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心理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0
/ 2

利用心理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杨帆

天津欣次方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学生的心理教育一直是教师的重要研究课堂,随着社会的进步,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有的学生觉得课业压力过大,有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思想观念与自己不符,有的学生认为学习并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这些想法都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难度。本文所探讨的主要内容就是心理教育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并提出了心理教育的试行策略。

关键词:心理教育;学生;心理健康


前言:尽管我国的教育模式不断在优化和创新,新课程标准的推行,素质教育的提出,再到当今“双减政策”的推进,我国的教育行业走得越来越稳,发展得也越来越迅猛。但是还有许多教师的思想观念没有改变,仍然将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准,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还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大,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1. 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指的是心理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在社交、学习、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与配合,正确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突发情况[1]。教育行业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综合发展与健康成长,那么,心理健康也应当是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阶段是人类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过程。但有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并不重视,认为学生只有成绩提升,才能更好的成长。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学生没有强大的心理,也就没有好的心态、好的态度去面对学习、面对生活。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行业不断推行“减负”,因为教育专家也已经意识到,在当今的社会发展进程下,若不及时为学生减轻负担,则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这也凸显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 心理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 教师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学生时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这是一个过来人的想法,但是学生并不这样认为,他们往往会认为学习是一件让自己有压力的事情[2]。无论哪一阶段的学生,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烦恼,但是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还有部分教师将自己工作上的压力强加于学生身上,导致学生对校园生活更加排斥。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教师是与之接触最多的人,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动态也应当了解得最多,但是许多教师并没有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认为自己讲课就是工作,没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其实,教师的职业不仅仅限于知识教授层面,更多的是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并适时进行心理教育,以此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1. 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我们经常会听到“少年是祖国的花朵”、“青少年才是祖国的未来”,这些话的本质意义上是没错的,但是尽管学生对社会的发展很重要,我么也不要过分关注学生、过分呵护学生,这会使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挫折教育也应当是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性”,让学生对复杂的社会有充分的认识,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步入社会后可以走得更快、走得更稳。随着当今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许多学生打发空闲的时间就是电子设备,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性格越来越自我,心理承受能力也越来越弱。有时候,教师的一句批评就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有时候,教师的一个小动作就会让学生产生心理波动;有时候,家长的一句话就会让学生陷入心理困境,这些都是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的表现。所以,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已经是一项志在必行的工作,也应当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1. 开展心理教育的有效措施

我国几十年的教育模式都是“灌输式”教学,已经把教师和学生压得喘不过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越来越多元化,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致力于学生的心理辅导,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对我国的教育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改变。教师是每天与学生相处最多的人,也是对学生的动态了解最多的,并不只是行为动态,心理动态也应当是学生了解的一部分,所以,由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最合适不过的。首先,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教育;其次,教师要积极组织校内的抗压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感受一些让人不尽如人意的事,这样才能让自己离开校园后,也能够健康成长。

  1. 关注学生心理动态

在课堂上,教师在讲课的闲暇时间,要关注一下学生的心理动态,是否有学生容易溜号,是否有学生之间有矛盾,是否有学生的行为与以往不同。然后,教师在利用课余时间对心理产生变化的学生进行疏导,引导学生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学生阶段是人们心理、身体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教师开展心理教育的重要时期,教师只有加强自己对于学生的关注情况,才能有目的、有目标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 举行校内抗压活动

简单的心理疏导是难以发挥心理教育的有效性的,教师还应当利用一些活动形式,开展心理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心理素质是人必备的素质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个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节的变化,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

[3]。教师可以联系校方在校内组织抗压力锻炼活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抗击打能力,让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知识竞赛,让学生明白知识的重要性,既然有比赛就一定有输赢,输的同学要迎难而上,使自己有一个强大的内心环境。

结论:简单来说,心理健康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的校园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愈来愈重视,但还有一些教师的观念与行为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动态影响是最直接的,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最有效的。基于此,教师要与校方积极配合,通过组织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工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向红.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J].热固性树脂,2021,36(05):79-80.

[2]水卿梅.提升《教育心理学》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的路径探索——评《积极心理学教学设计——课程思政之幸福教育》[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8):235.

[3]刘辉.中学生素质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之路[J].新课程,2021(3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