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模式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6
/ 2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模式探析

王倩

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省 济南市 250002

摘要: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质量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愈发需要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齐心协力。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需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灵活统一教育理念,以协同育人的指导思想作为教学基础,对班级实施共管共建,最大程度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价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是高校教育理念变革、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复杂性本质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发展的必然, 对协同育人模式的探析本质上是追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与协同性的耦合、课程理性价值和工具价值统一的过程。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的一线实施者主要是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二者因其作用节点、能力背景、职业使命、价值诉求之间存在的巨大共同空间,是思政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也具备了“拧成一股绳”进行协同育人的巨大潜力。

为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效果,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需要在高质量完成自身思政教育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找寻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内容及方式,以期协同育人的教育模式能够实现更加优质的育人效果。

1.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价值

1.1 契合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稳健推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国情较以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符合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需求,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切准时代脉搏,通过改变以往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两类实施主体各守己任、联系薄弱的状况,联合打造协同育人体系,在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上实现“1+1>2”的效果。

自2016年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精神为代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党和国家对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指明的航向。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加强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合作,这一方面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融合力度,促进了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优势互补,符合时代发展需求,落实思政教育工作,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1.2 保障高等教育各类主体和谐发展

思政教育的效果需要高校行政、学术多行列人员参与,教育效果对高校本身、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以及校外关联的组织和人群等多类主体都会产生深入持久的影响。伴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各个方面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也开始逐步上升,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困难性。

基于以上情况,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需以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模式为基础,使学校的教学理念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行,为高校思政教育事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突破口,也是增强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尝试,不仅可以使思政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可实现教育事业和高等教育领域的各类主体进一步和谐与稳定发展。

2.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后劲不足

现阶段,部分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对协同育人模式不够深入理解,同时也不够重视思政教育,忽略其强大的育人功能,只能够维持基本的班级秩序。长此以往,这种简单的工作方法起不到良好的转化作用,易导致人才培养的后劲不足,教育内容难以持续对学生身心发挥作用。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性格特点等也缺乏深入了解,二者之间也难以达成共识,学生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以及其综合素质水平的培养方案逐渐暴露出不足与欠缺之处。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工作内容的缺乏必然会使学生在个人能力与道德品质方面有着一定程度的不足之处,思政教育的边缘化也会使学生在后续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突出自身能力方面的缺点,不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难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与道德修养,高校思政教育效果不佳,无法让学生在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

2.2 社会需求适配薄弱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教育部门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资金投入有限,使部分地区高校的思政教育与协同育人模式缺乏有效性,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也未能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更加难以促进协同育人的进程。为此,需健全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模式,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培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完善适合学生的协同育人模式发展制度,从而对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教学模式进行完整构建。

3.德育教育中班主任关怀教育心得框架

3.1悉心打磨教育内容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在高校的思政教育期间,应注重不同学生个人能力与思维特点的差异性,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学习状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去设置较以往更符合其个人需求的思政协同育人教学方式,争取为每个学生创造最适合自身的思政教学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自身独特的优秀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从而让每个学生在思政教育中都学有所获。

3.2秉持学生为本理念

高校的思政工作其本质是针对学生的一项思想工作,因此若要做到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方针,以学生为服务主体,让学生都参与进思政工作中来,以此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政观点,增强学生的精神意识,筑牢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根基。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也需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积极统一思想,增强双方的合作意识,保障思政教育工作的协同育人模式得到进一步落实,实现自身的资源分享与学校资源的共同利用,从而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现阶段,为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教学水平,需提升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意识与综合素质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高校思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扎实基础。为此,学校应对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定期进行深入的思想教育与培训,将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融入血液,以确保协同育人模式的各项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的有效性。


4.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 其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光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直观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方向,更深远牵涉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此,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都需要对思政教育高度重视,坚持以学生为本,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水平,加强双方的合作意识,积极统一教学理念,从而使协同育人模式得到有效落实,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05):60-64.

[2 侯振中.高校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意义,困境与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10):78-79.

[3] 刘丽萍.“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J].文教资料,2020(10):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