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翠园教育集团运行机制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09
/ 2

深圳市翠园教育集团运行机制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郭玉竹

深圳市罗湖区翠园中学


【摘要】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一种教育组织管理的创新模式,对促进区域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中小学人才贯通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圳市翠园教育集团通过以多元一体凝聚共同愿景、以组织创新带动全局变革、以共同价值构建协同关系,在文化机制、决策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教育集团;体制机制

【作者简介】郭玉竹,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深圳市翠园教育集团总校长兼翠园文锦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广东深圳 518003)。


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一种教育组织管理的创新模式,对促进区域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中小幼人才贯通培养等发挥着重要作用。集团化办学最初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以契约为纽带构建的大规模多层次组织形态,是通过优势互补或以强带弱,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的办学模式。2017 年,《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改进管理模式,试行学区化管理,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1] 在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尤其是依托名校资源的集团化办学模式遍地开花。

深圳市翠园教育集团正式成立于2018年1月,旨在发挥名校和名校长的品牌效应与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合力推进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探索新形势下集团办学的新模式,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集团以翠园中学为牵头校,成员校包括翠园文锦学校、翠园初级中学、翠园东晓中学、松泉实验学校、翠园实验学校和鹏兴实验学校,实现小、初、高中组团式发展,目前集团的学生人数达15000余人,教师人数达 1200 余人。

集团化运作中,如何让各成员校认同核心校的办学理念,有共同的文化认同;如何创新优化内部管理机制,使成员校高效合作;如何通过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课程开发、教学研究、教师培养共建共享?翠园教育集团通过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创新集团运行机制,较好地解决了“松散型”集团化办学的困境,引导各学校逐步探索出适合区域和校情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激发与释放学校办学活力。

一、文化机制——以多元一体凝聚共同愿景

翠园教育集团以集团发展愿景为依托,构建多元一体的集团文化。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组织全方位的活动,从而使不同的活动融会起来 。[2]集团内共同愿景的建立可以使集团成员校对集团的发展方向、目标达成统一认识,形成集团发展合力,推动集团成员校的共同发展。

翠园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大会、集团发展规划研讨会等方式,充分听取成员校对集团长远发展的建议,集体讨论并制定了集团章程,建立完整成熟的价值体系并使之成为集团组织文化,增强了成员校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集团结合国家、省市区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研究制定了“136”发展规划。其中,“1”是指统一的发展目标: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引领区域教育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3”是指发展围绕三大体系:一是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特色发展的成才奠基体系;二是教师职业幸福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三是基于现代学校制度的集团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体系。“6”是指未来着力六大工程建设,在机制、课程、课堂、活动、特色、课题等方面进行深度研究和探索实践。

集团牵头校翠园中学创办于1964年,是一所具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传统名校,已经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历代翠园人潜心办学,精心育人,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校训精神,形成了“立德求真”的校风、“春风化雨”的教风和“上下求索”的学风。这些办学理念,充分体现了名校的文化积淀、教育追求。

翠园教育集团在在保证集团文化整体性、指导性的同时也注重兼顾包容多样性文化。集团成员校之间遵循“统一性、差异性、自主性、联动性”原则,充分尊重集团内各学校的发展历史、发展定位、办学理念、文化特色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不同,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之上融入集团元素,使集团成员校与牵头校的品牌文化有效融合,发挥品牌的协同放大效应。如集团各成员校的LOGO设计外圈统一为翠园的“圆形”设计,内圈保留了各学校原有的校徽图案。集团分别于2019年举办周年年会、2020年举办首届教职工运动会,为各校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动、增进感情的舞台,也加强了内部文化融合,为各成员校“翠园人”的凝心聚力为集团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二、决策机制——以组织创新带动全局变革

从教育集团主体之间的组建关系上来看,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紧密型的组建模式;第二类是松散型的组建模式;第三类是混合型的组建模式,即接纳各种性质和隶属关系的单位以不同的形式加入集团,兼具了紧密型和松散型组建模式。[2]

翠园教育集团成立后,随着2020年6月原属同一法人的翠园初级中学、翠园东晓中学相继取得独立法人资格,集团内部主体之间的组建关系变为松散型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集团各成员校有独立法人资格,人、财、物独立支配。针对松散型教育集团过于自主易导致内部文化分裂这一问题,集团提出在管理制度中增加集团总校对分校校长有任免建议权,一定程度上对分校起到了监督约束作用。

