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悟与训练相得益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2


让感悟与训练相得益彰

陈秀莲

江西省崇义县城关小学 江西崇义 341300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标重视感悟淡化训练,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思路。那么,教学实践中该如何实现这一新的理念呢?

  1. 正确理解感悟与训练的内涵

从定义上说,感悟是一种心理能力,是学生通过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意义或印象的能力。学习者用心灵去领悟语言内涵,使理解和认知得以深入,使联想和想象得以展开,使情感体验得以升华。其侧重于整体、感知,是个性的、模糊的、意象化的、情感化的。训练指向的是语文的工具性,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听说读写的全面实践。其侧重于部分、理解,是共性的、可测的、程序化的、技术性的。

二、正确理解“感悟”和“训练”关系

我们除了从感悟和训练的内涵上去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外,还得从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基本特点上去认识。新课标提倡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其目的是最终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感,而语感形成的最重要的途径便是学生的语言实践,因而训练是必要的。再说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可见,新课标想要避免的是与文本隔绝的纯知识技能的训练,需要的是与“感悟”融为一体的理解运用“训练”。“感悟”与“训练”恰似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既互相依存又不能相互替代。

三、在感悟中巧妙训练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是词和句组成了一篇篇的小学语文课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词句进行发散性的解读,多元化的领悟和体验,巧妙进行词句训练,可以带动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的学习、理解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训练。

案例:《荷花》(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一文的教学片段:

1、赏荷花。出示课件,配乐欣赏动态荷花图。

2、说荷花。

师:通过刚才看到的荷花图,你有什么感受?

生1:荷花很美。

生2:荷花的颜色真白呀。

生3: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又大又圆。

生4:荷花有的全开了,有的才开了一点点,还有的还是花苞。

师:同学们看得真仔细,也说得很好。那在作者的眼里,荷花是怎样的呢?作者又是怎样来写这些不同姿态的荷花呢?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先读读第二段,边读边体会哪些词句用的特别好!想好了,可以和旁边的同学互相说说。

  生:我喜欢这一句“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白里透红的花瓣本来已经很美了,再加上嫩黄色的小莲蓬就更迷人了。

师:你会从颜色上来欣赏荷花的美,真了不起!

生:老师,我觉得这句也好:“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这句说明这朵荷花才刚刚开放,不用多久,它就会全部开放了。  

师:瞧,你多会读书啊,你从两三片花瓣就想象到了荷花全部开放的美。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很好: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句话写出了花骨朵儿很饱满,就像人吃得太饱太饱了,像要爆炸似的。

师:那这里是形容花骨朵儿快要……

生:快要开放了。

师:同学们用心去品味了,才能有这么多感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让学生边欣赏多姿多彩的荷花图片,边用学到的课文语言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生1 :“我看到白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

生2:“我看到有的荷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生3:“我看到有的荷花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的小莲蓬。”

生4:“我看到有的荷花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生5:“我看到荷花就像仙女在随风舞蹈。”

生6:“我看到雪白雪白的荷花正低头欣赏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以上案例分为两步:一是感悟环节,教师首先引领学生欣赏荷花动态图,目有所视,而后说感受,耳有所闻,再到读课文,接触文本,获得感知印象,接着议荷花,通过看闻读议,充分感悟荷花各种姿态的美。二是训练环节,巧妙地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让孩子在语文训练中增强运用语言的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言语特色。从这个教例看,感悟是理解语言内容的基础,训练是掌握运用语言的综合实践。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四、在训练中提升感悟能力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小学阅读教学要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感悟,其在感悟中获得的知识,对词句的理解,对事物的认识,对人物的把握往往是片面的、肤浅的、单一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必须联系语言环境,结合语言环境,在体味和揣摩过程中通过训练来弥补感悟的不足。其实,学生感悟、理解语言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对词和句的训练来提升语文能力,通过不断的感悟和训练,形成美好的情操和扎实的语文能力。

案例:《荷花》(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一文的教学片段:

师: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叶的?说说你的感受。

  生:“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写出了荷叶的样子,“挨挨挤挤”说明荷叶长得很茂盛。

 师:同学们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体会到了荷叶长得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呢?

生: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我觉得“冒”字用得好!因为它写出来了荷花是怎样长出来的。

   师:那“冒”还可以换成别的字词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长、钻、探、伸、露、冲)

师: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

生1:使劲地往上长。

生2:笔直地长。

生3:高出荷叶很多。

生4:用力地长出来。

师:在“冒”前加上这些词语读读这个句子。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使劲地)冒出来。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笔直地)冒出来。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用力地)冒出来。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高高地)冒出来。

师:那想象一下,冒出来的白荷花仿佛想干些什么?

生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要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生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寻找自己的妈妈。”

生3:“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向小朋友展示她自己的美丽。”

生4:“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尽情地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

生5:“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风中翩翩起舞。” ……

此案例,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挨挨挤挤”,让孩子进一步感悟到荷叶之多,荷叶之长势茂盛。接着,紧扣课文中语感因素很强、内涵丰富的“冒”字,换词比较,反复咀嚼、深入品味,着力重锤敲打——训练语言的掌握和运用技能。通过丰富表象,领悟其形象感;通过激活体验,领悟其情味感;通过扩词诵读,领悟其意蕴感。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冒出来的白荷花仿佛想干些什么?通过想象和说话训练,引领学生进入语言学习运用的实践中,既增强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又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在教学中,感悟和训练应该是并存的或是互为因果的。感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长期积累,思索的过程。这种能力是可以借助学习和训练来提高的。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在感悟中巧妙训练,在训练中深入感悟,使感悟和训练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