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学讲”课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01
/ 2

谈对“学讲”课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思考

雷雅男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榄核第二小学 511455

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让美术教师不断地接收到全新的教育理念。新课程强调“以生为本”,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学习,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的课程视角和课改理念下,如今的小学美术课堂可以更加精彩、更加自主、更加新颖,尽可能地构建出扶与放相融的课堂机制,“学讲”课堂是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完成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推进“学讲”课堂,改善课堂教学生态,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使教学活动更有实效性和艺术性,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在教育和生活中更加有效和有意义,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

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美术老师,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值得我深思。本文结合岭南版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7课《切开的瓜果》一课的教学实践,总结优化了“学讲”课堂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教学策略,并对“学讲”课堂如何“教”出最大效率做出一定思考和总结。

、“学讲”课堂的基本概念

“学讲”课堂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协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为指导的课堂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以及实现学习目标的课堂教学方式。

、实施“学讲”课堂的主要目标

一是树立“天才”潜能的概念,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已有的好奇心,发挥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潜力;二是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认识、理解和自我实现的学习机会;三是树立机会均等的理念,给学习速度和思维优势不同的学生赋予不同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四是树立教育民主的观念,尊重和理解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良性友好的师生关系。

三、“学讲”课堂的主要内容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学”是指通过自学、合作学习、问题式学习等学习方式,集中学习意愿,强调学习“学进去”的结果。;从学习过程来看,“学进去”是“讲出来”的基础,“讲出来”是“学进去”的动因和结果。

四、“学讲”课堂的操作要点

1教学设计:“以学定教”,根据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学习与讨论问题、学习过程、链接环节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等学习活动。

2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一般为:“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

1“自主先学”:指的是学生在课前或上课前段时间自主学习,发现疑难,提出问题。比如本节课《切开的瓜果》上课前,我就提前让学生观察家里或者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外形、颜色等。

2)“小组讨论”:指的是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讨论解决问题。比如本节课《切开的瓜果》,在课堂上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自己观察的水果,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和交流了解到可能还有自己不知道的水果或者没有观察到的点。

3“交流展示”: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笔记本、黑板等工具,学生可以收集学习成果,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其他学生组织学习内容,阐明解决问题的思路。比如在本节课《切开的瓜果》中,可以概括出切开的水果有哪些形状,同学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

4“质疑拓展”:是深度度学习的链接环节。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通过相互讨论和教师指导,进一步解决共同问题、未解决的小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通过这些方式发展学生推理性、批判性思维。比如在本节课《切开的瓜果》中,除了已经总结出来的形状,同学们还能不能发现其他形状,如果我们要用美术作品表现可以用到什么方法?比如画画、拓印(之前学过)等方式。

5“检测反馈”:是评价、反馈、矫正的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成果,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反馈,指导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当堂目标达成度,在美术课上的反馈就是学生作品的呈现情况以及教师的和同学的评价。

6“小结反思”:建立知识体系和理解学习成果的环节。指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提高学生学习习惯意识,让学生自己总结课堂上的知识和创作的方法。通过“学讲”课堂中的“讲”能够更加直观的知道在这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

3教学行为:“五学”与“五步”。学生行为的“五学”。即“自学、互学、问学、教学、悟学”。其中悟学环节是整节课的升华,比如以后同学们是否能自己总结学习方法,在今后遇到同类型的问题是否能自己独立解决;教师行为的“五步”。“让一步”“慢一步”“退一步”“停一步”“缓一步”。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后面的”,弱化自己的参与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渐从讲台上“走下来”。

五、“学讲”课堂“教

1、教在学生思维“转折点”

学生思维的转折点在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是学生转移现有知识和经验、积累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转折点。在新知学习过程中,邂逅学生思维的“转折点”,在观察、猜测、比较、分析、讨论、交流等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体验“独立思考”、“自主研究”、“协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而,不仅使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而且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合作沟通、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学生都知道水果,也能概括水果,但是不一定有留意水果切开后的形状,切开水果的形状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新事物”。

2、教在学生思维“攀升点”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学习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动作性表征(动作表征);二是映像性表征(表象表征);三是符号性表征(符号表征)。前两个表征属于感性认识,第三个表征属于理性认识。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向抽象的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即是学生认知学习的思维的“攀升处”。由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经验基础等局限所致,还不足以独立自主地完成知识的本质的认知过程。这里,需要教师“站出来”,凭借适当启发、引导和点拨,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中,逐步感悟知识的内涵,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建构过程。比如《切开的瓜果》这一课中,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之前的观察以及和同学的交流实践能够概括出切开水果的形状,有圆形、半圆形、五角星形、不规则形等。

3、教在学生思维“延展点”

思维的“延展点”是指数学学习过程中,在学生初步获得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结论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获取的知识进行质疑、追问和反思,从而引领学生的思维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抽象和概括,促使学生的认知上升到理性水平。为此,在深化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提升学科素养。本节课《切开的瓜果》,到这一步已经有零碎的知识点了,同学们知道了切开水果的外形,就要再进一步拓展如何用美术作品能够好看表现这些形状,从构图、色彩、画面呈现效果等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能自己领悟说出来。同时,我们只关注了水果的外形,是否还能再进一步观察切开水果的花纹、图案、纹理等,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联想。

如今的美术课堂已经开始区别区于以往单一偏重技能训练的教育方式,致力于在艺术教育中实现专业素质、智力、德育和美育的综合教育目标。在“学讲”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选准了“教”的切入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的功能;只有选对了“教”在什么地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不断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由此可见,对“学讲”课堂的研究将对我们未来在美术教育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