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浅谈“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策略

谭爱香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第一小学 邮编 :547200

摘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当前家校共育方面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亟须转变,要破除唯分数论,并且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不断的增强其合作信念,提升各自教育水平。过往家校共育的实践对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仍遇到了亟待解决的难题,如家校合作内容、形式狭隘等。因此,文章浅谈了“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策略。

关键词:“双减”背景;家校共育;策略

我国的家校合作在上个世纪80年代逐步走上正轨,并且日益受到重视,为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相继出台了各种法规,可以看出我国教育进一步发展与改革的决心之大、行动之果断。因此,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我国家校共育实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家校共育应正视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家校共育的问题

2021 年,随着“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我国家校共育实践进入了新时期。双减政策明确规定减轻学生课内作业负担和减轻课外培训负担。从学校方面来看,学校要减少学生作业量,减少考试频率,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但在减量的背后,学校应想方设法增质,因此家校合作共育变得尤为迫切,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

在新的背景之下,新时期的教育是为高质量发展服务的,因此家校共育也面临着新的更为严峻的挑战。首先,家庭、学校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破除唯分数论。因受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时至今日,有的学校、家庭依旧以分数论“高下”。在学校,学校与老师以学生考试成绩评定绩效考核;在家里,家长以孩子考试成绩论家庭荣辱。但在新时期,需要培育的是具有核心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必须要深化教育改革,从思想上根除唯分数论的落后观念。其次,增强合作信念也是新时期家校双方面临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增强和家庭共同育人的信念,以形成最强大的教育合力,发挥家校共育的最大作用[2]

二、优化家校共育的相关措施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家校共育常常会遇到低效沟通、合作意识差等问题。因此,在新的“双减”教育背景下,亟须探寻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促使家校合作共育发挥实效。

(一)加强高效沟通机制的构建,提升家校共育意识

家校之间合作共育意识淡薄,双方缺乏信任基础是重要原因。因此,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高效的沟通机制,增强信任,进而提升家校双方合作共育意识。在构建有效沟通机制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沟通内容的全面性。在家校共育的实践中,大多是以学生成绩为中心而进行的家校交流,家长多是充当一个遵从者,甚至是受训者,未能体现主体地位,因此家校共育效率低。在家校合作共育中,必须考虑学生主体的不同诉求,避免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形式化的合作误区。家校双方对当下相关的政策条例的深层解读、相互沟通,有利于进一步重视并配合家校共育工作[3]

其次,要增强沟通的实效性。在家校共育实践中,尽管家校双方沟通途径与平台多样化,但沟通的实效性却不强。因此,有必要构建家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协商的合作机制,在合作中形成“通知一反馈”的闭环沟通机制,确保沟通的实效性。在这样的对话协商机制中,一方面,学校、教师将学生信息反馈给家长,有助于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在校表现,同时也有助于家长了解学校、教师的工作内容、任务、状态等,以此增进家长对教师的理解与信任;另一方面,家长将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等表现,以及家庭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情况等反馈给教师和学校,也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及家长,进而增强理解与信任,切实提升合作共育意识。比如:学校可以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如QQ群,微信群,校讯通等,QQ群可以建立群相册,保存一些宣传图片等内容,微信群可以方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这些平台可以很好促进家长详细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也方便教师针对学生的一些问题及时和家长沟通指正学生的错误及时能得到改正。

(二)对于家校双方责任边界有所明确

当前经济增长与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个体成长中发挥各自作用逐渐转变为一种新的“重叠模式”,即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家教、家长、学校、教师越来越呈现相互重叠的关系,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的教育内涵与功能各不相同,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需要遵循客观规律,以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进行,厘清两者的教育边界,理性地维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既不“越界”,也不“让界”,实现高效合作。一方面,在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家校合作共育的具体指导办法,明确家校共育双方的责任与义务,让家校共育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受法律监督。要与学校教育优势互补,避免沦为学校教育的附庸,或是形成对教育权利的僭越。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是社会环境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教学时间集中,周期长,有专业的教育、专门的教育场地和人才等,这些是其优势。但是学校除了积极落实基本的文化知识的传递、品德教育等,需要积极的承担家庭教育指导的责任,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家长课堂,对家长进行培训,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能力,进而高效落实家校共育的理念间。被动沟通转化为主动沟通无论是孩子与老师的互动,还是孩子在学习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为老师我们都应该及时主动与家长沟通。形成合力的沟通氛围,多和家长相互探讨教育理念,相互协助而不是相互推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加强家校共育,构建高效沟通机制,提升家校共育意识;明确双方教育边界,合作致远;丰富家校共育内容与形式,实现深层次合作。从而找准家校共育实践活动本源,践行“双减”,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勇. 探究农村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协作共育有效策略[J]. 互动软件,2021(8):1320.

[2] 孙李英. 减压减负 提质增效——浅谈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策略[J]. 互动软件,2021(8):5289.

[3] 葛权. 浅谈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 文渊(中学版),2021(7):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