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在“双减”政策下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3
/ 2

体育教学在“双减”政策下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杨平洲

河南省三门峡市实验小学 472000

摘要:秋季开学之后,最强“双减”政策落地,对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让他们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培养自身品质的一种有目的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也是当今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试教育模式占主导地位的学校工作中,体育教育长期被冷落在遗忘的角落里,学校工作中出现“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这样下去体育工作由于长期被忽视,体育的教学任务根本得不到落实,这种状况和发展与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极不相符。所以素质教育必须全面发展,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性,所以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一、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

体育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保证,学生们只有健壮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身体健康了,精力充沛了才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问题才能敏锐,思维才能灵活。同时体育教学也是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接力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各项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合作精神。如:让学生做“捆绑行动”游戏中,要求用一根拔河长绳和若干长跳绳,将一个小队的人捆绑成一团,然后一起走过一条百米长的障碍区,这就要求大家互相配合,步调要一致。在“占领阵地”活动中,是每队六人,要求游戏开始后先共同站在一张报纸上,各人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得碰地,成功后再撕去一半报纸站,接着再撕去一半......直至失败,最后以最佳办法能站进最小报纸的队为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高度集中,采用了这样的游戏既激活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促使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方面全面发展,在活动中既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同时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性以及集体的责任感,这也是21世纪人才必备品质之一。通过体育教学,学生既可以愉悦心灵,陶冶情操,又使个性得到发展。

二、认真备课,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培养,探索创新素质的提高,提供一个极为有利的环境,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安排教学内容,,丰富课堂内容,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备好课,不但要备教学内容,而且还要备学生。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身心素质和实际情况,设置不同工作重点,在教学情景的创设中,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练习现状,教学情景的设置要合理,如果运用得当,会“锦上添花”,运用不当会“画蛇添足”。如:在教学足球练习中,适时的配上节奏鲜明的音乐,如《足球宝贝》等歌曲,让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律练习。老师在学生的练习中不断用手势来提示学生,力求动作整齐。学生在悠扬动听的音乐下,会精神振奋,信心十足。这一阶段学生的能动性由被动转为主动,对教师的依赖性减少,这样的设置,营造出了严肃紧张、活泼向上,教而不烦、学而不厌的良好课堂氛围。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强化了足球基本技术的练习,还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最终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实现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更好地达到本课的体育教学目标。

三、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认真落实学校体育任务

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体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体育教学根本任务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现在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让学生掌握体育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体育工作核心是提高学生体质。 因此,首先要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进行实施体育任务,上足体育课,认真上好体育课,体育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生理和心理保健必备常识,让他们掌握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其次,也要定期向他们讲解经常锻炼和讲究卫生知识教育,使他们明白只有身体健壮,才能全面发展体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在生活、学习和劳动中保持精力充沛、精神振奋、积极进取、才可以培养自己坚强意志和克服困难的毅力。真正使他们成月21世纪合格人才。最后要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意识和能力,以及培养他们优良的品质和心理素质,所以学校在实施体育任务这个过程中,既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核心,同时还要全面落实此项任务,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陈,并切实制定一套相应的体育工作制度、计划、措施等,使学生各种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也是当前教育改革主旋律,所以培养跨世纪人才,就要让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真正获得享受和乐趣,形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真正做到让小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实现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最终达到“快乐体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新开.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学探讨[J].中华少年,2019(22).

  2. 张龙.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当代体育科技,2016(10):93.

  3. 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刘发,等.浅析实验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383-384.

[5]温国平.谈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当代体育科技,2016(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