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丰富·感悟:融入影视资源的小学音乐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1
/ 2

体验 · 丰富 · 感悟:融入影视资源的小学音乐教学

朱陈红

浙江省海宁市硖石小学 314400

【内容摘要】拓展发掘与音乐教材有关的影视资源,有目的的辅助音乐欣赏教学,利用影视资源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可促进音乐欣赏教学的优化,对提升音乐核心素养具有正面意义。

【关键词】影视资源 视听结合 教学


在现行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所占比例近一半。如此大容量的欣赏内容如何才能获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呢?如果仅以音乐书上几张图或教学光盘上的几个音乐片段来将就开展欣赏教学,那都不足以让学生真正了解音乐作品、理解作品形象、解读音乐文化的。

围绕课程目标,拓展教材资源的重要性毋容置疑。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围绕课程目标将影视资源辅助音乐欣赏教学,结合影视资源教育性与趣味性的特点,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把握,寓教于乐,渗透音乐欣赏教学的各个方面,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之一,也是促进优化教学过程的途径之一。

一、感受音乐形象“视听体验策略

教师拿到音乐教材,需有整体宏观的把握,“居高临下”解读教材的过程是“高屋建瓴”,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文化,才可实现教学材料价值最大化。

1.结合生活经验,建立音高概念。

心理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将已有生活经验与新知识建立内在逻辑与联系。那么当生活经验不足时,利用影视资源来弥补生活经验上的“缺口”,使其认知结构发生变化,趋向于完善,这种学习就属于有意义的音乐学习。
一年级上册《袋鼠》,多年教学实践发现一年级学生缺乏袋鼠的形象认知,这对于感受理解《袋鼠》这一音乐作品中的音高变化带来了难度。我用央视《自然传奇》视频片段配合《袋鼠》音乐中的高低音,在课前播放,学生看到袋鼠形象将视觉转化为听到音乐形成听觉条件反射,为感受袋鼠这一音乐形象做好铺垫,课堂上听到低音做袋鼠蹲,听到高音做袋鼠站,听到短促跳跃音符做袋鼠跳,同时对音的高低变化有了充分感受,学习音乐作品《袋鼠》来分辨高音、低音这个难题便迎刃而解。

影视资源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空白,使学生具有理解具体音乐材料的心理倾向并付诸于音乐体验行为,为培养正确音高概念和其他音乐要素带来便利。

2.再现生活情景,体验音乐形象。

影视资源生动表现出音乐作品形象,给学生带来了听觉和视觉的冲击,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学生直接感受动态画面。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快乐的舞蹈”为主题,《霍拉舞曲》侧重舞蹈形式的体验,将人文主题与音乐作品有机地结合。旋律具有鲜明的舞曲特点,适合用舞步体验作品的舞曲风格。我以罗马尼亚人围着圈跳霍拉舞的视频,让学生走进罗马尼亚人的生活场景,用体态律动的方式跟着音乐快速转圈,用轮舞来体验音乐形象。便于学生用生活经验去理解音乐知识,用动作充分感受和表现音乐作品的舞蹈特点,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

小学低年龄段音乐教学“以生活经验理解音乐”为原则。就音乐学习而言,“视听体验”效果不言而喻。

二、开阔音乐视野“视听丰富策略

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带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去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教材,即合理整合、优化内容、强调体验、感悟,不是为了形式而形式,真正达到熟练地驾驭教材。

1.多元化文化,开阔音乐视野。

静态的音乐教材需要发掘拓展让教材活起来。对于大多数一线教师来说,以动态的目光来审视音乐教材,读出音乐教材背后的故事,对音乐教材有内化的理解,才使得教学有深度有广度。

