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本位,让游戏更自然——“课程游戏化”理念下中班区域游戏的组织与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儿童 本位 ,让游戏更自然 ——“ 课程游戏化” 理念下中班区域游戏的组织与实施

殷盈

苏州市工业园区尚城幼儿园

摘要:儿童是在游戏中成长的,游戏能激发他们全方面的能力。在“课程游戏化”的今天,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离不开游戏,然而儿童对待游戏态度的“瞬息万变”更能够体现游戏开发的百种可能。我们关注幼儿的能力发展,凝心聚力,开发区域自主游戏,想方设法推动研讨进展。通过概述区域自主游戏理念,分享我们的实施策略,旨在促进幼儿的身心成长和智力开发,让教育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使游戏契合孩子爱玩的天性。我们发现:对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来说,即便是低结构材料,也能够让游戏呈现自主化、原生态、多元化的特质。

关键词:自主游戏 区域游戏 策略思考 组织实施


幼儿园中的各个主题区域,是幼儿一日常规中活动最多的地方,也是培养孩子创造性能力的发源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引领幼儿成为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参与者,最大限度地开发区域游戏环境的潜力。那么,从区域环境的创设到区域游戏的展开,我们都让幼儿参与其中,甚至是让位于儿童,让儿童充分感受游戏的魅力。

一、参与环境创设,让区域童本化

朱永新教授基础教育观认为:“作为教师,应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尊重生命活动的本色。”这就意味着,要打破教师包办的区域游戏环境创设方式,要凸显区域游戏环境的教育性,不能仅仅是体现在教学和活动中,还要从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开始。

突破传统,营造环境氛围

我们发动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不断更新材料,丰富园区资源。比如,尝试新鲜有趣的规则标识、布置成长园地、摆放温馨装饰物,吸引幼儿的注意,营造孩子们喜欢的区域游戏环境氛围。

美工区的环境创设方面体现“美”“丰富”和“微景观”,将原有的矮柜格局替换成了“小布景”的形式,将材料区和创作区打通,以微景观的形式在中间进行链接;自然角的环境创设体现“活力”和“动态”,打破先前的以盆景为主的展示,变换成儿童参与种植、养殖、观察和养护的生态景观;语言区的环境创设呈现为“温馨”的氛围,将之前的桌面阅读格局更换为小沙发、海绵垫、帐篷等形式的阅读,引领孩子们徜徉在温馨的学习与游戏环境之中,进而爱上阅读游戏。

拓展空间,延伸游戏范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因此,我们打破传统区域创设思路,实现室内外游戏环境的整合。实践证明,这也不失为区域创设的良好路径,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们的区域学习和活动热情。曾经的室内教学和室外活动分割思路,大多数时候以成人意见为主进行策划与布置,有意无意地影响和限制了幼儿的参与精神。我们尝试开辟“涂鸦墙”,使室内外区域空间自然融合,让绘画艺术和动手操作合二为一,使区域游戏环境本身成为无处不在的园本课程。雨天,将室外的玩球转化为室内的幼儿“桌球”,既有新意,又在规则上渗透室外活动的内容,尊重幼儿的原有认知经验,提供相应发展变化的环境空间。

二、尊重幼儿灵感,收获更多快乐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儿童天真的眸子和天马行空的思维,往往是引发创造的初始之源。”《指南》也提出:“教育应视幼儿为主体,关注并跟随孩子,给他们自由表现、快乐创造的机会。”

跟随儿童,灵感引航方向

童心中迸发的灵感是成人所不能及的,我们与其好高骛远,绞尽脑汁从成人的角度进行活动创设,不如紧跟幼儿的步伐,观察他们的真实需求,以孩子的灵感作为自主游戏的实施方向,以免违背天性,改变孩子们眼中枯燥无味的游戏,让他们真正做到在玩耍中学习和收获。

