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0
/ 1


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陈佳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 100102

摘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以为社会提供有责任心、有爱心、有职业素养的合格的学前教育教师为主要目标。学前教育教师对幼儿的认知心理、启蒙教育、习惯养成各个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学前幼儿走向小学教学阶段打好坚实的启蒙基础。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教学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是高职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


为满足幼儿园的教学需要,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型人才。怎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专业能力强的幼儿园教师是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理念日趋融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提出了培养有远见、有专业育儿理念、有服务意识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

2人才培养模式

2.1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其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具体体现在:第一,在教学中,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表达方式,在无形中学习到了教师的课堂讲授经验与语言表达风格。最后,开设演讲课程。演讲课程的开设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讲台前独立完成课堂的讲授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己,逐步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讲课风格。

2.2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课程体系设置应本着社会需求的原则,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放在首位,并以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宗旨,包括校内课程教学和校外见习、实习的实践教学两个内容。校内的课程教学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其中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四大模块。

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要满足国家对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相关要求。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等三门核心课程,此外,还要设置语文素养、职业道德水平与专业法律素养等课程。经过学习,学生应当具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与游戏指导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幼儿的言行举止了解与分析幼儿的能力。专业技能课程方面设置幼儿教师口语训练、乐理与视唱练耳、美术基础与幼儿美术创作、舞蹈基础与幼儿舞蹈创编、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综合教育活动能。专业拓展课程包括幼儿体育游戏创编、幼儿陶艺、创意泥塑、演讲与口才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与兴趣。

2.3创造人才培养实践基础条件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是提高高职院的整体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这就要求具备教室、实训室以及实践基地等相应的硬件条件。首先,要改善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条件,创造良好的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要重视校内实训场所基础设施建设,配备钢琴训练室、舞蹈教室、手工展示室、多媒体技能教室、电子琴室、多功能室等。其次,要提升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水平。主要是需要高职院校能够建立校企融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推动学生的成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到学前教育中需要承担的职责以及需要处理的具体问题。

2.4改进教学实践环节

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分两部分实施,一部分是通过专任教师在校内利用各个实训室完成,另一部分是借助见习实习时间,在合作幼儿园实施。校内实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门理论课程中需要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上通过一定课时的实训室模拟训练获得初步的保教能力;二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掌握弹、跳、唱、讲、画等各项技能,同时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进行强化和提高。

结语

综上,学前教育是个人终身教育的最初环节,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加大幼儿园、幼教机构的教学参与力度,推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学历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侯莉敏.成就与挑战:政府主导下的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评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106-110.

[2]徐兴林.关于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9(12):41-44.

[3]孟亭含.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1(03):21-24.

[4]葛明贵, 王玉思.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反思:来自学生的调查分析[J]. 2021(2015-6):5-9.

[5]官美辰. 产教融合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