集团设立集团党委和集团理事会,翠园中学校长任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集团下设秘书处、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课程建设中心、文化建设中心等五大机构,翠园中学副校长任集团秘书处秘书长。集团成员校在“机构常设、人员兼职、成员轮值”的原则指导下,共同制定五大机构的轮值安排和年度工作计划,不同的学校扮演不同的中心,促使成员校也站在集团的角度看问题,构建良好的协作关系,合力打造区域教科研平台、课堂教学示范基地、教师专业发展高地、文化特色核心区。

现代学校治理强调多元参与和民主决策,办学过程中尊重多方利益相关者,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诉求,并以适当方式参与协商、监督,才能有效回应和平衡多方利益,增强治理的民主性与有效性 [3]。在决策机制上,翠园教育集团遵循“宏观管理、微观自主”的原则。宏观上,由集团对各成员校的资源进行调整优化,以促进集团内各成员校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微观上,集团下放招生权、干部任免权等权力到各成员校,各成员校在很大程度上拥有自主权。

目前,翠园教育集团正在探索半紧密型的组建模式。2021年9月,集团成员校深圳市文锦中学更名为“深圳市翠园文锦中学”,翠园教育集团总校长兼任翠园文锦中学校长,翠园文锦中学将与翠园中学形成更加紧密的一校两区模式,集团将通过对翠园文锦中学管理一体化、人才培养一体化的探索,深入推进资源共享、人才流动、教育互补,实现翠园集团紧密型办学真正的突破,全面提升办学品质。

三、资源共享机制——以共同价值构建协同关系

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行集团化办学是基于教育优质资源不足、分配不均、差异性明显的社会现实考虑。因此,教育资源的畅通共享在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是集团化办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4]

实施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在资源机制上,翠园教育集团秉持“提供完整育人过程”的指导思想,努力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生成,将翠园中学的办学理念、管理体制、校园文化等运用到集团成员校,使成员校的办学实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力争为集团内优秀学生提供六年甚至十二年完整培养历程。

翠园教育集团依托集团各学校发展传统,以学生创新素养培养为核心,确定集团协同发展的特色项目。以小、初、高一体化培养为原则,加强不同学段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做大、做强、做优各学段的品牌特色项目。以校园足球、创客文化、机器人联盟等特色品牌形成集团内人才培养链。目前,校园足球现已完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或职业俱乐部”成长链条的打通。集团内建立三层选拔机制,遴选足球人才。第一层级,小学普及选材;第二层级,初中普及提高;第三层级,高中重点提高。集团在开展校园足球教学、足球训练管理、竞赛体系建设、运动员招生和培养、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等方面实现高中小幼的有效衔接。并通过与青训基地深度合作,与高校联合培养成为“苗圃计划”基地学校,最终实现二个目标——为大学输送有足球特长的优秀学生和为职业足球俱乐部输送优秀的球员。

集团牵头校翠园中学在积极发挥统筹引领作用的同时,成员校主动吸纳来自优质校的办学文化精华,在接受新鲜“文化血液”输入的同时重视自身“造血”功能的养成,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谋求文化的互相认可,构建横纵衔接的交流机制,以活动、课程、科研方面的共建实现多方共同成长。目前,翠园中学的校园足球和科技创客,翠园文锦中学、翠园初级中学和翠园实验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翠园东晓中学的体育特色,鹏兴实验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特色,松泉实验学校数据驱动的“自觉教育”各具特色。

翠园教育集团以党建、章程、内部治理结构为抓手,努力创新体制机制,健全集团内部治理体系,让集团各成员校紧紧围绕章程与规划有序发展,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和办学品质。近两年,翠园教育集团均获得深圳市教育改革创新论坛颁发的“集团化办学典范”称号。

翠园教育集团在运行机制上,初步探索出“1+X”的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名校+新校”(如翠园实验学校)、“名校+弱校”(如松泉实验学校)“名校+民校” (如鹏兴实验学校)等多种形式,输出名校品牌、理念、管理、文化,形成统一的文化基因,实现名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化,在一定程度破解了“上好学”的难题,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赞誉。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国政府网.(2017-09-24)

  2. 颜嫦嫦 . 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困境与出路[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2)

  3. 赵德成,曹宗清,张颖怡 . 现代学校治理新思考:一个五维度综合分析框架 [J]. 中小学管理,2021(4)

  4. 陈凤娟 .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困境与突破 [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