在益智区游戏中,我们一改之前的桌面操作游戏,跟随孩子们喜欢矮柜游戏、墙面游戏、地面游戏的特点,将各种益智材料创设为立体化、童趣化。例如:在地面上设置“立体纸板书”的游戏形式,每一页上设计不同的游戏,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翻开哪一页就在这一页进行游戏,也可以跟随主题的行径进行页码的增减;再如在改柜面上贴上KT板,只要运用湿布擦湿润,幼儿就可以在上面拼贴七巧板的游戏……

一段时间的自主区域游戏课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幼儿大有改变,他们如今会迫不及待地跑进幼儿园,和伙伴们聚在一起,兴趣满满地讨论昨天离园时的区域游戏。回想我们平时的常规活动,费尽苦心创设游戏,孩子们却未必喜欢。而今,我们剔除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给他们更多的游戏空间和时间,契合幼儿的本性,孩子们得到了情感体验和智能发展上的满足。

灵活机动,拓宽游戏视角

儿童本位理念下,自主性区域游戏的时间段,让孩子们保持兴致的高昂是关键。在教育教学中,不少教师因为过于强调功利性,容易好心办坏事,比如,为了追求游戏课程目标,孩子们玩得兴致正高时,教师处于高控角度,人为终止游戏时间,反而让孩子们觉得无法尽兴。

如今,我们改变做法,比如在“神奇的迷宫”中班益智区游戏中,幼儿运用各种材质,玩得十分高兴,时间到了,都舍不得拆掉。我们尊重孩子们的意愿,把游戏时间延长半天,对其他内容进行灵活调整,结果迎来欢呼声一片,迷宫游戏活动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每一个孩子都变得十分活跃,也各有自己的收获。

三、赋予幼儿空间,促进思维发展

学前教育是幼儿的人生起点,只有老师有智慧,幼儿才能更出色。聪明的教师懂得“借势”,帮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获得思维、品性多层次的进步。不必急功近利,却应小步徐行,并非毫无艺术地放任幼儿玩耍,而是及时跟进鼓励他们观察发现和参与创造。于是,我们充分考虑中班幼儿的特定年龄,让孩子们自主参与探索操作。

“儿童本位”的理念要求真正立足于儿童的需要和兴趣,深入研究儿童的生活,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儿童本位下的区域游戏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代表着能力和智慧,一个不愿参与和探索的孩子,怎么可能拥有手脑并用的操作能力呢?于是,我们特别关注这一点,比如,“沉浮”的科学区域游戏,准备丰富的资源,水盆、豆子、小玩具与橡皮泥等,还提供简单的科学小游戏思路图片。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互相切磋,有的孩子则用纸张折叠小船,把下沉的豆子装在里面,感受变沉为浮的奇妙。

有研究表明,幼儿的参与度越高,他们的头脑就会越聪明,适应力越强,合作创造的游戏欲望就越强烈。我们还力求做到常规中出新彩,借助区域游戏发掘新的能力。例如,养在玻璃缸里的蝌蚪变成青蛙,腿的生长顺序;种下的豌豆种子,有不同的颜色;壳中的蜗牛为什么身体会消失;怎样改变方法,让简单的抛手帕游戏乐趣更多,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更加的快乐了!

结论:

儿童本位的区域自主游戏,是由幼儿的兴趣、想法、发现以及新奇感所推动的,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进行探索的一个拓展性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非常专注地探索他们生活经验中熟悉的游戏内容,进而将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向着这个内容所靠拢。作为教师,只要我们做好准备,在幼儿的区域游戏中坚持由扶到放,站在儿童的视角让位于幼儿,让孩子们参与创建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并自主游戏,鼓励他们去探索和发现,孩子们就能收获更多的快乐,展现给我们的更是活力的游戏和立体的自己,和我们的互通和互动变得更多也更深入。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孩子心中的火苗,实践证明:区域游戏则是最好的助燃剂。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1]钱皖英.浅谈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游戏的作用[J].亚太教育,2019,02

[2]吴爽.试论幼儿自主游戏的重要性及其实施方法[J].中国教育,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