四年级上册《打字机》是安德森以打字机为创作灵感的作品。我用电影《一键成名》片段导入,打字机画面配合管弦乐《打字机》主旋律,打字机随音乐节奏发出急速的击键声,重拍上出现满行预告铃声,灵活轻快。学生感受到人们紧张忙碌的心情以及娴熟自如地操作打字机时的得意神态。我认为,音乐教师的责任之一是最大范围地激活学生的听觉意识,引导学生从听觉的渠道走进音乐,打开视野,感受并理解音乐源于生活。通过音乐作品见证和了解多元文化的崛起与衰弱。

2.多样性音乐,转换视听角度。

音乐材料不仅是听觉艺术,还是抽象艺术。解读作品是通过对音乐语言的理解走进作品的艺术世界,与作曲家、作词者对话,用心灵感受感悟作品内涵。

欣赏《森林狂想曲》中,以色调清新、开阔宁静的森林视频导入,小溪叮咚流水声、溪边小虫鸣叫声--徐缓如歌的主题配以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森林美导,为感受音乐提供了绝佳氛园。主题旋律中和着鸟鸣声、蛙声,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感受音乐形象和作品特点,聆听中发现连平时最不能专注的学生都被吸引、震撼了,这是较为成功的“视听结合”音乐教学例子。

以学生喜欢、乐意接受的方式,开阔了的艺术视野,增长了艺术见识,又深化了对音乐艺术的理解,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作为音乐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深化音乐美感“视听感悟策略

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认为儿童情绪体验是从肤浅逐渐到深刻的变化,随着感受能力的提高,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不断发展,最后形成稳定的深层次的社会价值观。

1.情绪感染,提升美育高度。

音乐作品最大价值是帮助学生培养某种情感或价值观的一种辅助工具。而结合影视资源更能把握音乐作品所渗透的思想、精神,体会其蕴含的价值导向。

四年级上册《歌唱祖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契机。聆听中将国庆50、60、70周年大阅兵视频进行组合,海陆空三军齐刷刷的步伐,豪迈雄健的气概,让学生在感受时代变化的同时,爱国情绪被激发,在音画结合中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表现的中华儿女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最后唱出坚定勇敢的气势,唱出奋勇向前的精神,用歌声表达以祖国为荣的真挚深切的赞美之情。这既了解了歌曲的进行曲风格,又明确了抒情性群众歌曲的特征。

情景再现感染学生,才会从心底里真正接受音乐作品美的教育和熏陶。将具有深刻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唱出新思想新感情新高度,达到“以美育人”的目标。

2.价值内化,感悟美育深度。

美育不在于秀表面的成果,而在于切入人生的深度和广度,感悟也好,选择也罢,建立美的形象和美的魅力,美心美德,美美偕行。

六年级下册《黄河大合唱》切入大型组舞和钢琴家们的演奏视频,让学生在视听中感受乐曲表现的力量,感受钢琴的演奏魅力。在歌曲《国家》中听出《黄河颂》的主题4,以巩固对旋律的听辨与记忆。重点是将影视资料的核心价值与思想渗透在时代前沿的优秀音乐文化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感受作品雄厚有力而又不失圆润柔和的铜管音色,加上犹如坚定稳健的心跳节奏的鼓点,让欣赏者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注重音乐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让美育切入人生,正如把种子播入田野。经由人的美化,才能最终实现美学意义上的美化的人。

融入影视资源终极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或是补充,或是迁移,或是延伸,或是整合。以生为本,服务于学生,把学生的心灵引入健康快乐的音乐殿堂,是音乐教育之本。值得指出的是在对教材的课程价值的探寻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适切性、价值取向的准确性和音乐素养的提升性来适时适度生成,即生成的教学要有积极的教学意义和教学价值,从而实现教材价值的最大化。也为丰富学生音乐体验,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插上翅膀、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腾凯.影视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探析[U].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05)

[3]张庆林.中小学影视教育论纲[M].海洋出版社.2002(07)

[4]音乐教学影视资源应用 https://www.doc88.com/p-1826024459834.html

[5]利用影视资源进行音乐教学的尝试和实践

https://www.doc88.com/p-90394276046.html



3