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中职教育改革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4
/ 3

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中职教育改革初探

陈丹 陈小丽 付昌萍 周帆 邓岚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 610100

摘要:当前,护理专业中职教育已经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难以满足中高职衔接的要求,其改革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推进护理专业中职教育的改革,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中职培养目标;也要突出基础、简单、实用原则,优化中职课程体系,加重加深公共基础课程,调整专业课程内部结构,改革现有中职学生获取执业资格的方式。要使改革有序推进并取得实效,还需建立护理专业中职教育改革领导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建立效果评价机制。

关键词: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中职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和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直接升学渠道[1]。为建立衔接流畅的中高职体系,构建现代护理职业教育体系,四川省教师培训项目办公室在2018年成立首批“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川教培办〔2018〕24号),由4家中职、5家高职学校、3家三甲医院共20人组成团队,对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进行了为期3年的研究。在促进中高职一体化方面有了初步成果。本文作为该课题的一部分,以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为背景,对中职教育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中职护理改革建议。

1中高职衔接背景下护理专业中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护理专业中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1.1护理专业中职教育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中职教育曾经是我国护理人才培育的主要形式。据统计,在上世纪中叶我国的中专、中职卫校一度达到500所之多。为全国的医疗卫生行业培养了90%以上的医护工作人员,对卫生事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普通高校招生并改革和学生毕业分配制度的调整,中职教育逐渐萎缩,全国出现大量中职卫生学校整合缩减。以上海市为例,截止2017年由原来的14所至今仅剩5所。同时生源质量出现大面积下滑,面临“招生难,生源差,难教,难管,出口不畅,学生就业困难”的严峻形势[2](见表1)。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课程体系没有根据学生素质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面对生源质量整体大幅下滑的现实,学生压力却在增加。不仅要参加护士资格证书的考试,还要准备升学考试。学生学习困难、效果不佳、护考过关率低(见表2)等问题也出现了。只有改革,才能生存发展。


表1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去向调查(%)

毕业去向

2018

2019

2020

比例均

就业

33.29

27.08

22.46

27.61

升学

66.71

72.92

77.54

72.39



表2 2016年全国各学历层次护考通过率

学历层次

通过人数

通过率

中职

175439

41.62

高职(专科)

184445

74.27

本科

39124

95.57

硕士研究生

13

81.25

博士研究生

1

100


1.1.2顺应中高职衔接要求的需要。

2019年1月,国务院公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3]。这表明,中高职衔接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一种趋势,做好中高职衔接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解决好课程衔接中存在的机制不健全、专业设置不对口、培养目标不准确、课程设置重复等系列问题。因此,中职教育改革不是改与不改的问题,而是必须改和怎么改的问题。

2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中职教育改革的思路

2.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中职培养目标

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与高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重叠。这必然导致在同一就业市场竞争中,中职学生因为学历层次的差距而处于劣势(见表3)。我们必须依据市场的变化重新定位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


表3 2017年全国322所医院招聘护士学历

最低学历

医院数量

构成比(%)

硕士研究生

2

0.6

本科

36

11.2

专科

206

64.0

中专

59

18.3

不限

19

5.9

合计

322

100

一是坚持升学导向,培养面向高职的技能型人才。二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医院辅助性岗位、社区、养老护理、康养护理、母婴护理岗位等的实用性技能人才。

2.2突出基础、简单、实用要求,优化中职课程体系。

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能力差、知识素养偏低,如果课程太多、太杂,大部分学生学不懂、也学不好。应“简单,实用,够用”原则,进行课程优化。

2.2.1加重加深公共基础课程。

加重加深公共基础课程,是弥补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课薄弱的需要,也是今后升入更高层次深造奠定思想文化的基础。国家早已经认识并施行。《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学时规定:提出“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的要求,“三年制中职课程总学时数不低于3000,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当不少于总学时的1/4。”《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标准(2020年版)》已将中职思想政治课由原来的128学时,到现在的144学时,增加了16学时;语文由原来的160学时,到现在的198学时,增加了38学时;数学、英语由原来的128学时,到现在的144学时,增加16学时。新课标准中增加物理、化学两门课程。加大了课时数量,加深了课程内容。指明了公共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2.2.2调整专业课程内部结构。

中职和高职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有近 90%的课程名称或内容相同[4],使部分升人高职的学生要学习和中职相同的课程,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影响了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同时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5]。为了更好实现中高职衔接,应“泛理论、重技能”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的比例可按1:1.5的比例进行调整。将《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升学考试中涉及到的五门课程合成一门《医学综合》,按考试大纲进行编写;整合专业核心课程,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理论知识可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妇科护理》整合成一门课程《临床专科综合护理》,课程内容以“能用、实用、够用”原则。进入高职后再分成专科学习;操作技能以《护理学基础》为主融入专科技能操作。掌握以生活护理为主的基本护理技能,夯实操作技能。将导尿、鼻饲、胃管插管、静脉留置针等精细复杂的护理操作[6]放入高职进行。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获取“1+x”职业资格证书。

2.3改革现有中职学生获取执业资格的方式

中职学生只有通过护士资格证考试,才能有就业的机会。从这几年护考通过率来看,中职学生不到50%,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4)。这种考试已越来越不适合中职学生。必须改进现有中职学生获取执业资格的方式。一是设立一种类似执业医师助理考试的模式,建立执业护士助理考试制度,将公共基础课知识和临床技能操作作为考试重点,使其毕业后能正常就业。二是增设“1+x”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鼓励学生获得多个岗位职业的职业资格证,“双证”上岗,适应多方位的专业护理工作。

表4中职学生全国护士职业资格考试情况


2016

2017

2018

通过人数

69.4万

71.9万

73.6万

通过率

44.5%

40%

36%


3推进护理专业中职教育改革的措施

3.1建立护理专业中职教育改革领导机制。

在中高职衔接背景下推动护理专业中职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坚持统一领导,强力推动。从制度、内容和资源等方面打通中职、高职衔接的关键要素,比如成立职教联盟7],把中职、高职、企业三者进行合理构架,实现中高职一体化构建。整合资源,做好系统谋划工作,精心组织,有序推进,确保改革目标顺利实现。

3.2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

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是确保改革取得预计效果的重要保障。要结合中高职衔接这一大背景,在科学谋划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订改革方案,提高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明确改革时间表、路线图,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要建立改革推进协调机制,明确重点难点,妥善解决好改革中的关键问题。

3.3建立效果评价机制。

护理专业中高职改革效果如何?是否达到既定目标,需要建立科学评价机制,设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对改革实施的前、中、后环节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推动护理专业中高改革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周孝碧。新常态下对中职护理教育发展转型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0):110.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实施方案的通知[R].国发(2019)4号.2019-12-30

[4]邵晋萍,李志英.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中职阶段课程设置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0(18):107-108.

[5]娄磊,黄惠清.新形势下中职护理专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5(5):16

[6]王芃,杨小玉,杜美婷,等.中高职衔接中职阶段课程设置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78-80.

[7]刘萍.基于中高职衔接的税收课程设计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11):159-16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