能够阅读的时间也不多,因此存在阅读量不足,学生能够看到的事情与经验都不足,无法从辩证角度看一件事情,也无法从多个角度换位思考,这对于思辨性作文写作至关重要。

2.3作文缺乏思辨色彩

很多语文教师发现,有些学生选择思辨性作文写作,但是在论述论点和论据的过程中,偏离了主体,从议论文写成其他文体,缺乏辩证性的论述过程,思维逻辑较为混乱,延展性过大,因此导致作文缺乏思辨色彩。思辨性写作需要学生将事物的多种特性分析出来,找到事物的各种联系,然后借助想象和联想思维,将联系进行立体架构,最终通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来看,材料分析越来越多元化、立体化、丰富化,需要学生有效地联系材料之间的关系和内涵进行思考。“思辨性作文”中的论证结构归根结底是文章的逻辑性是否正确恰当,论证逻辑的偏差将导致审题立意的偏题、离题;论据运用不正确,论证不合理;结构条理混乱,语言不连贯。


3、提高思辨性写作能力的策略

3.1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

虽然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量受到限制,学生的课余时间较少,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现代时事热点,让学生主动关注国家大事,并且可以通过制作话题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很多学校通过辩论会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学生提高了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对时事热点发表观点,从多个角度进行时事评论。例如从多个岗位角度评论一个新发布的政策,这有利于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培养论证逻辑思维。

3.2以读促写,思辨读写

高中语文教师经常会使用到读写结合的方法来实现教学任务,语文教师通过对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来加强高中生的写作水平。事实上,读写结合方法对于思辨性写作教学的开展也有很大的帮助。然而,许多高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读、写之间的连点。只是在形式上开展读写结合,比如许多高中教师在完成《荷塘月色》的教学后,就让高中生以夏天为主题来进行写作。还有一些语文教师在讲解教材文本期间会分析教材文本的写作和修辞手法等,并让高中生在写作练习中应用。然而,实际情况是许多高中生并不知道该怎样写作,语文教师并没有找到读和写之间的连点,因此也无法最大化的发挥读写结合方法的价值和功能。教师应当开展思辨式的读写结合教学,不仅要求高中生明确文本的基础,还应当在阅读期间发现作文的观点以及论证的过程。教师可以让高中生采用提纲的方式来记录这些阅读的关键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高中生理解内容,并学会论证的方法,记录时又可以训练高中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高中生列举提纲的过程中就是梳理思辨的过程,通过尝试还原推理的过程也可以对高中生的思辨能力进行训练,以此来实现思辨性的写作教学。

3.3培养提高学生分析论证能力

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写作能力,学生如果具备良好的分析论证能力,在思辨性作文写作过程中会非常流畅以及逻辑思路清晰,如果相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越写越乱,起到反效果。学生分析论证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及时引导,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观点,然后针对学生群体形成的不同观念,将学生分组。同时教师要让原本持有某一观点的小组针对另一个观念来进行辩证。简言之,每个小组所辩证的观点都不是自己一开始认同的观念,而是加入对多种观点的反思。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看待问题角度的多元化,更好地形成学生的辩证性思维。


4、结束语
  语文写作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检测,同时也是对学生思维发展现状的反馈。而思辨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过程,学生思辨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强度。新时代语文教师应当依托写作教学,指导学生有逻辑地思考,以求异的思维审题立意,学会透过现象看事物本质,懂得辩证地分析问题,从而指导学生以思辨的态度写出求真求实的作文。


参考文献
[1]吴晓洲.高中思辨性作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9(11)
[2]杨苗.高中议论文写作思辨性思维培养的支架式教学策略与应用[J].课外语文,2019(16)
[3]朱江滔.浅析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J].高考,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