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2

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

陆欢天

启东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摘要:由于自身的工作原因,很多家长都有着接孩子放学难的问题。教育部针对这一现象给出相应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切实充分发挥小学校课后的延时服务的主渠道作用。但是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部分学校出现了师生负担加重、活动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的问题,加之以成绩为导向的教育下,对政策的认知有很大的偏差。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校方、教师、家长等不同方面提出一些方法,在为师生减压的同时加强各方对政策的理解认识,从而使得教育部指导意见更好、更快地实施。

关键词:小学课后延时服务问题策略

1课后延时服务的成效

随着“双减”政策的进一步实施,课后延时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表现如下:首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校园延时活动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课后学习氛围,相较于培训班管理的参差不齐,校园课后延时服务的教师更具专业性;其次,学校的各项教学设施较为齐全,能够为课后延时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证;再次,课后延时服务妥善解决了学生放学和家长下班之间空档期无人看顾的问题,为学生的人身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家长的看护压力。

2课后延时服务现存的问题分析

延时服务还处于实施的初级阶段,虽然这项政策可以促进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发展,但是仍然具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2.1师生的负担增加

延时服务的开展使得学生在校时长增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接送问题,但无形中延长了教师的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这样使得教师的休息和研究的时间缩减,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在时间和心理上给教师带去压力。

2.2活动内容单一

由于教育政策出台较晚,缺乏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作为指导导致现阶段课后延时服务活动内容局限在家庭作业的辅导联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缺乏自主思维空间,课后延时服务还是处于教师进行静态管理为主,不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3政策理解偏差

在执行政策的时候,需要很好地理解这项政策,学校在实施这项政策的时候,对政策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偏差。作为课后延时服务的重要参与者和管理者,教师对课后延时服务的看法和态度决定了课后延时服务的实际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师片面地将课后延时服务理解为帮助学生家长看管孩子;还有部分教师认为课后延时服务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温故知新,这样不同的理解认知使得执行政策时候出现不同的方式。再者家长对政策的理解有很大的偏差,不同的家长对理解有很大的偏差,这样会加大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极大的阻碍了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地展开,影响家校沟通。

3提高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

3.1减轻教师负担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承担了大部分的教学任务,而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在校时间,使得部分教师存在一定的不良情绪,为了让课后延时服务真正发挥实效,必须要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适当减轻教师的看顾压力。例如,学校师资力量有限,且教师承担了校园教学任务的全部内容,为了确保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功效,教师花费了大部分时间精力在课堂教学内容安排。而课后延时服务主要是在帮助家长看顾孩子的同时对学生课业进行适时辅导,对于教学水平的要求较低。为了减轻教师的辅导压力,学校可以适当引入课外教学力量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工作。退休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对于校园教学体系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结合退休教师的身体情况和服务意愿聘请其返校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在校大学生的知识水平较高且思维理念较为先进,引导大学生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在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的同时将大学生的先进教学理念带入课后延时服务丰富服务内容。

3.2丰富课后服务活动内容,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由于课后延时服务开展时间较短且缺乏必要的理论实践指导导致现阶段课后延时服务内容较为单一。为了促进课后延时服务的深度开展、活动组织者要从活动类型着手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例如,不同学校有着不同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为了不断提高学生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积极性,学校可以结合办学特色设置有针对性的活动内容打破常规服务类型。校园课后延时服务不仅仅局限在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学校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在校园内开展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由于学生平时的课业负担较重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机会,学校可以在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将延时服务走出校园,走进少年宫、展览馆等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能够融入社会生活。

3.3转变思想观念,实现家校互动

家长是学校最大的资源库。家长群体涉及各行各业,其中不乏一些优秀人士。让他们走进校园、走入教室,成为课堂上的主讲人,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行业知识、增长见闻,还能树立家长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形象,为家长与学生之间创造互动话题,增进彼此了解。同时,家长通过课前准备、讲课经历,能够深切感受老师平时的工作流程、学生的课堂表现,有利于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

结束语

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还帮助了家长解决了时间点不匹配地接送问题。虽然目前的开展情况较为良好,但是还有很多困难和挑战需要解决。为了保障延时服务实现功能最大化,学校要更加合理地去优化课程,找到更适合学生成长的方式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龚俊红. 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2):3-5. DOI:10.3969/j.issn.1009-3958.2021.02.002.

[2] 孙其源,王军有,孔亚丽. 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实施及改进策略——以兰州实验小学为例[J]. 甘肃教育,2021(18):27-30.

[3] 黄珍玲. 课后延时服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实施路径[J]. 文渊(小学版),2021(4):2191. DOI:10.12252/j.issn.2096-6261.2021.04.2120.

[4] 王艳,李成彬. 在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中推行"小先生制"的可行性探究[J]. 基础教育研究,2020(21):17-20. DOI:10.3969/j.issn.1002-3275.2020.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