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美术引入美术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5
/ 2


绘本美术引入美术教学 初探

夏云朝

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

【摘 要】绘本是目前儿童最喜爱的读物之一,许多绘本中蕴藏着多元的世界文化,多样的艺术风格,丰富的绘画技巧,整合这些资源应用于美术教学中,能有效解决一些美术教学中的难点,可整体提高学生对绘本的欣赏能力,促进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发展。为了提高美术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美术教学中采用开放性学习方式尤为重要。教师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绘本的故事的魅力、美术形式的多样。

【关键词】生活 美育 美术教学 绘本教学

“利用绘本进行教学,其实就是以平等的视角与孩子对话。”现在全世界都在流行绘本,绘本的图画唯美,是因为画家投入了情感,儿童在看到绘本时,会被绘画的艺术所感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气质、内涵和人格品质。绘本之所以受欢迎,不仅在于故事内容给孩子带来的心灵冲击,更在于故事文本蕴藏着的情感培育。

一、儿童绘本为美术教学提供沃土

绘本是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首选的幼儿读物,也是国际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绘本能开阔幼儿的是视野,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绘本中的图画,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绘本如果仅止于阅读功能,那就太可惜了。

1.绘本中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优秀的绘本由于作者来自世界各国,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文化,表现在童书上就产生迥异的技法与风格。文字和图像都是传达文化给儿童的一种语言。而儿童绘本的题材又非常广泛,有各国的民间故事,成长故事等优秀绘本都体现了各个国家的文化精髓。所以,儿童绘本能启发学生感知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了解不同国家文化的独特性。

2.绘本中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儿童绘本的艺术风格在夏洛特著的《儿童文学在小学》一书里,被分成了八类:具象派艺术、印象派艺术、表现主义艺术、超现实主义艺术、民间艺术、卡通艺术等。如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是一部世人所公认的抽象派作品,作者完全摈弃了常见的具象,用一蓝一黄两个近似圆形的抽象的色块,象征两个孩子,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融合的故事,在四十多页的白纸上只有一群五颜六色的色块滚来滚去,既抽象有晦涩。在外人看来,这实在太大胆太前卫的,近乎狂野的豪赌,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孩子们轻而易举地接受了故事,而且读出了小黄和小蓝的喜怒哀乐,还在他们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这时候,只要老师讲解一下抽象画派特征,学生不仅读懂了故事,而且也理解了抽象画。像这样的资源还很多:获凯迪克奖金奖的《夏日海湾》,作者用美丽的水彩画给我们描绘了一段悠闲而又充满了大自然神秘感的小岛生活。画面中光影与色彩的变化,带有明显的印象派的特征。

3.绘本中绘画技巧的丰富性。凭借不同的媒体,儿童绘本有太多的表现技法,除了铅笔画、蘸水笔画版画水彩画油画压克力颜料画,还有照边拼贴以及电脑制作等。正是这种多样化,才让图画书拥有了迷人的外貌,更使图画书成为美术教学的资源宝库。

二、儿童绘本为美术教学指引方向

在教学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恰当的情景,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既然情景教学能够激发起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乐于学,那该用怎样的手法创设情境呢?

绘本的本身就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上面的一张张富有魔力的图画更能吸引幼儿的眼球。孩子们最喜欢听老师讲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讲故事了,他们的精神马上就来了。用绘本作为美术活动的导入环节,无不是成功之举。现在的电教设备可以帮助我们创设更佳的情境,将绘本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大大渲染了绘本的魔力,会让孩子们走进绘本,定格在画面之中。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很快进入教学情景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还要借助语言的魅力,备课时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充满激情的语言必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1.关于造型:美术活动是再创造的过程,只有学以致用,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达到创新的目的。传统纯技能的教学,虽然为学者造型表现提供了接近,却可能使学习者的发散思维窒息,培养出的只能是画匠,而不是具有真正创新造型表现能力的画家。绘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拟人化的动物形象个个充满活力,让孩子们以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在平时的教学时,常听到孩子们说,老师我不会画。我曾用简笔画的形式来教学生画动物,这样效果也不错,但是作品单一,缺乏个性和创新,二年级有一课教学内容《花羽毛的鸟》,教授本节课时,我把《母鸡萝丝去散步》的绘本带到了课堂上。作者把母鸡萝丝的形象表现地淋漓尽致,一根根的羽毛清晰可见,给了孩子们很大的视觉冲击。作品的色彩明媚,线条简单流畅,贴近幼儿的视角。

  1. 关于色调:从小学美术三年级开始引导学生感受冷暖色带给人内心的不同感受,画面的色调可以表现环境的意境,可以表现时间,可以表现心情。这种只可意会无法言传难题,在儿童绘本里被表现的淋漓尽致。但通过绘本、通过故事我们可以很好的诠释色调给我们的感受,诸如《黎明》中的画面,它几乎没有什么情节,只是靠天光水色的微妙变化,通过色彩的渐变,就表现了一个黎明的全过程。

三、儿童绘本为美术教学开启源泉

知之不如乐之,乐之不如好之。作为老师不仅善于发现学生的喜好,而且要及时地抓住时机组织教学。把学生对儿童绘本的阅读热情迁移为学习美术的动力。所以,可以儿童绘本为载体,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设计了一系列主题性的美术活动。

1.传承性美术学习活动。在听故事中,逐渐学会文字与视觉语言的相互转换。听故事是每个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的一件事。在听故事中,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接把美术导入学生的心灵。如我在根据《疯狂星期二》为载体的美术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己看无字的书,完全靠视觉元素来读懂故事内容。然后闭上眼睛,根据老师导读的故事情节,再现画面效果。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丰富学生大脑中的视觉形象。慢慢养成看到精彩的文字描写马上就能转化成画面情景的习惯。

2.创新性美术学习活动。给文字类儿童书籍创编绘本,提高视觉表达能力。如为童谣配“童画”的创作。让传唱千年的童谣与天真烂漫的“童画”相结合,学习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文学之美,用五彩的颜色,大胆的想象,通过笔尖流落到“童画”上,描绘出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表达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和体会。在诵唱中感受“童画”的悦目色彩,在欣赏“童画”中体会童谣的韵律。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以自己的生活为蓝本,做视觉日记。这是用绘画、照片和文字记录生活。因为是日记,所以笔下的文字和绘画便没有了刻意设计,真实地记录学生的日常感受。

四、儿童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价值

从儿童教育的角度来看,恰恰是孩子在放松自由的状态中可以开启孩子最原始的生命诉求,以最直接的方式吸纳外部世界,从而培养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如果适时适度地将教育引导与孩子们的原始诉求对接,通过师生共同阅读感受绘本故事中的真情实感,通过学生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吸纳新的知识,这些教育的种子会不附加任何条件地根植于孩子们纯净的心灵,在未来的某些时刻就会发芽开花,结满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郝广才 《好绘本如何好》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 余治莹 王林 《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 河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