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关于儿童哲学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6
/ 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关于儿童哲学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讨

殷洁云

东莞市长安镇金沙小学

摘要:在社会经济正在稳健、高速化发展这一大背景下,教育界更加注重各阶段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思维能力的提升与优化。针对小学而言,其乃是整个教育体系当中的初始时期,对于此阶段的学生来讲,要想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大幅提升,对其思维能力进行强化,并且将道德与法治课的具体教学予以完善,尤为重要且必要。本文以儿童哲学为基础,明确相关教学理念,从多方面剖析了道德与法治课当中的一些教学内容、思路与方法,望能完善此领域的具体教学内涵。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小学;儿童哲学

对于儿童哲学来考量,其最早提出的是美国人,即著名教授李普曼通过对课堂教学展开深入研究,从中得知,在小学生当中,大多数存在主动思考意识缺乏的状况,并且在具体的探究能力上,也较弱;以此为根基,他以儿童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哲学课程的开设,以小学阶段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围绕儿童实施全面、深入且系统化的思维训练,最终获得不错效果。需要指出的是,针对此种带有创新性的教学实践来分析,其能够为我国教育工作者以更好姿态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提供了条件,并且还指明了具体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实为一类基础性的课程,其根基为核心素养理念,并且还把立德树人当作实现学科长远发展的根本任务,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不管是在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总体提升上,还是在强化其思维能力上,再或者是在促进其朝着社会性而不断发展上,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儿童哲学为根基,从多方面探讨具体的教学思路,现剖析如下。

一、明确教学理念

欧美国家的儿童哲学主要有两大学派,其一为欧洲学派,代表人物为马修斯;其二是美国学派,代表人物是李普曼,针对二者而言,他们在具体的侧重点上,都存在着明显差异,但也需强调的是,他们同样有相同的地方,也就是都肯定具学生拥有不错的哲学能力,并且还都较好的去认为学生在校阶段,需要并且能够将思维学好, 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这一课程的具体教学中,可以把儿童哲学的辩证思维、批判思维、实践第一、超经验等发展性眼光的相关思想融入其中,从而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提供支撑与活力。

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常将儿童比作为天生的哲学家,因为其不仅思想丰富,而且还十分善辩。儿童与生俱来的具有探究的冲动,以及对各种事物的天然好奇心,因此,这是全部哲学思维形成与发展的根基,而对于成年人来考量,其在具体的哲学思考上,通常是以儿童哲学为基础儿进行的持续性演变,并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后续阶段。针对统编《道德与法治》来讲,其以既往教材为基础,不仅给予了篇幅的增加,而且还额外增设了其它内容,比如讨论、插图等,因而能够更加理想的去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帮助其持续性的去发现并且去创造。

二、组织教学内容

1.在教学选材上,应回归生活,对真实价值进行感知,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来讲,其最核心、最关键的任务即为对学生的生活技能、生活常识等进行培养,不断的去健全其日常生活的基本规则、规范等。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时,需要强化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除了要善于引导儿童,使其不断的去感知生活之外,还要不断的去鼓励其思考,也就是将日常生活以一种合理、妥当的方式融入至课堂中,将教材生活化的道路打通。

对于统编教材来考量,其把案例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性以一种较好方式给予体现,并且还引导、辅助学生对法律事实给予正视,并且还能够带着问题潜心学习,把日常当中所遇法律问题更为妥当、高效的解决掉,并且从中对真实的生活内容、内涵等进行更贴合的感知。

2.选“问题”式教学案例,营造思考氛围,对学生思维进行启发。

对于儿童而言,可以将其称之为天生的探究者,针对教师,在教学中,在选寓言故事、童话等题材时,可选那些比较有特点的,或者时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可以把这些内容当作开展整个教学活动的导入素材,在分析故事中的各种人物形象时,做到对学生的各种现象力进行充分化调动,对故事进行续写;还可根据现实需要,选那些热点事件,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使其能够从各角度对整个事件进行更全面的剖析,并且将自己的具体看法或者是观点给提出来;借助此种教学,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多元且浓郁,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对其好奇心或者时探究欲进行唤醒,不断的取激发他们的敏感性、自主性与思维能力。

“追问”乃是儿童去对世界进行认识的重要平台,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当中,总是好“追问到底”,并且还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定毅力,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当中,应为激发儿童好奇提供条件,并营造困惑解决环境,除此之外,还需要针对他们的思考,不断的去营造对有利的课堂氛围,如儿童哲学框架下,老师在具体身份上,与学生相同,都是课堂当中的积极参与者,可以结合学生所存在的一些真实困惑,围绕其探究兴趣,实施深入性、广泛性激发。

三、设计教学方法

1.组建探究团队,建立合作组织。

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讲,其可以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其在面对不确定或者是充满复杂性的现实生活中,可依据思维模式,借助学科观念等,将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予有效解决掉,因此,在教学时,建议进行探究团体的组建,并且还可借助学校的各种教学场所,来辅助学生学习,使其彼此间能够倾听,并且对各自的看法、想法均给予尊重,在不断的思考、探究过程中,将具体的理由给出,展开深入性推理,找寻可靠且真实答案。

2.进行启发式教学,对学生批判精神、思考能力进行培养。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当中,教师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给予改变,基于儿童哲学层面来鼓励学生深入、全面思考问题,用带有批判性的思维去看待各种事物,使学生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被动地接受知识,并且还有利于学生独立地去表达自己的思想、看法,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提高判断力,学会批判质疑、独立自主、团结协作,强化自我认知以及对自然、社会的认识。

在学习时,除了要对知识的表层含义予以掌握外,还应更加深入地分析其本质特征及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便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时,通过设疑问、疑点,来更好的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本源进行探索,逐步建立专属自身的认知体系,并达到发展、提升自己的判断力与思考力的目的。在儿童哲学的最终教育目标当中,提出了创造力、批判思考力,即要求学生需要具有怀疑与批判的精神,而不能一味、固执的迷信或盲从书本,正所谓“全信书,不如没有书”。

四、结语

综上,针对儿童哲学来讲,其可以为儿童进行引导、辅助,使其在看待世界时,能够变得更加理性并且客观,并且还有助于其创造性、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更贴合培养,为今后更好适应社会,奠定坚实根基。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来考量,其根基是儿童哲学,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相关教学理念进行深入性转变,并且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实施重构或有目的性的加工,此外,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开展不断的创新,营造优质且和谐的教学需要的课堂氛围,对学生优质法治观念与思维习惯的养成,有重要为现实意义,其今后全面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黄联治.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9(9):14-16.

[2]陈丽娜. 小学科学课渗透儿童哲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7):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