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插图”发挥“大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让“小插图”发挥“大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的应用

孙媛

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 221000

【摘要】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上,每个课文都默认附有插图,文字与插图相结合是小学语文课本的主要特征。在语文课堂上,老师灵活地指导学生观图,用图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能够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关键词】插图;小学语文;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插图是语文课本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很多老师无法深入课本研究,插图的摆放就成了摆设。此外,语文是小学的主要科目,教师必须能够合理运用插图,发现其存在的内在价值,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充分利用课本,也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同时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目前,此外,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都是彩色的,每篇文章都包含一个或多个插图来说明课文背景或强调课文主题,教师要能够科学利用图文并茂的资源,将两者有效结合,提升语文教育质量。


  1. 利用插图做好课堂导入工作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和认知特点,可以采用创新的方法将学生引入课堂。传统上,单纯的文字介绍会使学生昏昏欲睡,并且对语文学习产生反感。在实际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插图进行教学,学生观察插图的内容和意义,并据此理解插图所表达的意思,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更好地进入课堂。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老师可以使用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观察插图的内容,然后分组复述故事内容。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和视频向学生展示图画,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1]


  1. 利用课本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性格比较积极主动,在课堂上很难专注于学习过程。同时,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对个人的影响也很大。对于感兴趣的知识点,学生的积极性会比较高,即使他们不喜欢在课堂上积极的参与教育活动,但在有趣的知识方面,学生往往对学习持积极态度。因此,如果教师采用说教式的指导模式,教学生读写句子,那么语文课堂务必会变得更加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插图教学模式,合理使用课本中的插图,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以下教育活动教师打好基础。

例如,如果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古诗《静夜思》的相关内容,可以先观察插图中的人物,并鼓励学生逐一列举插图中的人物和环境元素,学生使用插图创作古诗。通过对内容的理性猜测和理解,可以掌握古诗词的大致内容和主题,通过图文有机结合,提高灵活运用课本插图的能力,激发和提供学习兴趣。将来有长期语文的学生。学习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科书上的插图是诗人李白独自在异国他乡,在深夜看到月亮的地方,感到无比的孤独寂寥,营造出一种思念家乡的感觉。在这张插图中,可以感受到对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图文并茂的直观描述和特征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点的合理切入点[2]


  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育应该是多元化和包容性的,而不仅仅是为了改善学生的特定方面。在重视学生德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审美艺术的培养,从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没有美育,就没有全面的教育,没有良好审美教育的学生就没有高尚的精神和强大的创造力。无论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还是教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语文课堂教育也不例外。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内容是语文,要帮助小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水平,教师要慢慢培养孩子的眼光,体会孩子的感受。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要准确刻画学生的身心发展,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走进他们的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设计课程,更恰当地为学生布设计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学习能力。同时,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是既是对教育效果的肯定,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肯定。小学语文插图通常在文字的形式、内容和意境上形成一种审美氛围,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可以带给学生无限回味。


  1. 利用插图,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观察课文插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善于观察和分析插图的学生可以创作出更多有趣的作品。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结合插图的优势,提高学生通过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作者在教授《夏夜多美》一文时,先通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环境、小蚂蚁、睡莲,然后对旁边的水草上面的小蚂蚁与睡莲的表情神态进行分析讨论。许多学生通过了比较表示:小蚂蚁的眼睛里有泪水,好像在哭,而且很难过。微笑的睡莲很可爱,和小蚂蚁说话很和蔼可亲。同时,插图完全不同的表情会引发学生思考:小蚂蚁为什么会哭?当时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最后,各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畅所欲言,最后教师可以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插图的内容,为进一步理解全文打下基础

[3]


  1. 以插图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们往往更喜欢张开令人回味和富有想象力的翅膀来探索奇怪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只要老师正确引导,学生就可以发挥想象力,认识他们,学习新的内容。例如,教师在教授《村居》一课时,首先通过仔细观察句子的插图,向学生解释插图的细节,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询问学生想到了什么?有的同学说看到了小草发芽,有的说听到了轻柔的风声,还有的同学说杨柳抚摸着堤岸,想起了柳树的绿枝,这足以说明想象力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插图的本质是语文教材的第二课堂,不仅可以营造一个舒适愉快的教育环境,还可以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完成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跨越。


总结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主要的教材是文字内容和图片。图片是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和内在含义的视觉资源。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发掘插图的价值,这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学生口头表达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不成熟、不完整,教师在运用插图时应引导学生,帮助小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本知识。

【参考文献】

  1. 张玲.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及其突破路径——对“自主探究热”教学模式的几点反思[J].考试周刊,2014(86).

  2. 杨友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始于点滴的引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12).

[3]陈芬.看插图画语文——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挖掘与有效利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