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培养高阶思维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1
/ 2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培养高阶思维策略

彭辉来

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化、平面化,局限于让学生知道、理解等低阶思维培养,学生长期思维深度不足。我认为,只有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审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更深处迈进。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我们尝试在小学语文课中创新应用可视化思维工具,也就是思维导图,在绘图过程中进行高阶思维训练,训练学生的语言实践、综合运用、细致、分析、理解和归纳、大胆创造等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能力,深人探索有效促进小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语文教学 思维导图 高阶思维

  1. 思维导图与高阶思维联系。

思维导图的定义: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名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高阶思维的定义:所谓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

思维导图与高阶思维内在联系:东尼·博赞在《思维导图》一书中进行了明确的定义:“思维导图是一种用以展现人们思维过程的表达方式,且这种表达方式就如同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激发大脑的潜能,以一种发散与放射的形式自然地呈现人脑思考的整个过程。”这一定义很明确地指向了高阶思维,因此,思维导图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老师通过理论学习,研究其内在的联系,改变其传统教学,逐步渗透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1. 教师:教生绘制思维导图,逐步培养高阶思维。

(一)利用“认”“学”“评”“用”四步进阶教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1、认:教师板书精心设计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调动学生画思维导图的兴趣,以引入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

2、学:学习画思维导图步骤,首先明确主题、画好主题,确定一个中心点、关键词放置于图中央主题位于中心位置。然后想好要点、画好分支,也就是由关键字或关键图形构成。四周的分支都是从主题延伸出来,它们以层级状呈现。接着选择理据、表明节点,紧紧围绕该目标中心,向四周添加层级分支,进行有目标指向的活动。画完之后指导学生修改草图,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思维导图。在教学生画思维导图时渗透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模式。比如横列式、纵贯式、对照式、扇面式、字母式、环套式、鱼骨头、蝴蝶图等。

3评:在制作完善的思维导图基础上,我们要对思维导图进行对比、评价。在课堂中,可以向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展示比对,引导学生尽可能用词或者词组来表达要点而不是句子。比较、分析、评价中看思路是否完整,重点是否突出。从而修改完善,形成自己的特色。在这一过程中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的高阶思维能力。
4 用:在思维导图的应用过程中除了对其进行知识点的补充使得学生能够将思维导图与具体的学习要点进行映射之外,还同时要指导学生对于思维导图进行拓展与填充。体现在学生高阶思维的创造性。

(二)利用“四法则”,分类分层互动推进学习画思维导图。

①由易到难法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思维导图的学习。

②分类指导法则。老师制订绘制思维导图的计划,如按思维导图的不同模式接合不同的主题专项分类训练。如词语组词我们可以用换套式,读课外书理清主要人物与其他次要人物的关系时可以用上环套式。预习统一用横列式专项训练等掌握基本绘制方法。

③分析综合法则。  制作一个完整且合理的思维导图,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制图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将多个零散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联合在一起,并将这种内在的联系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清晰地绘制出来,以便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加工整理,使知识结构更清晰。。

④互动法则。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学生拥有较为宽泛的想象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符合条件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思考,会在头脑中萌发各种新的想法,且学生在构建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之后与他人的作品比较时还会有新的想法出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学习,提高高阶思维能力。

课前预习:思维导图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学生利用教师制定的学案,在充分自主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与思路绘制思维导图,这里有新知识的个人认知,有旧知识的巩固记忆,更有未能解决问题的清单罗列,这样的学习过程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加强了已学知识的巩固,更重要的是课堂上交流就有了思路、学习就有了目标,这就为学习效率与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做了必要的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能力。

课中学习: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曾明确提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是的,最有效的学习过程,就应该是学生不依赖老师的讲解分析原因与结果,而是通过学生自己反复深入的阅读、思考,找出矛盾的根源所在,亲身参与到把问题弄懂,把知识建构起来的过程,让学生学会不迷信标准答案,凡事都要经过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然后再作出判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宏观的、联系的、全面的、缜密的思维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北师大教材六年级上册的说明文《只有一个地球》时,引导学生选用可视化思维工具之中的一种—--思维导图,在白纸上画出自己进行阅读理解过程中的思考所得。然后,借助各自所画的阅读思维导图与老师、同学直观地交流讨论课文的内容和所运用的说明方法等。

课后复习:思维导图用于学生进行高效复习。在完成了某个学习单元或整门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把学习的心得和成果展示出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复习,还可以检查自己的内部认知结构是否稳固,起到自我测评的作用。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单元复习整理,通过对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进行整理和绘制阶段性复习思维导图,更好地帮助他们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化。学期末,单元思维导图汇编成整个学期的知识网络,考试前,学生只需要翻阅几张自己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对图表中的每一个结点扫视一遍,就可以把握整个知识体系,对考试就更加自信了。

总之,创造性地应用可视化思维工具,以形象化的方式表征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拓宽思考的空间,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著),李斯(译). 1998. 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 北京:作家出版社.  第2篇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调动

【2】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第二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4.

【3】钟志贤,如何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J].远程教育杂志,20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