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课程领导力素养——历史教师课改的应然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提升课程领导力素养——历史教师课改的应然选择

江念念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邮编: 222000


【摘要】教师是学校课程的主要实践者,应该成为课程领导者,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校的课程改革,而且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历史教师需要重视自身课程领导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推动包括校本课程在内的学校课程的发展。面对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缺失,要提高教师课程领导实际效能,就需要从“意识”、“权力”、“能力”三个角度寻找相关有效的策略,让教师在课程领导时“想做”、“能做”和“会做”。

【关键词】课程领导力教师课程领导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1多元化课程结构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课程组成被赋予新的结构内容。要深化课程改革,创建高品质学校课程,提高学生学业成就,关键在于课程领导力,尤其是教师课程领导力。

那么,在学校环境中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怎样抓住时机,提升自身课程领导力的作用呢?本文将通过从教师课程领导力缺失现状出发,试着分析强化教师课程领导力实际效能方面的一些可行性策略。

一、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内涵

“课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跑道”,意味着“学习者学习的路线”。2至于对“领导”的理解,虽然学术界对其概念界定林林总总,但这些界定中都强调一条:领导的过程性。课程领导的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和堆砌,而是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本文认为,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作为课程领导者,以自身的课程和领导能力,在规划学校课程的过程中,秉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宗旨,带领教师群体参与课程开发等课程环节,促成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的力学体系。

二、高中历史教师课程领导存在的问题

1、历史教师自身角色定位模糊

很多教师不明确“课程领导”这一概念,甚至根本就没有听说“课程领导”这个词。在繁复的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只是在忙于应付课堂教学,或只是关注某节课、某个知识点该如何突破,某个学生回答问题效果不好等等具体的问题。日常教学中教师主动参与课程领导的意识淡薄,甚至有些教师就根本不知道本身就有参与课程领导的权利。有些教师就算知道了“课程领导”这个名词,也仅仅停留在理解阶段,对其基本概念不了解,甚至是不想了解,只是觉得是那些想多写科研文章的人该去关心的问题。

2、历史教师课程领导的素养不够

课程领导是一项非常复杂同时专业性强的工作。教师要成为课程领导者需具备一定的课程领导素养:要具备相应的课程专业知识,要了解有关课程领导的各种理论,具备人际沟通能力,选择合适的领导策略。

但实际情况是,不少教师参与课程领导的意识不强,教师的现状大体上分为这样几种情况:(1)质疑型,有些教师还是习惯于老一套课程安排,对于新课程能走多远,心存疑惑,在课程行为上表现为迟缓,不主动。(2)抗拒型,有些教师觉得自己的水平还难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在心里上排斥课程改革。(3)随意型,有些教师有时间就进行课程尝试,教学任务重的时候,就顾不上了。

历史教师的专业史学素养欠缺,在课程领导的时候往往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历史教师的课程领导往往脱离历史学科的特点而与别的学科教师的课程领导没有什么区别。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中就存在这个问题,很多历史教师的校本和社团脱离历史学科而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课堂教学中则表现为对史学材料的解读往往不够到位,究其原因是教师专业上“火候”不够。

三、高中历史教师课程领导力效能有效提升的策略

要提高教师课程领导实际效能,就需要从“意识”、“权力”、“能力”三个角度寻找相关有效的策略,努力创造条件,让教师在课程领导时“想做”、“能做”和“会做”。

(一)增强历史教师课程领导意识的策略

1、历史教师自我调整角色定位,强化课程领导的主体动机

目前,教师的角色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表象:校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者,家长与社区的联系者,同侪教师的帮助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文化的营造者,课程开发的领导者。这些角色认识需要教师自己逐渐觉悟和暗示,以强化从事课程领导的勇气和信心。

教师课程领导绝不是教师和课程领导名词的简单结合,只有那些愿意参与课程领导工作并为之不断付出的教师才能成为真正的课程领导者。教师应加强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最终在课程实践中强化参与的主观愿望,让自身的专业和意识结合,在领导者的角色体验中产生课程领导的效益。

2、历史教师参与构造学校愿景,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富兰指出“要认识到,如果要完成一项深刻、更为持久的变革、最为重要的就是重塑学校文化,否则,变革就会肤浅和不持久。”3

每个学校的愿景看起来都很美好,但各个学校在教师课程领导这一工作的推进进度上却差距很大。究其原因,教师能否参与到构建学校愿景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共享愿景的构建可以提高教师的期望。

4

有益的教师文化是顺利推进教师课程领导的“保鲜剂”。很难想象在一个封闭、压抑的文化氛围中能产生正常的课程领导的成果。课程领导需要和谐、合作的教师文化。个人在教师团体中能找到归属感,彼此之间不再带着面具,团体给予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支持,让教师成员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和常态化。

(二)强化历史教师课程领导权力的策略

1、校长分权领导,为教师赋权增能

一方面,校长必须要转变观念,强化教师课程领导者的存在。新课程改革千头万绪,要顺利地推进各项事宜,单靠校长一人之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协同作战。各科教师就是校长天然的“同盟军”。课程领导不再是校长一个人的职责,校长要更新观念,改变自上而下的授权领导,而实行分权领导。就是要把课程权力分给教师等相关人员,和教师形成课程领导的共同体。

另一方面,校长要实际放权,教师真正拥有课程领导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长要给教师赋权,需要通过学校制定的政策加以强化固定下来。教师参与课程领导的权力要维护、责任要清楚,这些都要写进学校的规章制度。

2、成立课程发展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构之外

课程发展委员会可以整合学校相关部门人员(一线学科教师代表、课程专家、年级负责人、学术部和教学部相关人员),主要负责包括校本课程开发在内的课程方面的事务的统筹安排,采用协商一致的运行方式,形成平等开放的模式。作为主体的教师在机构中负责运转的维护,权力和义务并存。委员会在增强课程领导效能、课程领导水准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学校课程领导机构的深化改革,展现了特色化发展思路,有利于学校的科学发展。学校的职能发生变化,所有的常设机构不再单纯只是行政部门,一部分转变为有利于实现教师课程领导的组织保障。

综上所述,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课程领导力的实践中还处在“无意识”实施阶段,领导意识的淡薄是一方面表现,欠缺课程领导的核心权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改革的核心力量是教师,教师是学校课程的主要实践者。教师不应该被排斥在课程领导者之外,而应与校长等一起,共同承担起课程领导的任务。历史作为人文科学,历史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更重视自身课程领导的主体地位,让学校活力“保鲜”。只有大家行动起来,充分合理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进步,国家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2001

[2]汪菊.课程领导研究:一种综合的观点[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12.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27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2001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27

3 (加)迈克尔.富兰著,赵中建等译:.教育变革新意义[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5一156页

4于泽元.课程变革与学校课程领导.[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2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