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优化策略

吴春华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第三小学 邮编 : 547200

摘要:自双减政策颁发以来,要求减轻学生作业压力与学生校外培训压力。在此大环境下,小学教师应当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同时还应优化课后作业设计,如此才可积极响应双减政策所提出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如今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及优化,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优化

引言

数学课程作为小学时期的基础课程,能够有效培育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1]。而课后作业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方式,能够巩固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与理解。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巧妙布置数学课后作业,加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缓解学生作业完成压力。

一、目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分析

(一)题海作业理念依旧存有

小学学生在完成数学科作业过程中,存有较大的心理负担,追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一些数学教师受到以往教学理念的束缚,在为学生布置数学课后作业时,为学生们留下了大量机械、重复的理论作业,而且这部分作业内容只是滞留于教材中,无法作为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这则使学生无法在完成数学课后作业时,获得良好的成就感,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及课后作业的完成,存有严重的抵触心理。

(二)作业形式较为单一

在小学时期,学校与教师对学生所开展的阶段性测验或平时的知识检测方式,依旧将卷面测试作为主要形式。因此,数学教师在为班级学生设计课后作业时,同样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作为出发点,高度重视课后作业形式的统一性,却严重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存有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对知识接受程度的不同。单一的课后作业形式早已无法充分符合如今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不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学生的作业完成压力,同时也无法真正达到培育学生良好核心素养的根本目标,而且此种情况的存有,也会造成学生难以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学习水平,使学生丧失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双减政策下,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与优化的有效对策

(一)通过预习作业的布置,培育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

在现下发行的数学教材之中,每个章节、每个领域的教学内容之间都是互相关联、紧密衔接的,而且学生所学习的新数学知识,十分依赖于以往所学知识的铺垫。在此情况下,则让预习型作业的设计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数学教师应当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预习性质的课后作业,借此来引导学生依照具体的自主学习规划、自学任务以及自学要求,来对新数学知识展开提前的预习及了解[2]。与此同时,数学教师还应当要求学生在对知识进行预习过程中,找出自己于知识理解、思维、认知等方面,所存有的问题和不足,借此使学生对过去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合理内化,为其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充足准备,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水平。

教学案例一:例如,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与“密铺图形”相关的数学知识时,则可以要求学生预先自主对各类图形进行拼摆,让学生可以在剪一剪、拼一拼的动手实践过程中,充分了解与掌握与“密铺图形”相关的基础技巧及方式,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各个图形的特征及构建,借此来更好地丰富小学生的认知感受,让学生在体会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时,构建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加强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可以在预习作业的作用下,逐渐加强自身的自主回顾、自主深入探究、自主反思等意识,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能够取得高效、高质的开展。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分层进行作业设计

由于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且学生与学生之间存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数学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应当充分了解与掌握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性格、爱好,并将其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的重要依据,防止出现传统“一刀切”的课后作业布置形式。而数学教师在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后,在为其展开课后作业的布置时,则能够结合学生个人能力,来为其设计简单、一般、困难等程度不同的课后作业,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防止一些因为学习水平较为优异的学生迅速完成课后作业,缺少一定的挑战性,从而难以进一步提高自身学习水平的情况;另外一个方面,也可以有效保护一些因为学习能力较为薄弱、基础不牢固,而难以按时完成课后作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感受由困难变简单的数学习题之后,通过一次次课后作业的完成,会逐渐树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进而真正接受数学知识的学习。由此可见,只要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则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3]

教学案例二:例如,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有关与“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知识时,则应当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法运算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故而在为学生展开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时,则应当密切关注数学习题的难易程度。因此,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的学生,为数学优等生布置具有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中等生布置普通的课后作业;而为数学学困生布置一些比较简单的数学习题。这样一来,无论是学习水平较为优秀的学生,或者是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都可以完成适合自己的数学课后作业。与此同时,此种课后作业的设计,能够充分防止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消耗大量时间,进而真正意义上达到减轻作业压力的根本目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如今双减政策大环境下,数学教师为学生优化课后作业的设计,不但能够充分减轻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的压力,同时还可进一步提升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的有效性。因此,数学教师应当通过布置预习作业、布置分层作业等手段,来进一步提升课后作业完成的有效性,让学生可以在数学知识学习时,更好地培育自身逻辑性思维,充分体现出双减政策的内涵与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梦洁.双减背景下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J].数据,2021(12):113-114.

[2]唐玲玲.“双减”落地 优化作业 减轻负担——“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求知导刊,2021(50):20-22.

[3]杨凤,张冉冉.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优化策略[J].科普童话,2019(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