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的编排特点与序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0
/ 2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的编排特点与序列

蔡万秀

寿宁县实验小学 355500


内容摘要:统编教材选编的112首古诗词,14篇文言文,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特点和价值,要最高程度地实现它们的教学价值,就必须弄清楚它们的编排特点和编排序列,以期实现教学的序列化,不拔高学段的要求,也不重复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古诗文 、选编特点、编排序列、教学序列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使用以来,一线教师都能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被更多、更广泛地纳入教。古诗文、古典名著、蒙学读物、古代寓言、古代神话、民间传说、汉字文化、节日礼俗、名言警句、对联俗语、文化常识等内容,被有机地编排进课文、日积月累、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链接等不同板块中。其中,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分量最重、最具代表性的。

统编教材在《课程标准》推荐的75首古诗词之外,还选入了37首,共计112首;文言文一共安排了14篇。这些篇目有着独一无二的特点和价值,要最高程度地实现它们的教学价值,就必须弄清楚它们的编排特点和编排序列,以期实现教学的序列化,不会拔高学段的要求,也不重复地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下面以古诗文为例,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统编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特点

1.选文的特点。

统编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文,无论是在题材的选择上,还是在作家、作品的选择上,都具有经典性。文言文的选文,源于经、史、子、集四部文献中的经典之作,古诗词囊括了咏物、咏史、言志、抒怀、边塞、田园、山水、送别、思乡等创作类别,并从中着意选取历代的名家名作,如李白、杜甫、王维、苏轼、杨万里、辛弃疾等人的代表作品。综观教材中的所有选文,均是在文学史上广受好评的典范之作。

2.文化传承与育人价值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所在。学习经典的古诗文,其显著意义在于能让学生直观地接触这些文化符号,然后通过朗读,背诵、理解,逐渐产生亲切感,并自然而然地与自己的民族身份建立起联结,在情感上增进认同,继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最终真正地把中华民族的独有的文化记忆代代传承下去。

统编教材格外注重通过古诗文来渗透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例如,有些作品包含家国情怀,如《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出塞》等,能够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些作品是作者自述对高洁品质的赞赏与追求,如:《石灰吟》《墨梅》《竹石》等,能够引导学生向往高尚的情操,在个人修养方面增进认识;有些作品在书写山水田园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长期存在的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有的作品蕴含着一定的道理,体现出古人的哲思,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不断的阅读,学生便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染和引导,这对其从小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情怀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教材中选编的古诗词,既有“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激愤,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依惜别之意,也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惆怅和伤感,更有“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这样闲适又雀跃的心情,总体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情感基调。通过接触、阅读这些作,学生极易受到感染,从中获得多元化的情感体验。

古诗文是具有独特传统文化的符号,它凝聚着中华汉语言文化的精华。统编教材选编的古诗文都是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名篇,顺应了儿童的认知与心理发展。通过与古诗文的接触,在童年的阅读中,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逐渐形成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认知。

二、古诗文编排的序列和逻辑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在编排上注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1.数量和篇幅随年段递增。

古诗词方面,一至六年级均安排了古诗词作为课文学习。其中一年级上册两首,一年级下册三首;二年级上、下册各安排两课《古诗二首》;三至六年级上、下册各安排两课《古诗三首》;六下还安排了“古诗词诵读”板块,收录了十首诗词。文言文方面,从三年级开始安排文言文课文,三年级每学期各一篇,四至六年级每学期各两篇。随着数量的递增,古诗文的篇幅也随年段的上升逐渐增加。

2.体裁由单一到多元。

古诗以短小精炼的五绝、七绝为主体,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同时随着年段的上升,中年段开始出现词这一体裁,高年段开始出现律诗、乐府诗、《诗经》等稍长、稍难的篇目。文言文则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简短的叙事性文本作为开端,逐渐上升到不仅有故事、还带有一定议论性的作品。

3.理解要求由浅及深。

随着篇幅的增加、体裁的丰富,对古诗文理解方面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亦随之提升。通过循序渐进的编排,逐渐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语感,从而为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充分的基础。

三、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与序列

编排在不同年段、不同板块中的古诗文,在教学中是有不同的要求。教学时应依据各年段的特点和目标,依据编排的序列和逻辑进行,才不会提高要求,混淆板块功能。

1.古诗词课文的教学目标与序列

低年段编选的古诗内容简单,学生只要能识读下来,大体就能望文知义。在掌握识字、写字之外,低年段的主要要求就是读、背,通过初步了解大意,适当地结合一点初级的想象画面、从中感知古诗的语言。

中年段,教村开始提供注释、要求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但对体会感情不作深入的要求。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赠刘景文》,学生能够明白这首诗中描绘的是哪个季节、什么样的景色、讲的大概是什么意思,就已达到要求,至于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送给朋友、他劝慰朋友的背后有着怎样复杂的经历和感情,暂不要求学生深入思考。

高年段,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具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了《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古诗,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体会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文言文课文的教学目标与序列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引入文言文。基本目标是正确朗读、读好停顿,学生能借助注释知道文章大概讲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就已达到要求。

进入高年段,则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把握文章的内容,中年段提出的一些常规要求如朗读、讲述故事内容等,还需要继续在高段的教学中落实。

对文章的理解,高年级提出一定的进阶要求。如,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古人谈读书》,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谈谈启发,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自相矛盾》要求学生说说文章最后一句“其人弗能应也”是什么原因,旨在启发学生思考故事逻辑;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伯牙鼓琴》,要求学生结合资料袋交流感受,旨在就“知音”这个主题简单做一点生发;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小儿辩日》,则是要求学生稍微整理、分析一下两个孩子的观点,旨在利用这种具有思辨性的文章来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统编语文教材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师要用好教材,依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序列、版块,设计出多层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积淀文化内涵,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实现古诗文所承载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